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要发展商品经济,应该在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模式中,区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当前,就必须使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落脚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上。从根本上讲,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但在传统观念中,似乎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是与社会主义经济相对立的。事实上,并非如此,有必要为市场经济恢复“名誉”。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先是提出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随后又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的作用范围覆盖全社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等。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进一步冲破了把计划和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传统观念,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之欲出。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发展民族贸易,是民族研究者和民族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正> 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论断,是继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理论突破,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打开了新的思路,对深化我国计划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我国计划体制通过一系列改革,初步打破了高度集中管理的僵硬体制,原有集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资源包括劳动力和国有的生产资料,由于这些也可以由市场调节,因而它们也就自然成为商品。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明显的区别。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主要是为了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当时虽然已经提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即已经预见到将来必然要发展到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由于种种条件,特别是由于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姓“社”姓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实证分析——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立的初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商品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把市场经济误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对立物。这种传统观念理论上的错误在于它混淆了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商品经济在运行总体上成为市场经济。在我国,由正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进一步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映了对商品经济体系的确认。 一、市场经济及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体制经过十多年的改革,现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因此从理论上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一)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都是随着社会  相似文献   

8.
一、从“有计划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和确认的历史过程及其主要内容看,它们的基本精神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计划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真正引起中国经济学界的认真研究和讨论。这种研究和讨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78年秋冬至1984年秋冬。这一时期,从再一次讨论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进而研究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其主要成就是:(1)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产品经济的框框,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经过多数经济学家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共识,并由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9.
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有计划商品经济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严格意义的,或说社会范围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由此进行逻辑推理,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上并无突破,似可成立。但是有计划商品经济作为体制目标,并没有明确表明它采取的是什么运行模式。而人们对此的理解是不同的,基本上有三种:市场经济模式,计划与市场结合的双重机制模式,计划经济模式。然而,判断不能以人们的理解为标准,重要的是中央决策所指是什么模式。这需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历史回顾。《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曾这样明确写道:“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商品经济,而不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这与小平同志在1979年11月第一次谈到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想法是基本一致的。当时他说:“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继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又一新的、意义更为深远的重大突破。这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问题,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包含了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丰富得多的时代内容,有着新的质的规定。一、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社会基本制度的传统观念,肯定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实践,明确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地探索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十一届  相似文献   

11.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与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这段话,全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说明社会主义经济即是特殊的商品经济,又是特殊的计划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和  相似文献   

12.
一、我们党是怎样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党政干部和理论界人士一直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产品经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条件下只能有限度在保留一点商品生产和商品市场,商品只限于在消费品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计划调节郑红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基本上都是以市场经济为取向,不论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都无一例外是对计划与市场的内涵进行认识。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过去那...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在实践上是一个跨世纪的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认识和理论上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本文就几个基本问题作一简析。 一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5.
1994年将开创我国税制建设新的里程碑。在新的一年里财税体制将经历一次历史性变革,这是我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举措。 一、现行税制为何要 进行整体性改革? 我国现行税制是1983年、1984年两步利改税之后逐步形成的。当时正处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时期,税制带有明显的过渡痕迹,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对税制的要求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6.
中央七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九十年代要在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这是对我国十几年来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也为今后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今后十年,我国的改革只有切实地围绕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进行,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并逐步使新体制占据主导地位。一、深化改革要求深化对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略论卓炯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思想钟生坦,宋子和在卓炯的经济理论中,是把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当作同义语来使用的.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出现“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提法.他在学习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时说:“理论上要彻底一些,其实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可以叫...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我们突破原有计划经济的束缚,把不成熟的商品经济推向市场经济的新阶段。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在本质上是等同的。最初的商品交换,形成最简单的市场,交换越扩大,市场越发达,两者形影不离,同步发展。与个体劳动相联系的商品经济是小市场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商品经济是大市场经济。如果说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有某些差别,那么前者更注重市场的作用。针对我国商品经济还没有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束缚,市场体系不健全的现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把商品经济推向更成熟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正> 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小平同志讲话以后,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活动中,已经出现了许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事物。诸如“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把政府功能与企业行为有机地结合,人们称之为“放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核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改造计划工作,转  相似文献   

20.
刘琦 《理论月刊》2012,(8):124-12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成功确立,并正在逐步完善。但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束缚,有关商品经济的一些概念在实践中已经被人们普遍使用,而在理论上却不敢直呼其名,而是赋予其别名,甚至不承认其存在性。"剩余价值"一词是我国经济理论界一直倍受争议的经济范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是商品经济,则归属于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必然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而剩余价值正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因此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是存在的,并且对该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