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黄河骄子 中华英魂──毛泽东与黄河的故事刘全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穿越中州大地,孕育了中原的灿烂文明。但是,解放前的黄河生被称为“中国的忧患”。频繁的泛滥,严重的灾害,给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只有到了毛泽东时代,经过亿万人民的精。心治...  相似文献   

2.
故道神指──记开封市政协委员、副主任工程师张剑赤张安平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千百年来,涛涛不尽的黄河孕育了多少中华民族无数的优秀儿女、英雄豪杰。今天,在这古老的黄河岸边,在这黄河故道的漫漫黄沙之中,又出现了一位被人们称为故道神指的奇人—他就是开封市顺...  相似文献   

3.
《湖北政报》2009,(5):49-49
<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两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渠全长1273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年调水  相似文献   

4.
似乎是在一夜之间,陶岔——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集镇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圣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陶岔吸引了众多探寻的目光,谁不想一睹“天下第一渠首”的风采呢?陶岔隶属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位于烟波浩淼的丹江水库东岸,是一个高出水平面近20米、拥有百十户人家的小集市。陶岔左右两边海拔上千米的汤山、禹山恰似两只巨臂将她拥在怀中。就丹江水库而言,若水库是一个大水壶,那陶岔就是壶嘴。沿着集市南边长达数百级的水泥台阶拾阶而下,一座高大雄伟的钢筋水泥建筑立刻跃入视野——它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闸…  相似文献   

5.
黄河,蜿蜒横穿中国,流程长达1.5万公里,哺育了亿万华夏儿女。然而,从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2500多年里黄河就决口了1500多次,被称为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建国伊始,深知黄河危害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  相似文献   

6.
6月2日,民盟中央副主席冯之浚在河南考察期间,与黄河水利委员会领导及部分治黄专家进行了座谈。座谈中冯之浚指出: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治理黄河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民盟中央提交的关于黄河治理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提案,这不在于...  相似文献   

7.
民盟中央赴豫探讨黄河流域发展战略于悍东摄在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开幕之际,民盟中央提交的提案———《加大投资力度,依法治理黄河》被列为本次大会的一号提案。一时,黄河治理问题成了两会代表议论最多的话题。“黄河安澜天下宁”。一号提案的出台,再次把两会代表的...  相似文献   

8.
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吟黄河的诗句。这形象而生动的诗句一语道破了黄河上游地势高、落差大的特点。如今,这种特点正在被人们利用来开发水电。今年二月中旬,建于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段的大型水库李家峡水电站第一台400兆瓦机组并网发电,标志着青海省从80年代开始进行的黄河上游水电梯级滚动开发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和巨大成功。发源于青海省内巴颜喀拉山北麓的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在青海省境内的1982公里的河段上,天然落差高达2915米,仅龙羊峡到寺沟峡的276公里长的河段上,落差即达865米。由于落差大,黄…  相似文献   

9.
被尊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得名于所夹带的泥沙。今日之黄河.已不是一个“黄”字了得,放眼望去,满河泥浆。黄河的含沙量是多少?河边的老百姓说,发洪水时一杯水能沉淀出半杯泥。科学的数字是: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7公斤,为世界之最。黄河每年夹带的泥沙有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可绕地球赤道30多周。  相似文献   

10.
两岔宋墓群     
两岔宋墓群,位于仁怀县合马区两岔公社两岔河右岸的荣昌坝附近。距仁(怀)赤(水)公路八公里,距仁怀县城中枢镇四十八公里。这里群山环绕,清溪如带。古色古香的五座宋墓,  相似文献   

11.
提起长江三峡,人们耳熟能详,但对黄河三峡却很陌生,有人甚至不知她的存在但当你置身于黄河三峡,你便会惊叹于她的雄奇秀险,并会被她浓厚的文化韵味所折服!  相似文献   

12.
黄慧 《今日海南》2023,(4):49-50
<正>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3月20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全国党刊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采访团分别走进黄河博物馆、红旗渠、安阳殷墟遗址等地,近距离感受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和绚丽厚重的河南文化。一条河,书写“安澜”和“生态”新篇章走进位于郑州市惠济区的黄河博物馆,随着讲解员触发按钮,一扇门缓缓打开,播放着“黄河的形成”视频的LED屏出现在大家眼前……黄河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黄河为主题陈列内容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被称为“黄河巨龙的缩影”。它生动展示了黄河流域的地理、地貌、气候等自然概况,灿烂的黄河文化以及历代水旱灾害、河患治理、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开发的远景规划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楚珍锡  王乃岷 《春秋》2011,(4):41-42
1949年的夏天.我在黄河水利工程专科学校学习。7月6日,老师带领我们到黄河上实习。当时我被分配到洛口水文站工作.具体任务是观测水位.实测流速、流量、含沙量。我亲身经历了那年的特大洪水,  相似文献   

14.
王慧峰 《思想工作》2009,(10):40-40
在号称八百里的河套,巍然矗立着一座大型水利建筑,它像一颗熠熠闪耀的璀璨明珠,镶嵌在河套的金色大地上。这就是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闸”,河套灌区的“龙头”工程——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相似文献   

15.
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八月十四日,黄河在郑州下汛十堡(今郑州花园口石桥村西)决口,口门达五百四十七丈。中牟、祥符(今开封)、尉氏、扶沟、淮阳等地共15个州县被洪水淹没,受灾的百姓有二百多万。黄河洪水由贾鲁河、颍河而入于淮河,黄河正河断流。第二年...  相似文献   

16.
李殿魁 《春秋》2010,(3):32-35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经验治黄的严重危害.正确估价黄河在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现在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民治黄60多年未能抓住黄河水少沙多的主要矛盾.发挥我国地理优势.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黄河增水.从而造成了严重后果.大大降低了黄河在国家的应有地位.在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规划中被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何以如此,是经验治水的系列错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西峡──山茱萸之乡地处伏牛山腹地的西峡县,是名贵中药山莱美的集中产地,年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素有“山茉英之乡’”的美称。收获季节,只见那遍布山山岭岭,沟沟岔岔的山茉英树,红玛瑞珍珠般的果实挂满枝头,景色十分迷人。山某某又名山英肉、枣皮、药枣,是名贵的...  相似文献   

18.
清冽的丹江水历经1232公里的日夜兼程,从河南南阳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奔腾而出,一路逶迤北上.过长渠、钻涵洞、穿黄河、跨铁道,从伏牛山脉的秀美山岭途径广阔的华北平原,悄然进入百姓家里,惠及京津冀豫四省市3800万人.其中,京城1100万市民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喝上了千里之外的清清丹江水,河南有1400万人受益.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的构想 1952年10月30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出京巡视,他选择了被中华民族视为“母亲河”的黄河。  相似文献   

20.
中牟县黄河河务局现有在职职工343人,肩负着中牟县境内黄河的“修、防、管、营”重任。近年来,该局解放思想,求实开拓,各项治黄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卫生管理工作被省爱卫会命名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九堡守险班被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指导小组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全国百佳班组”称号,受到水利部和黄河工会表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于去年被郑州市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经济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2000年人均收入达到16000元,职工生活水平逐年稳步提高。目标管理工作连年被郑州市黄河河务局评为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