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的诉讼程序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依法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活动。这一活动以司法机关的立案为程序开始启动的标志。刑事诉讼法中立案管辖的规定,明确了公,检,法机关各自受理刑事案件权限和职责,以利于它们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也便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按照管辖范围向公,检,法机关控告,检举犯罪,本文全面概述了的刑事诉讼有关立案管辖的法律规定,以及在司法实践中执行立案管辖中应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刑事政策作为刑事诉讼价值的调节器,不仅可以指导具体的刑事诉讼活动,而且可以弥补刑事诉讼法的不足,指导刑事诉讼法的立法与修订。但是由于二者在价值的单一性与多元性,适用的短暂性与长久性以及宏观性和微观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刑事政策与刑事诉讼之间还有一定的冲突。对此,我们应该从刑事政策应体现刑事诉讼的要求和刑事诉讼也应体现刑事政策的要求两个方面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刑事证据规则是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导司法机关对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进行审查判断的规范性规定。证据规则的出发点是认为司法证明活动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完善性 ,因此法律必须规定在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浪费某些证据 ,也不要乱用证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用六节三十二条的篇幅对司法人员的取证行为作出了系统性的规定 ,但证据规则只有一个粗略框架。目前我国主要的证据规则有非任意性自白排除规则、被告人口供补强规则 ,亟需建立的还包括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人特权规则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依法治国理论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被告人的人权远没有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护。而人权的保障又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所以本文针对刑事诉讼过程中存在的侵犯被告人人权的问题.就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中检察权的合理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察权的配置,是检察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检察改革的核心问题。合理配置检察权,需要考虑现有的宪政基础和制度框架之要求,考量检察工作的法治功能和现实需要,平衡检察权能的拓展与限缩。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是检察理论乃至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问题,需要广大检察干警自觉、深入地思考和研讨,更需要系统内外的积极对话与推动。  相似文献   

6.
在理论界围绕着翻供是否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也一直存有争论。有学者认为翻供问题从本质上讲属于被告人所当然具有的诉讼权利,有人则认为翻供问题属于司法人员素质不高所造成的问题,并不是刑事诉讼本身的问题。围绕着这个问题,笔者在本文中重点探讨了翻供所产生的由来以及如何正确对待翻供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沉默权是无罪推定原则的重要内容。在刑事诉讼中,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共识。沉默权最突出的优点是有利于防止刑讯逼供,它是司法文明的标志,也是司法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拒绝回答权”与“沉默权”接轨的日期已不会很遥远了。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中的心理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缺乏立法,我国心理测试检查技术的实践应用呈现出混乱局面.有必要明确心理测试检查适用的必要性、可行性,明确科学培训测试人员的重要意义以及心理测试检查的有限适用性.应当明确心理测试的适用条件和程序,规定心理测试结果的证据能力以及限定其证据运用.  相似文献   

9.
立案是我国刑事程序的开端。归纳与总结现行立案程序中存在问题。从刑事立案程序功能入手,指出了我国刑事立案程序设计上的缺陷,分析了其理论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10.
论刑事诉讼中的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个收集证据、审查判断证据、运用证据认识案件事实的过程 ,即证明过程。其中 ,收集证据主要是侦查阶段的任务 ,而后两项内容即审查判断证据、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主要为审判阶段之任务 ,这两项任务之完成主要依靠庭审活动 ,庭审活动由举证、质证、认证这三个基本环节构成 ,而认证直接关系到质证后之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 ,直接关系到案件的终局裁判。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担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诉担当是衔接沟通公诉权与自诉权关系的重要制度设计,具有独特的功能.目前,德国与我国台湾地区在自诉担当制度的立法规定上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应当考虑在修改刑诉法时主要参照德国模式增设自诉担当制度,并从前提条件、法定原因、程序启动等几方面对该制度进行全面的规定,同时也要注意对被害人意志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论刑事诉讼中的见证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见证人是送达文书,勘验、检查,扣押物让、书证,辨认以及侦查实验等刑事诉讼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刑事诉讼法>和<公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中对见证人本身的具体规定有一些欠缺,对见证人相关内容在立法上作一些完善有助于监督和约束某些特定的刑事诉讼活动,规范执法.  相似文献   

13.
立案是刑事诉讼的第一道程序,公安机关、司法机关决定立案后,刑事诉讼才得以启动。因此,是否决定立案,直接关系到犯罪事实能否进人公安、司法机关视野并进而走上诉讼轨道,从而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的问题。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弥补了原刑诉法的缺陷,对刑事案件的立案与监督作出了更严密的规定,然  相似文献   

14.
刑事立案初查程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立初查程序可以固定案件相关证据 ,与国际刑事司法发展趋势相符合。初查是一种侦查性质的活动 ,应坚持的原则是不限制人身和财产自由。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事立案程序之考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刑事立案程序在刑事追诉活动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住。在我国现行制度下,立案程序的有关规定体现了“甄别案件、区别对待”的思路,而且尤其突出了立案程序对人权保障所具有的法律价值。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现行立案程序规定无论是在人权保障方面,还是在案件输入、程序分流等方面均存在着严重的功能缺陷。为此,在侦查制度强化侦查行为司法控制的前提下,本文试图探寻我国刑事立案程序模式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刑事立案程序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立案程序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初始程序,它标志着国家对于犯罪行为追诉的正式开始。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将立案程序规定为并列于侦查程序的独立程序,但是立案程序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实践中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从侦查启动的固有特性来看,我国应将立案程序并入侦查程序予以规定,同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加强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立案程序的监督。  相似文献   

17.
立案制度作为我国的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发挥着屏蔽功能和权利保障作用,但是立案前的调查手段缺乏法律依据,立案条件过高,阻碍了立案制度目的的实现。我国刑事立法应该取消立案的独立性,明确规定初查制度,并在立案后引入严格的司法审查机制来保障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目标即是顺应国际刑事诉讼发展的潮流 ,一改过去浓重的职权主义色彩 ,在吸收代表先进诉讼理念的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的基础上 ,实现法官、公诉人、被告人的角色转变 ,建立起法官居中裁判、控辩双方相衡对抗的控辩式庭审模式。改革之初 ,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曾寄予厚望 ,然而实践中经审慎观察 ,我们不难发现 ,相当地方的公诉庭审活动出现了向传统运行制度的回归或“复辟”。法官的庭前实体调查活动依然在进行 ,控辩双方相衡对抗的模式并未有效建立 ,尤其辩护方的作用并未得到充…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对被告来说不只是责任也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权利。举证责任倒置在刑事诉讼中作为我国司法证明规则的一项新的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中去探索,从法律上加以明确规定,只有这样,它才能在刑事诉讼中起到积极的、有益的司法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作证的概括性和原则性规定,使得司法实践的具体操作过程遇到种种困难,而且还有可能使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直接言词原则流于形式。本文就出庭证人的范围、出庭方式、证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以及对证人拒证、提供伪证等问题作了阐述,旨在完善证人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