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迅速崛起的中国青年中,"海派"青年是格外引人注目的一群.这些生活在昔日大上海——"冒险家乐园"中的年轻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使他们无论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还是在行为特征上,都表现出与内地青年不同的特点,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海派"青年文化.本文试图概括"海派"青年文化的特点,并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作一剖析.开放性的"海派"青年文化与内地青年的正统、保守和相对封闭相对照,"海派"青年文化则表现出新潮、现代和开放的总体特征.本来,上海就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曾接受过西方文化的长期熏陶,对西方文化的开放和较强的吸收能力是"海派"文化的固有特征."海派"青年无疑承袭了  相似文献   

2.
现代都市,是从人类社会的村落、集镇一路走来的,它是人类文化发展、文明进步的结晶.纵观上海的历史发展,它并不像人们通常所说的是一个由小渔村迅速崛起的城市,其悠久的崧泽古文化、福泉山文化、青龙港文化等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灵魂和根基.古上海的文化高地与世博会的主题实践,是一脉相承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崧泽文化的弘扬、海派文化的创新,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规划”的内涵所体现的是理性,文明与智慧,其本质上就包含了对于已有规划的应有敬畏。上海将对64条道路实施“永不拓宽”的政令,以此保护堪称经典的“海派”历史文化风貌。这是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伍江日前在“上海一台北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交流研讨会”上披露的信  相似文献   

4.
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拥有着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海派文化”气质。接纳新生事物,敢为天下先,是上海独有的人文胸怀。而浦东,既是上海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新标杆,也是探索社会转型之路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5.
2009年12月20日.由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宣传部共同举办的"海派文化对长三角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研讨会在浙江南浔召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的考古发掘显示,濒临东海的上海历史悠久,尤其是近代以降,其经济、文化的崛起令人瞩目。当下,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之际,海派文化又一次浮出水面,学术界关于它的起源、发展颇多争议,我们欢迎广大作者和读者参与这一讨论。  相似文献   

7.
上海由水而生,因水而兴。人们通常认为上海是在近代由上海滩突然发展起来的,其实它却有着悠远而多彩的历史源流。位于吴淞江南岸的青龙镇的古文化和水文化,是上海海派文化发生、发展、繁荣的源头,为近现代上海形成国际性经贸中心注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市繁华的商业中心徐家汇,蕴藏深厚海派文化历史的衡山路上,坐落着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自创办的妇幼保健专科医院——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相似文献   

9.
海派文化作为参与力量的种种流变,其海派经验的独特性在于,它始终是在碰撞中完成文化选择,将城市的自我反思和调整纳入构成肌理,强调探索精神、强调自我经验。对当代都市上海而言,如何善于从海派文化实践中学习其关注日常生活的优势,挑战着每一个都市文化建设参与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朱少伟 《传承》2010,(34):38-39
<正>上海世博会上各种国际性交流精彩纷呈,为博采众长的海派文化增添了新亮点。提及海派文化,不由令人想起19世纪后期来沪的不少洋"中国通",他们可算是西学东渐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11.
<正> 人们常把那种吐故纳新,“西体中用”、灵活善变的行为特征和生活风尚称之为“海派”。而后,把它们熔之于文化上的实践和认识上的延伸,“海派”遂成为一种新的风格,谓曰“海派”文化。对于海派文化的特征,主要有三:第一是开新、开风尚之先,开创新之先。它善于延纳新事物,变革那悠久、凝重的传统东西。第二是灵活、善变,灵活而不呆  相似文献   

12.
马林韬 《思想战线》2001,27(5):21-24
中国儒学的传统文化体系,在理论上应当区分为"文化价值的理念"和"历史表现形式"."仁学"思想的人道主义精神、民本主义的思想、谐和执中的文化哲学和道德伦理的普遍性原则以及大同社会的理想主义表现,应是儒学文化体系中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理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属于人类共有的文化思想遗产的最璀璨部分.但"新儒学"的思想家们对儒学文化的价值理念同它历史表现形式的不同内容往往完全混淆.所以,对所谓"新儒学"必须持一定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已经评选出七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而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的研究一直处于不受关注的状态.文章在对民族8省区历史文化名镇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选取了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云南省孟连县娜允镇、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作为研究对象,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的研究视角出发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历史文化名镇在"传统-现代"的转型中可以能动地产生新的功能与结构,促进产业融合与文旅融合的发展,并作用于古镇的发展之中.同时,在古镇的发展中要认清文化遗产在"传统-现代"转型中出现的多种关系,兼顾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此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创新性保护才是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名镇"传统-现代"转型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滑稽戏脱胎于新剧,形成于1907年,是我国特有的、独具民族色彩的一个剧种,属于戏剧(戏曲)范畴。滑稽戏是上海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海派文化的典型。它把创造笑料作为自己的使命,于嬉笑怒骂之中透出人生的甜酸苦辣,在笑声里倾注耐人寻味的社会体验。滑稽戏是海派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作方法又极具海派特征,这对于发扬海派优良传统、研究都市上海,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袁家方 《北京观察》2006,(12):44-47
每个城市都有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区.这些商业街区不单是一个城市商业发展的历史、文化代表,还典型、深刻地反映着其城市的历史发展,反映着人们生活方式--一种最富历史穿透力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郭霞 《青年论坛》2006,(5):22-26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含丰富的"和谐"基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整体和谐"性重要特征;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和谐"思想集中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中庸之道"最高价值原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充盈于传统伦理道德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宽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关于“海派”文化在新文化运动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的文化中心历史性地转移到了上海。这个自晚清始新兴市民文化的大本营,风云际会,诞生了不同凡响的“海派文化”。这个移民化程度最高的国际大都会,也成为中国知识分子集中程度最高的城市。这里汇聚了中国各种信仰和主义...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面向未来发展的千年城市,将实现以历史上"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相对接,这无疑将为通州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展示的平台,同时也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以"潞城"千年古县为代表的通州历史文化,是北京地区历史上独具特色的京东地域传统文化,承载着两千余年积淀形成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此营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面向未来发展的千年城市,将实现以历史  相似文献   

19.
南京"白局"是南京当地民间的方言说唱,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曲艺.它对于南京历史文化及地方民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探究南京白局的发展历程,对其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进行了探讨,分析致使其濒临灭亡的原因,期望能为南京白局的保护和继承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0.
彝族"毕摩"与纳西族"东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薇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6):128-134
中国西南的彝族与纳西族,在民族起源与发展上有着共同的历史源头和文化联系,其传统宗教都是从古氐羌人承袭下来的,并且都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因而"毕摩"与"东巴"教有着诸多共同点和相似性.本文试从古称谓与历史源流、主要职能与传承方式及所使用法器和经书等诸方面,对彝族"毕摩"与纳西族"东巴"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