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伴突然走了。我要做“小丑蛋”最亲的奶奶 1992年10月底的一个清晨,河南三门峡市市民曹秀风的老伴捡回来一个面色腊黄的婴儿。 曹秀风正诧异间,老伴急火火地说:“这孩子有病,被人扔在响家院门前.咱们得救他!”曹秀风和老伴一起打开包裹着婴儿的襁褓,一股腥臭味直往鼻孔里钻。  相似文献   

2.
凯文 《工会博览》2010,(8):61-61
老伴的糖尿病导致了多种并发症,其中脚部的病变明显,医生建议做好足部保健。几年来,老伴每天在沐浴后、临睡前或观看电视节目时,我都给他做“足底保健”,反复按摩他的足背和足底反射区,掐捏得尽量准确到位。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会老     
邻居家老爷子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中了风。我从外地回到老家,和老妈遛弯的功夫,就会偶尔看到他。每次都是老伴搀着他的胳膊走在路上。他走的很艰难。这场景,很痛也很温馨。我们没有搭话。每次都离的很远,但是我知道他们是谁,由于出门在外多年,我想他们定是忘了  相似文献   

4.
灵魂十问     
一天,金先达(先达是朝鲜古代对考取功名人士的一种称呼)在赶路的途中——早上吃的饭可能不太好——突然闹起肚子来。情急之下,他一路小跑来到一所民居前,用力叩门。这时,屋里传来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是谁啊?”他急不可耐地回道:“在下路经此地,突然内急,所以想借用一下茅厕,多有打扰!”  相似文献   

5.
1993年3月,乍暖还寒的广州街头,一个话题,一个联系着千家万户的话题,街谈巷议.热火朝天。从普通工人到专家学者,从家庭主妇到市委书记,几乎人人都卷进了这一场讨论。一个月后,在广州市副市长石安海的办公室里,他和我们谈起了“交通整治”这一话题。“我每天都在绕路走”记者:厂州前段时间突然爆发了一场“交通辩论大赛”,对此您怎么看。石安海;我认为是好事,一来反映了广州市民对广州市政建设有了更多的参与感:二来也反映了广州市政府的开明和民主。广州市历来有这个传统,还记得你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他不是广州最早的个体户,至少也是最早的那一批。他的简朴、耐劳、聪明,使他曾是广州最有名的私营企业老板,还光荣入选“广州十大杰出青年”。 他的名字叫陈展鸿,他的企业叫“壹加壹”。我曾问他为何叫“壹加壹”,他回答:“企业是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兵者,诡道也。”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的名言。“兵以诈立”乃是军事常理。可以说,谁真正掌握并运用了诡道,精于诡诈,谁就能在战场上“制人而不制于人”。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和解放军的高级将领,粟裕大将可谓“深谙”此道。他曾如此总结:“对敌应多施欺诈手段”,“应该极尽欺诈之能事”。  相似文献   

8.
建设一个“干净”的社会并不是要造就一个“单纯”的社会。我们经历过那样的时代,它并不值得我们回头。“单纯”是丰富和多元——这是我们20年来矢志追求的目标——的“敌人”,但“干净”不是。事实上,正是那些全面渗入社会肌体的肮脏力量在不断剥夺许许多多普通人享受丰富生活的机会和权利。一直以来,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是压倒一切的目标。但是,当许多人感受到以中国之大而“净土”难觅时,我们的目标是否需要修正?我们的眼光是否需要超越眼前的成就? 奥运火炬正熊熊燃烧,在历经百年风雨之后,它正在为“干净”的成绩而努力。如果说,对个人“良心是最好的枕头”,对国家则“干净是最好的指南针”——干净的国家也许会停顿,但不会走偏。  相似文献   

9.
闲情五拾     
人邻 《法制博览》2011,(6):62-62
一家人 人和人怎么就成了一家人?这是非常奇怪的。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相互陌生的,他来自哪里?她来自哪里?他是谁?而她又是谁?但是他们就那样认识了,就那样将两个人的东西像蚂蚁搬家一样地搬在一间屋子里,成了恩恩怨怨的一家人。  相似文献   

10.
讽刺与幽默     
《南风窗》1985,(8)
迷路的老头高老头每天去公园而准时十二点半回家吃午饭。一天十二点钟,一辆警车停在高家门口,警察挽着老人下车说:“这老人家迷了路,打电话请我们送他回家。”警察走后,家里的人问老人:“你走公园的路有二十年了,为什么会迷路?”老人讲:“我感到有点累,不想走路回家。”  相似文献   

11.
印记     
傅彪  张秋芳 《工会博览》2006,(16):32-35
上期回顾:事业正如日中天的傅彪在一次体检中突然查出肝部有问题,经过反复检查,终于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果——肝癌晚期。家人为了怕影响他的情绪,一直瞒着他……彪子真的太棒了!小徐没日没夜地陪在病房里,彪子却从不向小徐追问自己的病情,知道他会为难。第—次手术之后,他回到家里,对我们说了—句话:“那时你们都知道我得的是什么病,就是不肯告诉我,总是找这样那样的理由。可是为什么没有—个人能笑嘻嘻地告诉我‘你没事’呢?每天有那么多人来看我,连不常联系的朋友都出现了。这么兴师动众的,就说明问题有些  相似文献   

12.
一位名叫富兰克林·费尔德的人曾精辟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这么五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在当今这个生活节奏紧凑的年代里,人们似乎每天都没有充余的时间去做完想做的事,所以许多念头就此打消了。但世界上仍有许多人用坚持每天至少挤出一小时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事实上我注意到,往往越是忙碌的人,他越能挤出这一小时来。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总裁格劳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挤  相似文献   

13.
刘晓庆出名后写的第二本书叫《我的路》,在书中她写了一句后来流传颇广的“名言”:“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难在什么地方呢? 记者们要追踪你和新情人的隐私,走在大街上要戴上墨镜,签名签得手都发软……诸如此类。一方面,我们这些芸芸众生要捧得你出名;另一方面,捧得太热乎了、记者追得太急了,又惹得你烦——这大概是许多“明星”的心态吧。大概是去年,我在一张报纸上看到宋丹丹的一席话,也是“说难”的。不过宋丹  相似文献   

14.
每天,万辆汽车在这里穿行,十万人次在这里集散,三平方公里之内,秩序混乱、交通梗塞,却是“三不管”。人们把希望寄托于——三不管地带  相似文献   

15.
1992年9月28日,中共著名政治理论家、被誉为党内“四大笔杆子”之首的胡乔木与世长辞,享年80岁。而就在这年的7月份,他在病床上还对陪伴了他50余年的老伴谷羽说:“我要活到九十岁”。  相似文献   

16.
本刊今年10月号杂志曾刊载《谁来保卫乐凯?》一文,对国内唯一幸存的感光企业乐凯的处境作了深入的报道和剖析。文章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朱先生的这篇文章即是诸多回应中的一篇,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观察乐凯的全新视野。出希望能给乐凯带去一些有益的发展思路。同时,乐凯公司也向本刊发来传真,原文中若干处文字或数字表述值得商榷: 章文写到“2001年年底以前中国的感光材料领域将不再允许其它外资进入”——实际情况是,美资全行业收购计划未曾达到目的,乐凯有权随时同外界谈判合作。章文写到“乐凯目前拥有1100家连锁店,并以平均每天1家的速度在增长”——最新数字是乐凯专卖店数目近2000家,每天增长23家。章文写到“乐凯除了拥有邹竞院士以及几十名博士、硕士外,剩下一些技术工人了。”——原沈阳中国感光化学研究院早已加入乐凯集团,乐凯本部一直稳定拥有1300多人的技术专家队伍。此外,关于国家承诺注入8亿元资本金,目前已落实近7亿元,而非“绝大部分尚未落实”。乐凯公司愿意向亲爱的读者表达下面的立场: 第一,乐凯这些年一直在精诚努力,公司上下呈现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乐凯人的奋斗精神甚至得到了竞争对手的尊敬,乐凯的成绩突出表现在股票的业绩上。近期来观察的中央领导人明确指出:乐凯这几年的工作很有成效,当前是怎样更上一层楼的问题。第二,由于历史的原因,不仅乐凯,整个国家、各个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起来都是有差距的。是不是只要有差距就拱手放弃?在一片“行”与“不行”的争论中,中国乐凯不是昂首阔步走到了今天吗?乐凯还要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并且自信走得更好。第三,章玉贵先生的文章表明乐凯公司对外信息发布渠道有待拓宽。我们今后将改进工作,把最新取得的成绩及时向股民、消费者和各位读者通报。乐凯的命运受到举国上下的关注,至于谁来保卫乐凯的问题,答案是6个字:乐凯保卫乐凯!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如何向历史作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与城市在中国27年改革中做了这样一次对话:你背着我走一段,我再背着你走一段。现在好了,从某种意义上讲,2006年2月21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通称2006年“一号文件”),客观地确立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市民的辩证关系——农村与城市亟待共同成长,不用也不能谁再背着谁了——此乃“反哺”(而不是反补)之题中义,也是理想中义。话又说回来:历史重复很简单,向历史作一个不回头的告别,则难。这正是关于新农村建设陈川先生着手于历史解题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吴祖光先生突然走了。今年4月9日,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传出这一噩耗时,我静默着;心想:又一部“中国现代革命史”敲完了最后一个句号,完成了,存盘了,出版了。 我曾说过,中国现代的知识分子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但吴  相似文献   

19.
世界著名戏剧大王佛洛门先生,在他成功之前,曾因演出一部别人演过但遭失败的戏,而受到圈内人的讥笑。但佛洛门相信自己的判断力。这出名叫“申南道”的戏曾在波士顿上演,但卖座极差,因此许多戏院都把它从节目单中剔除。到了1889年,佛洛门用事实证明他的勇气并不是狂妄的行为,上演的结果非常美满,可以说是戏剧界的空前盛事。准确的判断力使佛洛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经济教育基金会主席伦纳德·里德曾著有一篇经典之作《铅笔传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评论说:再也没有其他的文献像这篇文章那样简明扼要,令人信服、有力地阐明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在没有强制情况下合作的可能性——的含义。 《铅笔传奇》说了些什么?它说:“只有上帝能造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