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少年团成立距今,已经60年了。回想在少年团工作的岁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台湾少年团是抗日爱国将领李友邦将军于1939年2月创建的抗日组织。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聚集在这里的台湾儿女,以“保卫祖国,解放台湾”为重任,一直活跃在浙东前线、皖赣地区、东南沿海一带,巡回演出、募集抗日基金、慰问前方战士,进行抗日宣传。至今,在闽北山区,还可以看到他们当年写的标语:“打倒日寇,保我中华!”1943年2月,我跟随当时赴闽南沿海前线进行抗日宣传的台湾义勇队的一支分队,步行到龙岩,参加了这个抗日组织。当时,少年团刚刚从前…  相似文献   

2.
正初冬时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驻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库木艾日克村工作队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采取走访慰问和集中慰问的方式,共慰问村"四老"人员、贫困户等26户村民。每到一户,工作队都仔细了解他们家中的生产、生活情况,为他们送去大米、面粉、食用油等慰问品,让村民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老党员库万尼亚孜·马木提家中,副队长贾国文与他亲切交谈,详  相似文献   

3.
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写什么样的标语,用什么方式书写标语,都取决于时代的需要。从标语的变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窥见时代的变迁。而标语口号,也因具有言简意赅、准确贴切、生动形象、朗朗上翻等特征而倍受国人青睐。发展到今天,标语已经成了中国人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标语口号算是正宗的中国特色。新中国成立的60年,也是“标语文化”嬗变的60年。  相似文献   

4.
1942年5月,日寇对冀中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扫荡”。冀中八路军主力和党政机关被迫转移到外线。“扫荡”过后,冀中根据地基本变为敌占区或游击区。1942年9月,晋察冀军区发出“到敌后之敌后去”的号召,第一批就组织了30多个武工队深入到敌占领区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对武工队的性质讲得很明白:“我们深入到敌后的小部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和宣传队。”按照军区指示,跳到外线的冀中  相似文献   

5.
车队奔驰在干燥的黄土高原上,好似穿行在黄色的浓雾中。绕过最后一座山梁,一条金色的巨河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黄河从内蒙的托克托拐了个大弯折转南下,到这里成小“S”形,所以此地取名“河曲”。这是我随同黄河中游查勘队,在这次历时一月、行程三千二百公里的旅行中所到达的最北的地段。  相似文献   

6.
《世纪行》2015,(8)
<正>凡是家在农村住、上了一定岁数的人,大都见过或结交过工作队。可数的有土改工作队、统购统销工作队、三反五反工作队(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扫盲工作队、合作社工作队、反五风工作队、小四清工作队、大四清工作队、毛泽东思想宣传工作队、社教工作队等,后来都叫驻村工作队。工作队还有省、市、县工作队和外派  相似文献   

7.
1936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发出《关于绥远抗战的通电》,号召全国人民积极援绥抗日。在绥远抗战期间,全国各族各界知名人士、爱国学生、社会团体、港澳同胞、海外华侨以及广大群众,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掀起波澜壮阔的声援绥远军民抗日的热潮。慰问电函雪片似的飞来,援助抗日的现金和物资源源不断地寄往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全国有影响的报纸和电台,把绥远抗战和援绥抗日列为报道的中心内容。全国各地组织的各种前线慰问团、慰问队、战地服务团、抗日救亡演出队纷至沓来,慰问绥远军民,声势之大、数量之多,前所未有。位于…  相似文献   

8.
龙年腊月十八,襄樊市委办公楼前来了一帮群众,他们是代表宜城市新街乡党委政府、新街村党支部村委会,给市纪委监察局驻村工作队送锦旗来了。三面鲜红的锦旗上分别写着:“帮扶谱写公仆情,安民培就乐业根”;“倾心为民,真情永驻”;“体恤民情,为民解忧”。市纪委书记曲颖、工作队队长张忠刚及有关领导热情接待了他们。群众代表张建民拉着曲书记的手激动地说:“锦旗是我们老百姓自发凑钱做的,用来表达群众对驻村工作队的感谢。”曲书记深情地讲:“这是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肯定。”2000年近一年时间,工作队在队长张忠刚带领下,严于律己,勤奋工作,为驻村办实事,办好事,化矛盾,密切了党群关系,新街村的弯弯沟沟到处留下了他们工作的足迹。  相似文献   

9.
何季元 《黄埔》2009,(5):34-35
“七·七”事变后,广东中山小榄镇区立中学的师生们对日寇的野蛮侵略义愤填膺,同仇敌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治会迅速组成了晨呼队、献金队、振中剧社等宣传队伍进行抗日宣传。天蒙蒙亮,晨呼队分组出发,沿镇内街道高唱《全国总动员》、《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歌曲,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侵略者都滚出中国”、“抗战必胜”等口号。歌声、口号声响彻小榄镇上空,呼唤着居民奋起抗敌救国;献金队利用假日肩托用煤油罐制成的募捐箱,走遍镇内街道和四乡,劝捐购买战机抗日;剧社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夜光杯”等抗日街头剧、话剧……国难当头,为了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10.
<正>“吃着特色黄河大鲤鱼,欣赏着黄河生态廊道的美景,真是有滋有味!”近日,在新安县仓头镇鹰嘴山风景区一家名叫“秋芬渔家”的农家乐,不少游客这样说。“秋芬渔家”坐落在青山绿水间,一侧是大河的烟波浩渺,一侧是青山的叠翠磅礴。从最初“门可罗雀”到如今“一座难求”,店主陈秋芬脸上写满笑意。她认为,这一切得益于新安县人大常委会推动国土绿化、打造黄河生态廊道带来的大好机遇。  相似文献   

11.
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安家陕北,到1948年3月东渡黄河的13年峥嵘岁月,是党由弱到强、励精图治、扭转乾坤、创造辉煌的“黄金时期”。在延安的13年,我们党把握和顺应时代潮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使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成为享誉中外的民主政治模范区,成为“民主的抗日根据地”。研究总结这段历史,对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捐弃前嫌,审时度势,从提出“抗日反蒋”到“联蒋抗日”,转变策略,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建立了广泛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空前胜利。其中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发展国共两党关系,实现第三次合作,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很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吸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省政协和省妇联领导联合走访了福州闽侯2所留守儿童较多的小学——洋里中心小学、竹岐中心小学,慰问师生,赠送节日礼物,包括电脑、服装和慰问金,让留守儿童们过一个快快乐乐的“六一”。  相似文献   

14.
倪木荣 《政协天地》2011,(10):55-57
1940年3月,陈嘉庚(南侨总会主席),率南洋华侨慰问视察团到祖国慰问。陈嘉庚从重庆开始,赴延安等多处慰劳抗日军民,周历国内15个省,行程达3万8千里,凡当时国内所有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汽车、轿车、帆船、滑杆轿等都全部乘用过。福建作为家乡,为最后考察的一个省。  相似文献   

15.
骆传勇 《世纪行》2013,(11):46-48
最近.市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到基层了解情况,地点、内容由自己确定。我毫不犹豫地决定重返尖山坡——36年前我住过队的小山村。1978年,我作为嘉鱼县委农村工作队的一名队员。到原舒桥人民公社合力大队第四生产小队住队一年。这个小队现在是官桥镇舒桥村6组.地名尖山坡至今未变。  相似文献   

16.
童工血泪在旧中国,资本家采取“养成工”、“包身工”等形式,对童工进行残酷的压榨和剥削。养成工,是由工厂招收的12岁以下的男女儿童。他们入厂时,一般要订合同,交保证金,找铺保。入厂后在所谓养成期间,资本家一般只供给十分粗劣的食宿,无津贴。养成期满后,还必须在厂里服务数年(一般是3年),只拿最低工资,中途不准离厂,否则就  相似文献   

17.
体验选举     
韶华 《北京观察》2000,(9):58-62
“为了投这个豆子,流血牺牲,值得!” 1941年,在抗日战争中,我第一次在根据地参加民主选举,到现在已经过了近60年了。时日沧桑,半个世纪,在选举中,我当过选民;被选举,我当过省人民代表;在某个范围内,我作为领导人,也操办(或者叫做领导)过选举。我觉得,把我在这三方面的体验和感受写出来,不是没有现实意义的。我记得,第一次是50多年前在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某村选举村长。那时抗日根据地百分之九十的人是文盲,人们不会写票,便采取了在候选人  相似文献   

18.
南粤短波     
《广东民政》2010,(9):51-53
厅领导走访慰问抗日老战士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到来之际,省民政厅厅长刘洪,厅党组成员、副巡视员高党生等厅领导走访慰问了厅机关抗日老战士。代表厅党组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我与丈夫下岗后在市区内开了一间餐馆,因人手不够,就让初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女儿到餐馆洗碗、洗菜和端端盘子。女儿刚满15周岁,在店里干了一个月的时候,劳动行政部门进行贯彻执行劳动法大检查,说我们非法使用童工,要我们立即改正,并接受罚款处罚。我们是叫自己的孩子到餐馆帮忙,也没有给女儿付工钱,可以说是让女儿从事家务劳动,难道也算雇佣童工吗?劳动行政部门说要罚款,不知要罚我们多少钱?读者范红燕范红燕同志:首先应当明确,你与丈夫让不满16周岁的女儿到餐馆帮忙,也属于非法使用童工。我国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  相似文献   

20.
樊文 《中国民政》2022,(11):44-45
<正>六月的阳光,因为孩子们的笑脸格外灿烂;六月的天空,因为孩子们的节日分外湛蓝。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孩子们迎来了第72个“六一”国际儿童节。今年的“六一”,恰逢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一周年,各地民政部门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和走访慰问,点亮了孩子们的节日,让孤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和所有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健康、快乐、有意义的节日,用特别的爱守护童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