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人们认为红军“长征”走了“二万五千里”。然而,“长征”并不等于“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先后举行长征的红军部队共有4支: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 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  相似文献   

2.
2004年是中央红军出发长征70周年,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赣州市委联合举办的“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纪念中央红军出发长征70周年”理论研讨会于10月14日至16日在江西赣州市召开。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长征     
一、长征的基本概况关于长征的纪念活动,其实从去年就开始了。因为去年是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70周年。但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不仅仅是中央红军的长征,而是“3 1”,即红一(中央红军)、二(最初称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的长征,再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长征以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实施战略转移算起。此前的红六军团西行算“探路”,红军长征的历史起点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这就要穿越时间隧道,回顾中央苏区的历史。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下井冈山,经过在闽西、赣南一年多迂回转战,创建了中央苏区。在连续粉碎国民…  相似文献   

4.
长征从这里出发!!长征是历史纪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纪念红军的这一伟大壮举,从第1期起,推出“画说长征”,力图既向广大读者传达红军长征的历史沧桑感和悲壮感,又反映长征沿途人民在新的长征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江西于都1.1934年10月中旬,中央机关跨过瑞金武阳桥到于都集结。图为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桥——武阳桥。2.10月16日,中央红军86000多人集结完毕,正式拉开万里长征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张磊 《党史纵览》2022,(7):15-19+14
<正>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之后,红军进行了空前的战略大转移。张云逸随中央红军踏上漫漫长征路,在一年的时间里,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省,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在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的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强渡乌江显神威1935年1月1日,长征中的中央红军进抵乌江南岸。乌江是贵州省内的一条大江,江岸陡峭、水宽流急,地势十分险要,是遵义、  相似文献   

6.
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当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中央红军经一年多艰苦转战,途经十二省,行程两万五千里,最终到达陕北。在伟大的长征中,一路上为红军提供敌军情报的主要是军委二局,他们通过破译敌军密电,为红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立下了大功。对军委二局的特殊功勋,毛泽东主席曾多次给予高度评价,他说:“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像的”。  相似文献   

7.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反革命集团。1930年10月,刘志丹在甘肃合水太白镇领导了“太白起义”并组建了农民武装。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最早发表在1957年1月号《诗刊》上。创作时间注明为“1935年10月”。此说为中外采用至今。实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1935年9月。其依据是: 一、《七律·长征》是中央红军翻越岷山之后的即兴之作。据《聂荣臻回忆录》记述:1935年9月17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翻越岷山山脉的重要关隘——腊子口,22日到达哈达铺。又据李安葆《长征史》记述:从哈达铺出发后,于9月27日,率中央红军到通渭县的榜罗镇宿营,在这里召开了榜罗镇会议。9月29日到达通渭县城,进行一天休息。1935年9月正是“三军过后”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有关论述中央苏区红军长征的史书论著中,都称长征初期的主力红军为“红一方面军”或“中央红军”。严格说来,这是不很确切的。因为,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在开始长征时,已经改变了部队的名称。根据历史文件记载,1934年10月10日,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时,以朱德为主  相似文献   

10.
《新长征》2005,(20)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第7期刊登徐占权文章:通常人们认为红军『长征』走了『二万五千里』然而『长征』并不等于『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先后举行长征的红军部队共有四支: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月10月19日到达陕西吴起镇(今吴旗镇),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相似文献   

11.
宁化作为中央红军长征起点县之一的地位不容动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化县委、县政府正在湖村镇锣鼓坪筹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并开发东方军入闽作战、澎湃县苏等革命旧址,作为在2004年10月举办中央红军长征70周年纪念活动中的一份厚礼。但却有人提出了质疑,认为中央红军长征起点县只是江西于都,而否定了闽西长汀、宁化、赣南瑞金和于都等4个起点县的历史事实。 宁化是中央红军长征的4个起点县之一,这是历史的事实。据有关党史、军史资料查证: 一是由安徽省政府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联合出版,乌传衮、马宝华主编的《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大事提要》第264页记载:“10月,党中央令项英、陈毅等率领部分红军留江西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掩护主力突围。21日,红一方面军和后方机关约8万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似文献   

12.
许亚萍  罗雪梅 《党建》2022,(8):54-56
<正>位于赣江源头贡水中游的于都县,地处江西省南部,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长征精神发源地。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主力红军先后在于都集结出发渡过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党中央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关怀,深入赣州考察调研,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月13日,是党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延安城60周年纪念的日子。 毛主席和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这次60周年纪念活动,是以党中央和毛主席1937年1月13日由志丹县进驻延安城为标志的。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经过“切  相似文献   

14.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而对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开始战略转移这一行动,后来的大多数史著和历史学家都称为“长征开始”。其实,红军的战略转移一开始并不是就叫“长征”。当时,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所确定的战略方针,是到湘西去与红军第2、6军团会合,开辟“新的苏维埃根据地”。因此,当时红军总部所发布的命令、训令均把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之为“突围行动”和“长途行军与战斗”,并没有称其为“长征”。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江西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地和出发地。10月17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江西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赣州市委主办,中共于都县委县政府、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新浪网承办的"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在于都县举行。10月17日上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广场举行。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宣布仪式开幕,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姚亚平发表重要讲话,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  相似文献   

16.
发生在60年前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气壮山河的伟大壮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中最壮丽的篇章。在这次征途上,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出发,到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行程二万五千余里,胜利结束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 众所周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并不是事先的计划和安排,而是在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逐步形成的决策,是毛泽东等实行正确的战略指导的结果。可以说,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正是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60年后的今天,沿着选择“落脚点”的轨迹,重温这段光辉历史,将给我们带来许多深刻的启示。 一、黎平决议,准备创建川黔边根据地。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在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将军的寓所,就红军长征,对老将军进行了访谈。60多年前红军长征中,洪学智同志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 谈起红军长征,洪老深有感触地说,那段路,是靠对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走过来的。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1935年5月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的。在此之前,1933年和1934年,红四方面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三路围攻”、“六路围攻”,巩固和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实力大为增强。全方面军共有兵力5个军约8万余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首先开始了震撼世界的长征。1935年1月,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此后,中央红军在云贵高原展开了机动灵活的作战,准备进军川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为策应中央红军行动,迎接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  相似文献   

18.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战略大转移,到1935年夏均被称为“突围行动”或“西征”。1935年9月12日,党中央作出《关于张国素同志的错误的决定》,文件中第一次把战略转移称为“二万余里的长征”。但这个决定当时只传达到中央委员。9月22日,在哈达铺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在高度赞扬红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时,再次提到了“两万多里长征”,于是“长征”这个词开始在红军中广泛宣传使用。IO月19日,中央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毛泽东和部分红军指战员谈话时,第一次提出“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概念。不久,他又写了《七律…  相似文献   

19.
正长征是一次震惊中外的大进军,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毛泽东曾经予以相当高的评价,他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所谓的"长征",一般是指1934年10月10日到1936年10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甘宁一带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后称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  相似文献   

20.
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8万多人从江西瑞金一带出发西进,开始长征。并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中央红军随后同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合,从而结束了长征。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最远行程约2.5万里,转战11个省,完成了向西北的战略转移,从而在陕甘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