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郑有为 《政府法制》2014,(23):57-57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刘村一中,原名刘村初中,坐落于千年历史文化名镇——刘村.据史载,刘村为西晋时期后汉刘渊四子刘聪的封地.1937年10月至1938年2月,抗战爆发,太原失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刘少奇、薄一波、彭雪枫等同志在刘村进行抗战工作.学校校园内有明朝古迹“三官庙”,当年八路军学兵队在此培养抗战志士,传播革命火种,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在此创作了《游击队之歌》,《游击队之歌》第一声也在此唱响.从那时起,这片庙宇就创办私塾、小学,直至今天发展成为刘村一中.刘村一中为全日制农村初级中学,现有12个教学班、300余名学生,在编教职工39人,其中省市级教学能手、模范班主任5人,区级模范教师12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大学本科学历的有30人.  相似文献   

2.
"fans"来自拉丁文fanatics,意思是"对神的崇拜所导致的疯狂".台湾作家余光中说,fans译成"粉丝"很贴切,因为"丝"体现了群体性.同样是仰慕,"知音"只能是少数,而"粉丝"必须是多数.  相似文献   

3.
章礼强 《河北法学》2006,24(8):20-23
作为部门法的民法,源自古代欧洲的罗马法,当时叫"市民法",后被注入"私法"、"私权法"、"市民社会的法"等诸多信息.中国通过日本从西方民法及至罗马私法那里继受了作为表征基本部门法的民法.西方传统理解民法或私法的实质含义,是在个人与国家对立的基础上进行的.民法以人为中心,以权利为基点,以行为手段,以责任为保障.民法上的人即市民、私人、私主体,含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团体等.近代社会的个人是个人主义的个人,而现代的个人是兼顾社会乃至自然理念中的个人.称民法人是"经济人"、"具体人"、"抽象人"等多是用作分析民法问题的方法.兼顾社会乃至自然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是民法的哲学基础.民法并未真正社会化.民法所涉及的领域是有限的.民法在精神方面追求平等和自由.这些都涉及到民法本位即民法的中心任务和价值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词源上讲,官与公本来是同义词.公是公中、居间、不偏私的意思,官则是办公的处所,即官府.办公的处所即官府当然也要公,要居间、不偏私了.官、公二字这种意义上的亲缘关系,至今仍然保存在一些词语中.比如公路,现在许多地方仍然称之为官路.笔者家乡有"官中的"一词.什么是"官中的"?父母的财产对于几房儿媳而言就叫"官中的",与衙门无关.围棋术语里有"官子"一词.什么是"官子"?不是官府的棋子,是棋手双方公共的子位.  相似文献   

5.
"为"字在疑问句中用作语气副词,加强疑问语气,这是中古汉语所特有的语言现象.其用例始见于公元2世纪后期的东汉佛经,最初只用于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大约在三国时期,功能扩展而可以用于反问句中.时下把这类"为"定性为表不确定推测语气的副词或表反问语气的副词的观点,都有失偏颇,它是一个可用于各类疑问句的语气副词.语气副词"为"产生的句法基础是选择问句,语义基础是"为"的判断词用法.在语气副词"为"的历时发展过程中,它的使用和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语气副词"为"在唐代以后很快退出语言舞台,主要原因是"为"字在判断词竞争领域的全面崩溃.  相似文献   

6.
王莉君 《法学家》2005,(2):118-124
"权力"与"权利"是法学研究中的一般概念,也是许多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目前,那种将"权力"界定为国家权力、将"权利"界定为一般民众权利的思维定式,需要认真地予以反思.在法的空间中,"合法性"和"支配力"是法律权利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无论是国家,还是一般民众,其依法获得的支配性力量都属于法律权利.这样界定"法律权利"不仅更为符合法律活动的特征,而且,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讨论不同法律权利的正当性基础以及它们的现实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政府治理与公民社会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道晖 《河北法学》2006,24(1):12-16
社会主义的本义要求以"社会至上"为主义,公民、公民社会参与市政管理和建设,是社会主义本质应有之义.宪法上的人具有"私人"与"公人"的双重身份和人的"私权利"与"公权利"的双重权利.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也可以分为"私人社会"与"公民社会".公民权或公民的公权利,主要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利,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和政治防卫权.公民社会既参与、支持又监督、制约政府行使权力,是推进政府治理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佟颖 《中国公证》2003,(4):30-30
在人类社会,经济交往是不可或缺的,其中的"游戏"规则当属诚实守信最为重要.但是,并非每一次经济往来都能恪守这个法则.如果双方相互间对信任产生了怀疑,是否就要将经济往来"寿终正寝"呢?大可不必,可以请"提存公证"来帮忙,即解除了不信任感,又促使了经济交往的顺利进行.提存是清偿债务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保护债务人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检察官相对独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孝清 《法学研究》2015,(1):137-153
法学界一般认为,"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中的"独立"是指检察院作为整体的独立,而非检察官独立.但实际上,检察官相对独立具有检察制度内在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它是检察院整体独立的基础,是"检察一体"的前提和防止"检察一体"弊端的重要措施,是检察官法律地位、活动原则、司法规律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检察官相对独立是依法独立,是党的领导、人大监督和"检察一体"下的独立,是"独立"与"受制"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上访者等于精神病,这是个别地方政府的逻辑.不想群众上交矛盾,就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捂"和"堵"只会使上访问题愈来愈严重.上访本身并不可怕,关键的是如何依法对待上访,如何对待上访中反映出的问题.本文以"上访者被强送精神病医院"为例,分析其中反映出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1.
超越唯经济主义与唯科技主义——科学发展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中,容易出现唯经济主义发展观与唯科技主义发展观的观念和做法.二者都是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经济是中心,但不是一切."科教兴国"应同"人文治国"相结合.应当用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超越唯经济主义与唯科技主义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在诗歌审美分化愈益明朗的背景下,袁昶首次从历史文化资源中发掘出"惊四筵"和"适独坐"的文学观念,并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去实现"适独坐"的文学审美."适独坐"在袁昶的诗中最起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乱世文人仕与隐的矛盾.袁昶一生徘徊于其中不能抉择,于是他通过各种途径营造"市隐"、"朝隐"、"吏隐"的境界,为自己安排一片休憩缓冲的家园.其二是仕隐的思想意蕴.袁昶的诗中山水与老庄并具,写景与玄理兼有,"玄又玄"是又一突出的特点.但是他的"玄又玄"不仅是老庄,而是老庄、理学、佛学甚至神仙思想兼而有之,又佐之考据学,从而呈现出驳杂深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特征的新概括,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举措.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以人为本"是贯穿其始终的主线,因而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4.
李轩 《知识产权》2004,14(6):21-26
一、专利制度的经济分析 专利应当如何保护?它至少包涵两个判断:一是判断研究对象是"国家"还是"全球",二是判断研究视角是"技术"抑或"经济"层面.不同的立场将导致完全不同的答案:国家视角关注的是国家利益最大化,国际视角的落脚点则在全球范畴;技术层面关注的是"能不能"保护,而经济层面关注的是"应不应当"保护.本文致力于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试图揭示的是外国专利对本国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中,维护地方治安的司法人员,通常被人们称为"捕快"、"巡捕"、"刑捕"、"差役"等等.地方治安工作基本被界定在"抓捕"和"刑侦"的层面上.可以说,现代警察制度,应该是在清末民初传人中国.在此之前,女性始终被排斥在警界之外.  相似文献   

16.
岚皋县信用联社,是一个连续17年无治安、经济和刑事案件的优秀单位,曾获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和平安单位"等诸多殊荣.在对职务犯罪"怨声载道"的今天,该社响亮的提出了"打好‘预防针’、筑起‘仿腐堤'"的口号,并付诸实施.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 一、加强组织领导及问责机制,全面落实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责任制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能否做到持之以恒,抓出特色,抓出效果,领导是关键.对此,领导班子一.直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全局的大事来抓.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成立了以联社理事长为组长,联社主任和监事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机关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为全县信用社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建立责任机制.为了确保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目标的实现,联社理事长每年与各部门及各网点负责人签订《廉政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顺向级管理、逆向级负责"制.  相似文献   

17.
“经、权”论与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经达权"是中国哲学重要的方法论思想.用现在的话说,"经"是原则性;"权"是灵活性;"执经达权"就是要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守常与应变的关系."经、权"方法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立法、司法都打上了"经、权"论的烙印.特别是中国古代"例以辅律并发展入律"的法律有机生长模式,更是"经、权"方法论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8.
法官的美食     
关于"法官的美食"的知识,都是从到过埃及的朋友那里"批发"过来的.所谓"法官的美食",实际上是当地一种貌似炸丸子的甜食.按照埃及的标准,法官的嘴巴应该是非常挑剔的.……  相似文献   

19.
"躲猫猫"事件给出的教训,恰恰不是人权观念的淡漠.中国社会向来重视人命,素有"人命关天"的观念,却仍然阻挡不了冤案发生.它给我们的教训不是完善立法;而是严格执行现行法律,真相或可早些公开.悲剧就能避免.反讽的是,法律白纸黑字地在那里,却被一些执法者虚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内涵并不一致,导致了指域上的混乱,影响了理论深化和司法实务.刑法第十三条的定义即一切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仅是狭义"犯罪"的定义.广义"犯罪"是狭义"犯罪"标准的基础上对行为人的责任--主要指正当性事由和责任能力要素的考察.两"犯罪"具有包含与被包含等关系.为避免逻辑上的混乱,狭义"犯罪"当用"罪行"代替,广义犯罪即犯罪,包括"罪行和刑事责任"两个层次,罪为基础,责为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