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宪法对私产的保护大体上经历了否定、有限制的保护、逐步完善保护、规范保护四个阶段。针对我国私产宪法保护的不足之处,必须进一步完善宪法,明确私产宪法性质,赋予公私财产权平等地位,构建"公共利益"认定程序,完善征收征用补偿条款,并建立起制度性保障与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2.
“私产保护入宪”是第4次宪法修订的重要内容。本文试从比较法角度,分析西方国家的宪法原则和精神,以及对财产权保护的模式和结构,进而明确我国宪法在完善对财产权保护过程中对其他国家法律的借鉴和移植。  相似文献   

3.
在宪政框架下,现代行政法律制度的核心是希望在行政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的支点。在考量行政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关系时,既要基于公民权利至上的逻辑起点,也要正视现代行政权力扩张的基本事实。新近通过的《行政许可法》对权力(利)框架进行重构,在行政权力和公民权利这一对应层面对权力(利)关系进行诠释,取得瞩目的突破。在宪法保护人权和保护私产的思想指引下,只有在“公民私域权利自由”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民公域权利自主”的积极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公民权利至上和人身彻底解放的终SE目标。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首次确认了公产与私产平等保护原则,是宪政中保护财产权原则的体现,也是宪政人权保障原则的落实。从宪法学角度来看,物权法的制定有其独特的宪法依据,其颁布实施也将促进我国宪政建设,对宪法相关条款的修改和《国有财产法》的制定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西方通过强化对私有财产权的内外限制,试图维持私有财产权保障中个人权利与社会公益之间的平衡。这一思路也为东方国家所沿用。但受到公权主义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清末直至民国时期,近代中国私产制宪活动更多偏向民生保障,而弱于人权保护。这一东方特色的形成主要是近代中国国家建设与制宪活动所位处的独特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因而其合理性是历史的。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知识产权双轨制的保护模式呈现行政保护多、民事诉讼少,行政处罚多、行政诉讼少,行政、民事保护多、刑事惩罚少,保护商标权、著作权案件多、保护专利案件少的格局,说明行政保护依然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主导力量。对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对比研究表明,知识产权的审判工作必须进行改进:设立审判机构,加强诉前保护,分配举证责任,坚持全面赔偿,统一裁判尺度。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青少年的司法行政保护姜丽萍所谓青少年的司法行政保护是指通过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青少年给予刑事上或行政上的法律保护。有关青少年的刑事司法保护问题,在我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司法实践中,已基本形成框架。而关于青少年的司法行政法律保护问题,从...  相似文献   

8.
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行为的侵害时,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得到救济:行政途径和司法途径。行政途径即行政复议,司法途径即行政诉讼。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且在解决行政争议上各具优势。两种制度建立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公民权利免受行政主体的侵害,从而在根本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因此,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构成了一个相互衔接的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的出台,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影响是:能为行政权力的行使划定一个明确的边界。在公权与私权之间竖起一道“防火墙”;有利于公务员树立合法财产平等保护的新物权观,重视物权保护;进一步规范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规范对物权的保护: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切实维护好相对人的物权。  相似文献   

10.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保护私有财产”纳入了宪法体系。从“私产入宪”的现实要求和积极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用法律来保护私有财产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保护私有财产"纳入了宪法体系.从"私产入宪"的现实要求和积极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用法律来保护私有财产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论行政指导的救济与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行政指导在实践中存在的合法性问题 ,论述了构建行政指导救济和责任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行政指导的性质、违法的行政指导与相对人损害之间的因果联系、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等角度论证了其理论依据。最后 ,提出了完善行政指导救济和责任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私产入宪"是我国公民财产权保护的一大历史跃进,它彰显了国家对个人财产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从本质上来看,与宪法关系最密切的行政法在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上应该大有作为,然而由于理论研究的欠缺和惯性思维的使然,我们往往将行政法上的公民私有财产权等同于民法上的权利,导致公民私有财产权在行政法保护上的弱化。因此,在行政法上对私有财产权的地位进行界定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兼顾行政权与公民权的相对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处理行政权与公民权的相互关系,兼顾两者的相对平衡,是依法治国、构建我国行政法律体系、实现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所在。然而,我国现行行政立法偏重于行政权力的行使,缺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的力度;在行政执法中存在着行政权力得不到有效行使的情况,也存在着不依法行政和侵犯公民权利的情况。因此,实现行政权与公民权的相对平衡,需要完善行政立法,公平分配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需要规范执行程序,控制行政权力又保障行政效率;需要健全行政、司法救济制度,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传统行政行政程序与现代行政决策程序的比较,分析了现代行政决策程序所应当具有的一些本质特征,并对行政决策程序作出了概念界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行政决策程序的基本原则作出了分析,得出了行政决策程序应当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公开性、监督制约性以及效率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行政犯只有保护客体而没有行为客体的说法,实质上是否定在行政犯中存在被害人,也就否定了被害人作为诉讼主体的可能性。行政犯的具体情形中可能存在被害人,而且行政犯中的被害人自有其特殊性,新型的诉讼权利主体形态或许能够成为消解刑法对公共法益与个体法益保护之拗别之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行宪法中,明确规定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度。通过对“行政首长”、“负责”等基本概念的分析可见,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提升行政效率的必然之举;通过与法院委员会制比较,厘清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固有属性。行政首长负责制所能够适应的领域以及相关理念制度构成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得以运行的生态环境,通过内外两个层面的剖析,在深层次上探索权力运行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信赖保护原则作为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世界许多国家受到较高重视,而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确立较晚,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有必要通过立法、行政、司法各层面的措施确保信赖保护原则的施行。  相似文献   

19.
警察权作为国家公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权力与权利的博弈过程中,警察权应合适而又有限度地在保护公民权利与限制公民权利之间游走,通过在法治的基础上建立行政契约关系,努力做到执法为民,切实维护人民警察的权益,达到二者的平衡。在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对抗与协调中分析两者冲突的深层次根源,在警察权与公民权之间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20.
政府与公民是宪政框架下市场经济模式中最主要的博弈主体,因此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间关系的变更、边界的调整,是一个长期动态的博弈过程。如何保证在冲突的语境中找寻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平衡进而实现正和博弈下的"共赢",已成为行政法制建设的主流价值追求。2011年6月30日颁布的《行政强制法》把平衡行政强制权力与公民权利作为贯穿该法各项制度安排的一条主线,通过严密的制度设计,既强化了对行政权力的限缩和控制,更关注了对公民权利的伸张和保护,初步实现了理性平衡二者关系的立法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