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鲁红伟 《工会论坛》2011,(6):157-159
《论语》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和对话专著,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剖析《论语》可知,孔子的儒学政治观包括仁、礼、忠、孝四个层面,思想内涵丰富,对于现代政治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重新认识孔子,需要重回儒学源头,从"天人合一"的原问题出发,全面理解儒学中倾听天命和敬畏自然的观念,其核心是"仁"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自从孔子开创儒学以来,对它的研究在历史长河中可谓不绝如缕。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深化儒学的研究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智。由彭立荣研究员所撰著的《儒文化社会学》(由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为我国的儒学研究事业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新途径和新方法,这对于我们汲取儒文化社会学的优秀资源服务于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提高社会整合水平,对于促进儒学同文化学、社会学的有机融合,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广东孔子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2月7日至8日在广州市番禺区石暮镇举行“孔子文化与当代青少年问题”学术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及发言提要29篇。会议论文和发言内容主要涉及两大类:一类是对孔子的教育思想、道德思想、政治哲学等进行理论研究,深入探讨其内涵精髓、当代价值及对当今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启迪、作用;另一类是将孔子思想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如跟普通中小学乃至民办中小学道德教育、德育工作及同开发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彰显其价值。广东儒学研究会副会长章权才教授在会上作了指导性发言。与会者围绕“孔子文化与当代青少年问题”进行热烈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主讲人:舒大刚教授(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兼历史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朱汉民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颜炳罡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6.
《论语》记录了孔子、孔门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的言行。孔子开创了“内圣外王”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它有别于之前以“儒”为职业的儒家.本文侧重孔子儒家关于“内圣”和“修身”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世界的文化名人。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一生中除少数时间从政外,几乎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主要做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创办私学,实行“有教无类”教育,广招弟子,推动了文化教育下移的历史进程;二是在周游列国推行“道”受挫后,退而编纂古籍,对中国古代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进行了整理和阐释,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系统而宝贵的文化遗产。所以,孟子称他为“圣之时者也”。孔子的儒学,在当时已被称为“世之显学”;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相似文献   

8.
孔子把“文、行、忠、信”作为施教的内容,诚信就在其中。他对弟子进行诚信教育,充分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一是充分阐明诚信的重要性,提高弟子的诚信自觉;二是阐明诚信的运用与落实方法,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落实诚信原则;三是从总体上阐明诚信的精神实质,使其弟子掌握诚信的统一要求。  相似文献   

9.
研究孔子的天命鬼神观应立足孔子时代的文化背景,同情的理解之。孔予的天命鬼神观是对蘩昧的宗教观念的突破和思想观念的解放,它代表了人类主体意识的自觉、理性精神的觉醒。并且力图通过“修德”在现实层面融合天人,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人生境界。对后世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与强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孔子文化产业主要是对以孔子文化为主导的中国历史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利用的一种产业。它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涉及文化、教育、学术、出版、旅游、商贸等各个领域,在当前特别是我省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一、孔子文化产业的成效及特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山东不仅是孔子的故乡,而且还是子思、孟子、荀子等先秦儒学大师的出生地或从事游说、讲学、著述、布政的主要地域,历史遗迹众多,传统文化气氛浓厚,向称齐鲁海岱雄区和孔孟礼仪之邦。为充分发挥这一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1.
孔子以鲁文化的二重性为基础,继承三代文明并发扬光大,特别是将周礼与殷礼两大文化传统融为一体从而完成了集大成使命,为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心理基础。孔子“宗周、故殷、据鲁”,康有为则“宗孔、融西、据粤”,一方面以“六经我注”方式改造传统儒学,另一方面“援西入儒”,手创“大同思想”,从而会通中西成为“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相似文献   

12.
5月25日 我省首家国学院揭牌。我省首家国学院在曲阜师范大学成立。国学院的目标是建成以孔子儒学为特色、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教育教学高地,将打造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基地、两中心”,即国学协同创新基地、国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学高端培训基地,国学信息资料中心和国学文化产业中心。  相似文献   

13.
曲阜师范大学儒学研究中心的前身是1983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孔子研究所——国内高校最早的专门研究孔子儒学的科研机构。1993年获得专门史(儒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内惟一的以儒学研究为特色的专门史学科博  相似文献   

14.
今年既是“五四”运动80周年,又是孔子诞辰2550周年。无论是纪念“五四”,或者研究孔子及其开创的儒学,都是为了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新文化无疑应继承“五四”民主与科学精神,同时也应以孔学为基础,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精神。本文即本此理路,对儒学传统与现代人格尊严观念展开论析。  相似文献   

15.
孔子儒学的核心是其“仁政”管理思想,它包括“为政以德”、“选贤任能”等六个方面的管理原则。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管理的影响表现在内在机制和外在需要两大方面。它不仅深深地影响和促进了中国伦理管理和道德文化的发展,而且对现代管理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学以其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从其出现之日起,就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与时俱进。从创始人孔子开始,历代大儒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更新,相继出现了先秦原始儒学、两汉经学、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四个显著的发展阶段,分别体现了人文化、神学化、哲学化、现代化的特征,以极强的创造力和适应性,延续了儒学两千多年来一以贯之的生生之道。  相似文献   

17.
传统儒家哲学从孔子的仁学到理学家的理学,都是"一以贯之"的实践之学,在躬行践履中实现"内圣外王"的最高理想.在传统儒学亟待转型的今天,重新考察它"一以贯之"的内在的实践特性,有益于传统儒学寻找在当代的生长点,对弘扬传统文化和儒学完成在当代的转型有可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贺麟诉诸儒学复兴提出的“新心学”,由于缺乏哲学的批判创造性思维难以建构既非儒学也非西学的中国式现代哲学:一是通过西方现代认识论哲学修补儒家心学进行儒学创新,是依附中西方哲学观念的学术拼凑融汇思维,所以不能展开对儒家心、理、仁、道哲学和西方认识论哲学的双重哲学批判改造。二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窄化认知使其看不到中国尊重生命的个体哲学所隐含的现代性内容,故其“新心学”不能揭示儒家心学和西方逻辑理性均难以面对的中国个体生命和文化被儒家伦理异化之问题。三是对中国文化复兴即儒学文化复兴的错位认知,看不到中国文化繁荣时期均是不同文化的对等互动和远古生命神力之创造力的民间张扬,因此以儒家文化复兴带动中国文化现代复兴的实践难免失败。  相似文献   

19.
伦理道德是孔子创建的儒学这条长河里的主流 ,孔子特别重视道德的价值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基本观念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是孔子道德标准 ,也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今天我们重新回顾孔子关于伦理道德的论述 ,发扬儒学中伦理道德观之精华 ,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提高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品德修养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的《论渤,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再读《论语》,对照目前高校统战工作,尤其是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实务,仍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本文通过解读《论语》,结合高校统战工作实务,探讨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