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哲学解释学对话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和探求真理的重要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对话,但由于受到传统思维方式及教条主义认识的影响,现实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存在着种种"失真"现象。哲学解释学的"我—你"对话既是主体间性的,又是反思性的,为我们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意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条现实而积极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推进的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亟待转换,有两个直接动因:一是基于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基于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意识形态困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突破意识形态一元化的束缚,走向多元,同时还应关注日常生活世界,提倡一种对话式的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3.
林雪松 《青年探索》2009,(5):23-26,54
高校学生组织中的学生会、青年志愿者组织、社团、兴趣小组、网络虚拟组织等非政治组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状态和思想形成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些大学生中已普遍存在的非政治组织,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功能,并处理好政治组织与非政治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石开斌 《前沿》2009,(3):32-34
现代解释学认为理解是彼此之间最重要的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达到视域融合,其理解观、主体间性和视域融合为我们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视角。以理解和对话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人们的内心世界和价值理念,从而推动我国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提高,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环境包括数字虚拟环境和现实社会环境,虚拟与现实的和谐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站在整个网络社会环境的宏观视角,认识和把握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构建网上与网下密切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6.
牟新博  郝玉玲 《前沿》2014,(11):188-189
依据和谐社会的道德要求,以及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知识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的多元社会。“协商对话”式的教育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为我们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开辟了新思路。进一步地探索“协商对话”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提高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迎秀 《传承》2010,(3):70-71
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有的范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已不适应大学生的成长,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从"独白"向"对话"转换,结合大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有的范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已不适应大学生的成长,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从"独白"向"对话"转换,结合大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0,(12):53-53
王玉平在《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教育者主体之间以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为媒介,通过平等对话、相互理解而达成共识的精神交往。当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种交往方式的缺失,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蕴是交往式教育,交往式教育的特质是精神交流。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提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作为主体在平等的互动交往之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多元化和去权威性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二分法遭到拒斥和质疑。在后现代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界限有所模糊,更强调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主体间多向互动的教育新模式。运用后现代主义"去中心化解构和重构"与"对话和复调"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概念进行解读,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与生成,增强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对于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虚拟实践性、交互主体性、隐蔽渗透性等本质特征。据此开展体验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主体间性教育模式、运用潜隐式教育方式有助于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既有技术之维,也有社会之维。在多种力量博弈的复杂时空里,拘泥于互联网技术维度上的量变红利,是远远无法触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变革的。所以,只有关注互联网的社会之维,在技术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中去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才是完整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即便在虚拟时空里展开活动,社会也从未离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并在与社会的同频共振中确证了其历史合理性与动态变化。因此,我们需立足新的历史起点,从互联网的技术之维到社会之维去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在时空嬗变中的境遇,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逻辑力与说服力的迭代升级。  相似文献   

13.
青年话语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冲突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化变迁导致的话语方式的变迁,特别是青年群体话语方式的变迁使得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时常出现话语冲突的尴尬,严重影响了在青年群体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哈贝马斯“对话式”话语及其“有效性”要求为缓解这一冲突提供了有益借鉴.饱含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的“对话式”话语将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新的应然面向.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以解决。要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贴近学生生活 ,了解学生的需要 ,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要改变教育方式 ,由“独白”到“对话”;要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力量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 ;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功能 ,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现代技术支持 ;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的有机结合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孟艳 《人民论坛》2011,(10):186-188
制度化管理在转型期面临着制度缺失、错位、僵硬等缺陷,无法适应当前新的社会形势与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着实现政治认同、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等作用,弥补了制度化管理的疏漏,应加强其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为此,应牢固占领思想教育主阵地,建立舆情汇集、疏导及社会对话机制,同时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制度化管理在转型期面临着制度缺失、错位、僵硬等缺陷,无法适应当前新的社会形势与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着实现政治认同、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等作用,弥补了制度化管理的疏漏,应加强其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为此,应牢固占领思想教育主阵地,建立舆情汇集、疏导及社会对话机制,同时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以解决.要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贴近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需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要改变教育方式,由"独白"到"对话";要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力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现代技术支持;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15,(10)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其重要作用和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意义,决定它的创设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不可少。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创设应遵循亲和性与权威性并重、体验性与互动性结合、生活性与情感性渗透等基本准则;创设路径需要家长树立教育主体意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与孩子交流沟通、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4)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难处理的关系,两者一方面相互规定、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另一方面又在角色定位、功能作用和任务分配上相互区别。教育者要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坚持主体间的平等对话,重视教育对象间的差异性,注重共享,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韩军芳 《前沿》2012,(14):45-47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理论、人与人的交往关系理论和思想观念形成理论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克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和人的思想意识发展变化的需要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有四种:对话模式、活动模式、生活模式和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