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俊  ;赵志安 《求索》2008,(5):185-186
本文以章法简约天成红楼花魂;形式婀娜梦就红楼花容;风格如泣饮缕铭红楼花殇三个角度,论述了电视剧《红楼梦》《葬花吟》乐章的天才性再造。  相似文献   

2.
作为红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海外红学的性别研究在积累了丰富成果的同时,针对某些性别现象也存在误读。以女性主义为立场的研究者多将优秀女性形象视为确认男性价值的工具,从而忽视了小说意识形态的多元性与女性经验的独立性;由于未能深入考察清代审美风尚的女性化倾向,研究者往往从西方“硬汉”范式出发,将宝玉的女性化形象解释为宝玉的怪异行为或弱势表现;在基督教文化中反同性恋立场的影响下,研究者难以理解明清社会对待男风的宽容态度,将宝玉的同性恋情理解为偏离正统的反常表现或不带肉欲的友情之爱。目前海外红学性别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先行的解释框架所导致的文化误读。有关该领域的辨析与反思,既说明了回归文本与历史语境的必要性,也为国内红学与明清性别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郭真 《前沿》2012,(15):188-189
红楼梦诗词是小说《红楼梦》中的亮点.从情节结构方面来看,红楼梦诗词是整部小说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联结情节、承上启下,大处着墨、整体构思,浓缩精华、简笔勾勒;它使小说的情节设计详略得当,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4.
景圣琪 《人民论坛》2010,(7):244-245
在某种意义上,《红楼梦》是一部以女性为中心、为女性而树碑立传的小说,作品集中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客观地说,《红楼梦》对女性意识进行了充分地挖掘与探索,从而为女性意识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素材与资料。  相似文献   

5.
陈曜 《理论月刊》2007,(11):128-130
自1980年代出现两部完整的《红楼梦》英译本以来,对原著及其英译本的研究在1980-2006这26年间逐渐形成热点。研究的方法、领域及研究成果逐渐扩大,尤其在最近5年间,其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现象。本文通过对近26年在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的研究,总结了在中国对《红楼梦》及英译本的研究现状,期望对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植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的,特别是植根在佛道文化的基础上的。《红楼梦》中的许多重要人物与事物在对立统一中都具有象征意义与隐喻意义,这些象征与隐喻也都在佛道这个大框架内。在创作上,《红楼梦》深受六朝志怪与唐人传奇的影响,它实际上就是写的一块石头的传奇,而就全书来说,《红楼梦》也没有跳出某些传奇小说宣扬虚无主义与“万境皆空”的宗教说教。  相似文献   

7.
刘凝芳 《理论月刊》2002,(12):71-72
电视《红楼梦》与电影《红楼梦》已摄制多年,但一直没有人对它进行一个全面的比较。笔者从编剧演员、服装、道具、音乐等五个主要方面对二者进行了一些比较,试图找出二者在艺术处理上的同异得失。  相似文献   

8.
神秘低调、一波三折、青春靓丽、商业元素……朝鲜《红楼梦》剧组的中国之行,传递出的信息丰富多彩。北京、呼和浩特、武汉、长沙、福州、重庆、深圳7个城市;今年5月6日到6月15日,一个多月的时间;紧锣密鼓,20余场演出。我们从198位青春靓丽的朝鲜青年演员身上发现的,除了一出阵容浩大催人泪下的《红楼梦》外.还有艺术背后的种种。  相似文献   

9.
李小兰 《理论月刊》2010,(3):122-124
学界研究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存在重理论内涵("说什么")轻批评文体("怎么说")的倾向。本文从批评文体的角度进行观照,认为它们的文体皆是王国维自觉批评意识下的主动选择,指出《红楼梦评论》的颇受指摘与《人间词话》的备受赞誉与它们使用的文体密切相关,并从正面比较和反面假设中揭示词话这种传统文体具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周芬芬 《求索》2013,(7):269-269,175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用与意图:〈红楼梦〉对话研究》(2012年版),尝试了运用言语行为论、语用论、意图论和对话作用分析小说中种种对话现象,既为《红楼梦》的语言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也为中国小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全书缜密的逻辑和详尽的注释体现出的作者笃实严谨的治学精神。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红楼梦》不仅被中外读者熟知,而且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我第一次看新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就被深深吸引,看了三四十集仍然十分欣赏。我喜欢小说《红楼梦》,老版的连续剧《红楼梦》也很投入地看过,但我觉得,新版《红楼梦》才最接近《红楼梦》原著,它对普及这一名著做出了重要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传世之作,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看法,解读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西自然也不尽相同。如果《红楼梦》里看职场,贾母就是天字一号女强人,非董事长这个职务莫属。她快乐无忧,知人善任,除非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否则一般轻易不管,乐得放手,让下面人去做。王熙凤则是名符其实的CEO。首席执行官的权力很大,生杀决伐,有条不紊,没有两下子还真不行。应该说王熙凤很有才,是《红楼梦》里的  相似文献   

13.
毛灿月 《前沿》2008,(7):188-190
作为学术专论的序言,《〈红楼梦魇〉自序》以写实的态度,表述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精神与情感渊源,这为我们研究张爱玲与曹雪芹的精神特质共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学术专论《红楼梦魇》的非学术隐义的表征。她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  相似文献   

14.
朱有志 《求索》2011,(9):256-256
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是清末乃至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试析《红楼梦》中“花”的意象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 ,“花”作为最初的审美需求出现在诗歌中 ,到最终成为正式的“意象”这一过程中 ,其情感内涵得到不断的拓展 ,并被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吸收。《红楼梦》中 ,“花”的意象内涵主要有三点 :它是女子身世飘零的意象 ;它是尘世人生无常的意象 ;它是封建大家族败亡的意象。“花”作为意象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末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鲜明的社会性、现实性、批判性时至今日仍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文章以书中"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等章回所描述的几桩糊涂官司为例,分析这些案件审理和判决过程中所呈现的"势力--人情--糊涂了(了结)"的规律,以期揭示当时社会的吏治黑暗与司法腐败,表达对当代社会廉政与司法公正的期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对骈俪技巧的运用非常广泛,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表达效果。具体来说,骈俪技巧在《红楼梦》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于在故事情节叙述中融入典型的骈文这一方面。另外,在人物形象描写、景观描摹、故事情节叙述以及说理议论等方面,也使用了骈词俪句。无论是典型骈文还是骈词俪句,在对偶、用典、藻饰、声律等形式要素的追趋上,都体现出很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我因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很少执笔。老同事、老朋友裴效维先生以《红楼梦》详注书稿见示,希望我写篇小序,我虽有点金成铁之虑,而情理难却,只得勉力而为。裴效维先生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经过长期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以神话思维方式认知人事的盛衰变迁,对这个充满变数的人世中的人的命运和生存意义等问题进行探寻与追问,并以其诗性智慧创造各种神话,以隐喻的方式表现人类那独特而永恒的天性,从而造就了他那个时代的"神话叙述"。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丫环晴雯在众多人物中脱颖而出,并深得读者偏爱。她具有神秘的身世,脱俗的美丽,独特的个性,以及她机警、聪明和高超的才艺。本文论述了在《红楼梦》众多人物、众多小姐丫环,以及错综复杂的情节当中,晴雯是怎样脱颖而出,如何深得读者的偏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