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方向、目标、实现途径、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的集中反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提出,是对我国改革和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关于中国社会发展观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必须坚持一切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以及非典疫情的启示和警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正确的政绩观。如何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呢?一是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二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科学的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3.
赵磊  刘冠军 《理论学刊》2003,1(4):25-28
发展观是指导人类发展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 ,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 ;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亘古至今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须思考和处理的重大问题 ,它构成了不同历史时期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由二者的这种辩证关系所决定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考察发展观的历史流变 ,不仅是可能的 ,而且是极为必要的。通过对发展观的这种历史考察 ,把发展划分为对抗型发展观、亲和型发展观和共生型发展观 ;并得出结论 :可持续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寻求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的追求.毛泽东的平衡发展观、赶超发展观及"姓社姓资"的发展观,使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也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和失误.邓小平提出"硬道理"发展观,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江泽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一要务"发展观,使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平衡"发展观、"硬道理"发展观、"第一要务"发展观的继承、丰富、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新发展观的三点基本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出发,提出了发展必须是全面的,从经济增长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必须是协调的,从重点突破到全面协调;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从追求一时的繁荣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阐明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薛安泰 《理论学刊》2007,5(1):17-18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以苏联的经验和教训为借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基础、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发展战略等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观。追寻和研究毛泽东的发展观,对于我们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脉络,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发展观呼唤正确的政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反过来讲,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也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保证和体现科学的发展观。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一、当前在发展观和政绩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观上的盲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追求数量和速度…  相似文献   

8.
胡仙芝 《唯实》2007,(5):69-70
对作为承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组织和指导任务的政府来说,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行政发展观,通过正确而有效的行政作为,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春丽 《唯实》2007,(9):152-155
当前在中国发展民主,应理性认识民主,倡导正确的民主发展观;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模式;加强对西方民主历史和理论的研究,努力从中汲取制度经验和智慧;从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和民主建设中吸取经验教训,正确应对西方民主模式的压力与挑战,大力培育公民社会和民主文化,以公平而有效的民主为起点,循序渐进地推进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0.
赵春丽 《唯实》2007,(8):152-155
当前在中国发展民主,应理性认识民主,倡导正确的民主发展观;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模式;加强对西方民主历史和理论的研究,努力从中汲取制度经验和智慧;从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和民主建设中吸取经验教训,正确应对西方民主模式的压力与挑战,大力培育公民社会和民主文化,以公平而有效的民主为起点,循序渐进地推进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危敬祥  吴昌林 《求实》2006,1(1):29-31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揭示了社会是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有机整体,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是社会诸领域全面协调的发展;实现社会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哲学和发展观为基础,体现了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发展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发展观念经历了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到生态伦理主义发展观,再到发展伦理学的发展观三个阶段的发展.发展伦理学的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观对人的片面理解,又避免了生态伦理主义发展观对人的"非人"理解,是真正属于人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发展观 ,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新时期 ,坚持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必须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非常重视发展问 ,在发展问题上作过许多阐述 ,形成了邓小平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精神实质的传承。当前 ,贯彻和落实学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传承邓小平发展观精神实质的科学发展观 ,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 ,转化为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 ,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6.
许夕保 《唯实》2006,(7):38-39
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发展观密切相连、辩证统一。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科学的发展观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新的发展观的新的发展理念.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新的发展观,以新的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发展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对于发展观理论的认识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把握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邓小平发展观理论的不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政绩所持的态度,包括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等基本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关系提供了思想方法上的钥匙.  相似文献   

20.
干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面对并作出回答的一个现实问题。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事业、地方的顺利发展,也会影响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发展观引导着政绩观,政绩观实践和体现着发展观,全体党员和干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清除头脑中错误的、片面的政绩观,自觉把政绩观统一在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下,才能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