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超导”研究的科学价值及经济意义李大才“超导电性”的发现及超导技术的研究,是人类智慧的又一杰作。“超导体”所显示的一些奇异特性以及它的广泛应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超导”科学技术己成为当今科学领域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按照导电性能的优劣,可以把固体...  相似文献   

2.
论实践的泛化及其理论困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仁平 《求实》2005,42(11):26-29
马克思理解的实践是一种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因而把实践泛化为人类生活的观点不仅不符合马克思的思想,而且将会导致许多理论困难:一、势必混淆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差别;二、如果坚持把实践泛化为人类生活的观点,其结果将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认识路线;三、将会导致实践范畴应用的混乱。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探索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它不仅涉及到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将给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发展史。随着社会进步发展,这种能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人类社会早期,漫长的农业社会时期,科学认识世界还无从谈起,改造世界则主要靠体能支出,而体能效用的最大化靠统治者的权力,以生杀大权强制奴隶们最大限度地支付自己的体能,以保证统治者的奢侈生活和维护劳动者体能支出的最低生活条件。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伴随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和思考新时代下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实践中首先提出、倡导并推动实施的外交理念,它回答了"中国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  相似文献   

6.
刘尚明  李玲 《探索》2011,(3):161-165
我们的时代已经十分厌倦感官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诸类相对主义及由此导致的价值虚无主义之俗见:一方面它们不引导人们去探求这个世界的固有意义;另一方面,它们忘却了人自身精神世界的内在价值。克服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是确立绝对价值观念。绝对价值是一杆标尺,为衡量各种具体的、相对的价值提供了最终的尺度,它可以协调人类生活中不同价值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它既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又是人类生活的范导。绝对价值观念是我们生活的安身立命之所,是超越思想史及现代生活中价值相对主义泛滥的迫切要求,是人类存在的根基、生活的根据,给人类生活以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7,(12)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强调政党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志存高远、敢于担当,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习近平指出,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今天人类生活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黄婷婷 《求实》2006,(Z4):282-283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在传统的现实世界和人类的思维世界之外又增加了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网络生活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也全方位渗透并塑造着大学生新的精神生活,网络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重要影响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带来深层次的变革.在高校里,大学生利用网络不仅是一种追赶时尚的生存方式,也是时代对他们的成才提出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00,(5)
所谓信息,是指人类知识的传递。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仅是不断积累的,而且需要相互传递,使之成为共同的认识和财富。因此,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信息就已产生和存在,并进行着信息的传播。信息要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作用,一般须经过三个阶段,即:(1)信息的产生和来源,这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扩大和深化认识的过程及其产物;(2)信息的传递,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是社会性的,因此需要相互沟通和交换对客观世界的认识;(3)信息的利用,人们传递和交换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这些信息服务于自己的生…  相似文献   

10.
人是置身于现实“生活世界”的社会性存在,实践是“现实的人”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的意义与价值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予以彰显,共同价值在人的共同生活实践中孕育生成。然而,生活实践中的各种困境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价值的失落。在深入审视和反思生活实践中的物化、工具化、虚拟化等基础上,迫切需要重构更加包容真实的共同价值理念。筑牢价值之基、遵守价值准则、提升价值品质,用共同价值回应人类现实困境,规范人的生活方式,保障人类的生存基础,维持人类的发展秩序,彰显人类的生活意义,消解生活实践面临的异化境遇,引领人类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系统地阐述了机器与资本对生活世界的共谋。机器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资本的技术形态,是资本逻辑自我实现的手段,进而是形塑资本主义生活世界的根本力量。当今的人工智能机器不仅引发了人类脑力劳动替换趋势,而且造就了人类生存的深层异化,甚至形塑了人类生命的当代范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视信息为极其宝贵的资源,它与能源、材料并重,被视为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不仅生活和工作在空气中,分秒不能离开它,而且也生活和工作在信息中。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须臾离不开信息。 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前工业社会(即农业社会)的财富是土地;工业社会的财富是股份;而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的财富将是信息与知识。他曾断言;“信息和知识将是最重要的资源和未来贸易的中心”。信息资源的贫富状况和开发利用程度,是检验其经济、文化、科技乃至综合国力的指标。重视信息资源,发展信息产业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买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文明则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过程和状态。文化有社会历史性、抽象性、继承性、功能性的特征;文明具有创造性、进步性和变化性三重特征。笔者将从文明和文化的定义着手浅谈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间美术源于老百姓生活的日常,受到当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农耕文明在艺术文化上的反映,刻画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与信仰世界。如果说人类的生产生活始于制造工具,那么人类的精神生活就始于有意识的绘画与舞蹈。  相似文献   

15.
自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由于世界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合理干预和过度索取,导致了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从而动摇了人类生产的物质基础,恶化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已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有识之土的深切忧虑。在我国,生态问题也十分突  相似文献   

16.
人类进入高科技和声讯网络时代之后,传统书斋生活的平静与安稳己被打破,书香馥郁的图书馆和研究中心,也不再是皓首穷经的学者和莘莘学子们唯一留连忘返的地方了。轻轻的点击之间,世界缩小了。 让我们这样想象吧:互连网势必变革我们那些传统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声讯和光影将会逐渐取代语言文字:E-book将成为所有纸品出版物的终结者,人们将进入一个彻底的“读图时代”……  相似文献   

17.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文明则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过程和状态.文化有社会历史性、抽象性、继承性、功能性的特征;文明具有创造性、进步性和变化性三重特征.笔者将从文明和文化的定义着手浅谈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给人类社会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渗透到包括体育在内的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江泽民同志指出:“21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发挥体育的多元化功能,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在2008年奥运会上实现运动项目的全面参与并争取优异成绩,是摆在中国体育面前的艰…  相似文献   

19.
袁祖社 《求实》2004,(2):31-34
意义论哲学认为 ,哲学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超越现实 ,创造生存的终极意义 ,是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总体性阐释。意义世界 ,是由价值评价而形成的。正是意义世界的构成 ,体现和展示了人类实践活动的能力、过程和结果 ,使人真正成为有思想、有精神生活、有“意义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中心主义的症结在于这一看起来天经地义、毋庸置疑的常识观念在面对现实与历史问题时陷入了种种困境。人类中心主义采取一种主体主义的模式去定位人与自然关系,这严重局限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应当是确立在共同的生活世界基础之上的主体间性关系。人类中心主义所持的强烈的工具性及功利性态度使得生态价值难以转换为生活世界的内在价值,直接妨碍了人们理解自然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系并形成一种健康成熟的生活态度。人类中心主义作为立论前提的实践活动本身就需要作出深刻反省。实践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人类所具有的实践能力并非人类的特权,而是人类的职责。反省人类中心主义其实也是对“现代性”的反省,更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自觉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