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剑  赵学发 《求实》2012,(Z1):29-30
承认和发展人的基本权利是世界和平的理论基础。相反,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漠视是战争的根源。人权发展并不必然带来世界和平,但世界和平确实是人权保障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为了说明人权发展与促进世界和平的相互关系,我们从人的主体性与人的权利的关系、人权发展与世界和平的相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发展史上,毛泽东直接针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的唯心史现命题,明确提出了"人赋人权"的唯物史观命题.文章从人权的存在根据、现实中人权的具体性和历史性、阶级社会中人民人权享有程度、共产党执政权利的获得和使用等方面,来解读毛泽东的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3.
论人类社会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经历了神治、人治和法治三种治理模式.在共产主义社会,德治将成为社会的主要治理模式.在这四种社会治理模式的演进过程中,人类逐步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奴役走向解放.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价值日益得到彰显,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尊严和人格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人权概念应界定为人为了保障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必须由法律来规定和保障的根本利益.这一概念抓住了人权的本质,界定了人权的基本属性,做到了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稳定与发展的统一、意志与规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黄三生 《求实》2006,32(Z1):13-14
人权一般泛指人按其本质应该平等享有的权利.狭义的人权指的是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如生存、发展和自由等权利;广义的人权既包括基本权利,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公民权利,是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现代意义上的人权的口号和要求最初是由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来的,然而其人权理论有着先天的不足和局限性,即把妇女排除在人权之外.  相似文献   

6.
“以和谐促进人权”,是关于人权发展的科学理念。中国积极倡导的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思想和主张,蕴涵了以和谐促进人权的科学理念。中国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促进中国人权发展,并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建设和谐世界来促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一、以和谐促进人权:关于人权发展的科学理念“以和谐促进人权”,就是要以和谐理念提升和统领人权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消除阻碍人权发展的种种不和谐因素,逐步实现人权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资源环境的适应与协调,实现人权自身系统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各项权利间的优良组织、协调发展和共…  相似文献   

7.
在人权问题上有没有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如何看待人权标准?人权标准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在人权标准的一系列问题上,中国和美国之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 首先,中国和美国双方都承认有人权标准,但在什么是人权标准问题上就根本不同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从他们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模式出发,来解释和规定人权标准,认为多党制、议会民主制是人权“最理想的体现”,自我标榜是“人权国家”,并把自己的人权标准推崇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标准”。在有关国际人权会议上,以“人权国家”自居的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代表以人权“法官”自居,不顾别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和现实的国情,以自己的人权标准来衡量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的人权状况。在他们看来,哪些国家和地区不符合他们的“人权标准”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有三大来源: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空想社会主义人权思想和唯心主义人权思想.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继承了其中合理成分并进行了发展,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权并非天赋,人权具有社会性,人权并不抽象,权利义务对等.列宁认为,资产阶级人权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这只是剥削阶级的人权.斯大林完善了选举制度,让人民享有充分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的人权思想经过最初向苏联学习到“人权入宪”,人权思想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人权是政治价值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权是社会的、历史的、具体的,而不是天赋的、抽象的.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和工人政党在斗争中要善于运用人权武器.以人权的全新视角分析以人为本的政治价值原则,对于高举马克思主义人权旗帜,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回击国际敌对势力的人权攻势,对我国顺利推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董节英 《党史文苑》2005,5(2):56-59
人权保障是现代宪法的最高价值目标.建国五十年来宪法变迁史,不仅表现为法律条文上公民权利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且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宪法价值观的演变从"阶级斗争工具论"的宪法观(工具价值)走向"人权保障"的宪法观(目标价值).中国共产党宪法价值现的演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