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产党人》2011,(7):28
18年来,他凭着羊场湾人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硬任务,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大难题;他凭着共产党人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为羊场湾煤矿成功打造了神华一流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他成功地组建了宁夏第一支高产高效综放队,并取得试生产一次性成功,当年产值达209万吨,此举开创了宁夏  相似文献   

2.
他是一名年轻有为的钢铁工人,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将复杂的炼钢工艺简单化;他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开创了生产新局面,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操作  相似文献   

3.
他有一个大学梦,为了圆梦,身为农村孩子的他连续参加3年高考,终于考上北京大学英语专业;他有一个留学梦,为了圆梦,身为大学老师的他校外兼职培训,被学校处分后被迫辞职;他为了生计,用一间破败的教室办起了英语培训机构,成为"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他又用失败换来的经验,圆了数不清的年轻学子的留学梦。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牧羊人,在出去放牧的时候,总喜欢随身带着一只竹笛.他用笛声表达自己的欢乐和忧伤,向往和希望,每天从日出吹到日落,从未间断.渐渐地,他的笛声发出一种超乎寻常的魔力:羊儿听了,长得又肥又壮;花儿听了,开得又鲜又艳;姑娘听了,变得更美丽更聪明;小伙儿听了,变得更勇敢更善良.牧羊人用他的魔笛,把人间变成了充满和平、友爱的乐园.  相似文献   

5.
<正>人们叫他吉林油田的"郭明义",他用自己的鲜血挽回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的生命;他是吉林省颇具影响的慈善活动策划师,成功地组织了多次大型赈灾行动;他是松原志愿者行动的旗帜性人物,先后荣获吉林省红十字五星级志愿者、中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等光荣称号。他就是吉林油田公司新木采油厂采油测试队党员测试工魏志刚。  相似文献   

6.
正他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党员,20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浓浓的为民情怀;他是一个"没品"的芝麻小官,在左肾切除后,敢于用生命换取全村2100人的幸福明天……他就是临邑县临邑镇卞庙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孝平。"跟着他,咱好日子就有了盼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39岁的李孝平凭着村里男女老少的信任,接手了卞庙村这个班子涣散、管理混乱、上访不断的"烂摊子"。要想富先修路。卞庙村距离县城仅有3华里,长期以来,这条又窄  相似文献   

7.
孟雪松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能赚500万元却只赚100万元;别人要死守的商业机密,他却公布于众。但反常举动,让他每年能赚取3000多万元,并带动了一个年产值10多亿元的产业。  相似文献   

8.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的诗又唱活了一个灵魂. 是的,他已经走了,永远. 可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人用记忆和景仰为他编织不逝的花环.  相似文献   

9.
杨如岭  李铁军 《求贤》2009,(9):37-38
在“迎奥运”和新一轮市容环境整治工程中.他曾拖着受伤的臂膀昼夜奔波,不辞辛劳,创建了一个又一个的靓丽景观;在尘土飞扬的拆违现场,他亲临一线,坐镇指挥,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无违章社区:面对生活窘迫的困难群众,他慷慨解囊.帮他们闯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活难关。  相似文献   

10.
明红 《党史纵横》2003,(4):31-33
世纪良心 上海西区,幽静的武康路旁有一座美丽的花园洋房.文坛泰斗巴金居住在这座楼房里已经40余年了.在这里,他迎接过许许多多的不速之客--荣誉、灾难、劫后重生……他送走了与他患难与共的夫人,他写出了真正的灵魂的呼号<随想录>和<再思录>.他似一位负重的攀登者,又完成了26卷本<巴金译作全集>的编校工作,交出了10篇<代跋>,气喘吁吁地登上了又一个相当的高度,真可谓"一览众山小".  相似文献   

11.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誉满全球,又出身贵族,可他却没有一点架子;为人十分热心而又随和大度。一次,托尔斯泰去长途旅行,放松心情的同时,他也在寻找灵感。火车中途在一个小站停了下来,托尔斯泰想到车站上走一走、看一看,于是便  相似文献   

12.
<正>年过七旬的姚美峰是庆安镇庆旺社区的居民。这些年,他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老伴,又要经管正在读初中的孙子,倍感吃力。他想找一个既能帮助料理家务又能辅导孩子学习的"全能型"保姆,却又付不起高额工资。踌躇之际,他找出社区服务联系卡,拨通了社区党总支书记孙立东的电话。孙立东听明白情况后,立即通  相似文献   

13.
他是先锋,他以超前的胆识描绘着一个偏僻山村致富的蓝图;他是战士,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抵抗着病魔一次又一次的侵袭;他是诗人,他用生命在贫瘠的山冈上写就了一页页绿色的诗行;他是智者,他的人格魅力感天动地,召唤着身边的每一个人。黄光亮,一名普普通通的村干部,他的病逝,让潜山县三妙乡查冲村的百姓痛哭失声。6年来,正是这位好书  相似文献   

14.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国庆35周年宏大的群众集会,80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本人就在城楼之上,游行队伍中,出现了写有“小平您好”四个字的横幅。此照片一出,社会舆论、全国上下为之轰动。想出打这样一个横幅主意的,是一位大学生,但他的这个倡议和大学生们的实际举动,却代表了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于是创造了一个经典性的历史景观。邓小平同志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他担纲着一个伟大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国以后,他于1952-1962年担任过10年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又曾经担任过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1977年后,又担…  相似文献   

15.
《红岩春秋》2023,(12):69-71
<正>王槐志是重庆市沙坪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一名军休干部。在几十年的军医工作中,他攀登过一个又一个医学高峰,征服了一道又一道医学难题,一直坚守医生治病救人的初心、军人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尽管他已脱下挚爱的军装,但离军不离党,退役不褪色。他说:“只要穿过军装,就意味着对党、国家和人民许下了捍卫祖国、捍卫生命、无私奉献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07,(4)
"姜德志检察官以自己的恪尽职守,向一个又一个貌似强大的对手提出质疑;以自己的智与勇,去揭示一个又一个堂皇假面背后的真相。他是社会肌体健康运转的医者,既铁面无私又饱含激情。他对正义和良心的坚守,源自于一个优秀检察官对法律坚定的信仰。"——"2006年度中国十大法冶人物"评选委员会在北京领奖晚会上给姜德志的颁奖辞  相似文献   

17.
张国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早期他曾与中国共产党同生死,对中国革命作出过很大贡献;后期他又与国民党为伍,背叛了共产党和革命;最终又遭遗弃。关于张国焘的传记,80年代曾出版过成仿吾的《记叛徒张国焘》、于吉楠的《张国焘其人》与《张国焘和<我的回忆>》,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眼中的邓小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邓小平,两位伟大人物,都有传奇色彩,一位是时沉时浮终不沉,一位是三落三起终不落。在他们半个世纪的联系中,既有磕磕碰碰又难舍难分,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相互既有矛盾又相得益彰。 毛泽东重用了邓小平,可是后来又否定了他;而否定了邓小平7年之后,毛泽东又把他扶上马;1976年毛泽东临终之前再一次“换马”,把班交给了另外一个人。那么,毛泽东究竟是怎样评价邓小平的呢?  相似文献   

19.
<正>“三个一”勾勒出他的人生轨迹:只读了一所大学——清华大学,只就职于一个单位——浪潮,只从事一个领域——服务器;在普通人看来枯燥又无趣的工作,他一干就是30年,倾注满腔心血推动中国服务器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在他的带领下,浪潮服务器销售额从不足一亿元发展到七百多亿元,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器供应商。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  相似文献   

20.
<正>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热血沸腾的革命先驱者;他在血与火的激烈斗争中,选择了革命,却又始终以务实的态度在一个特殊岗位上为党理财,保障了党的事业顺利进行;在大革命时期,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机关会计、《新华日报》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等职。他就是为党理财的"红管家"——"贡献甚大、最可信赖"的熊瑾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