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晓晴 《人民论坛》2010,(11):202-203
章学诚是清朝杰出的史学理论学家和方志学家,其史志理论的核心是史意之说。根据他的史学理论来观照当代的史学学风,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诸如:力戒浮躁学风,树立精品意识,史学旨在探索事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认识,撰史须成一家之言和为史学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等。  相似文献   

2.
<戴震全集>扉页中所收的几幅戴震手书诗文楹联,多非戴氏所作.本文对此加以分析与考证,传信存疑,以求为研究者提供些许资料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章学诚的文史之论是对整个学术文化的辨析,他以动态的眼光考察文化的演进。在"六经皆史"的命题下,章学诚把文纳入到了史的范畴进行考察,认为文源于经典,后世各种文体是经典的分化。同时,他又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对文学的源变进行了分析,肯定了各种文体存在的合理性,超越了乾嘉时期的骈散之争。章学诚对文学的文学性有比较充分的认识,他认为"气"和"情"是文学的特殊性所在,而史则是追求"真",文与史各有其情趣所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比较文学形象学为理论参照,以《见闻札记》为例,试析华盛顿.欧文笔下的英国形象。一方面,历史胜迹、人文名作、古朴风俗、雅致风景共同组成了文化英国的形象;另一方面,日益浮躁的城市与正在消逝的传统也表明英国所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影响。英国形象的塑造不仅是欧文精神寻根的需求与反思,同时也寄予了作者对美国自身形象的辩护与期许。  相似文献   

5.
张富林 《求索》2013,(10):149-151
诗学观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相当复杂的命题,历代文学家及诗论家对其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章学诚是清乾嘉时期著名的文史大家,他有自己明确的诗学观:托比兴,寄寓意;轻工艺,重诗义;主性情,倡清真。章学诚的诗学观袭古创新。见解辩证而深刻,对今人治诗亦有许多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甄、戴震是清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他们继承和发展了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伦理思想。唐甄对封建君主的抨击和民本思想,戴震的人性论思想和对理学家“理欲之辨”的批判,具有强烈地反封建专制、反理学禁锢的倾向,在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清代学术史上一大公案,“戴震是否背师”长期以来为学界所争议。综合考察这个问题,可着重考证戴震与江永交游时间,戴震本人对师友的定义和江永对戴震的称呼,以及其他学者对江戴关系的论述。研究清代以来诸家主要观点及这一问题的新进展,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是:江永与戴震属于师友关系。这一结论对客观公正地评价戴震,以及对戴震思想的整体性研究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章学诚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治学方法,从文化史的独特视角切入赋学研究。章氏认为赋体的生成与诸子文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是赋体习染诸子文的艺术特征之余风;二是赋体在意旨上“犹有诸子之遗意”。  相似文献   

9.
杜娟 《前沿》2012,(2):141-142
男性作家笔下的女人和女性作家笔下的自己虽然同样描写女人,却有着不同的诠释。男人把女人看做附属品,她们的形象是理想化的,或是温柔的天使,或是邪恶的魔鬼,男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女人;而女人在创造自己的历史中,不甘受命运摆布而逐渐反抗男权社会,她们渴望平等,要求独立,女性意识也随之日益觉醒,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学。  相似文献   

10.
章学诚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治学方法,从文化史的独特视角切入赋学研究。章氏力举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尤为企慕战国文章之盛世。众人将萧梁的《文选》“举为辞章之祖”,而章氏整个文史校雠工作的深层动机之一,是试图在时间坐标上将《文选》调整为有为而发的战国之文,从而消解清代义理、考据、辞章严重分离的现象,以补救时世为文之偏颇。  相似文献   

11.
曹金发 《求索》2013,(1):109-111
章学诚认为《文献通考》乏善可陈,对其贬抑有加,然而他在修撰《史籍考》时,却恰恰效仿了该书的体例,导致了他本人在辑录体目录问题上的自相牴牾,此举的原因来自于提要体例、学术主旨、挑战考证以及个人际遇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国家形象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形象战略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国家形象战略资源、国家形象战略实施以及国家形象战略效果评估.国家形象战略资源是国家形象战略的基础,决定着国家形象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和成败.国家形象战略实施包括三个重要环节,即国家身份定位、国家形象战略目标确定和国家形象战略手段运用.国家形象战略效果评估在国家形象战略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评估可以判断国家形象战略政策制定和实施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对国家形象战略部署、战略重点调整的重要依据.国家形象战略是属于次一级层面的国家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建构主义的分析框架,国家形象战略就是国家与其他行为体之间以及国际体系之间建构身份认同和观念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乾嘉交际,清政府面临"教匪"横行、地方普遍"亏空"、吏治深度败坏三大安稳危机。章学诚以在野学者身份辗转上奏"时务六书",提出并举增容,广开言路;"国家大计","问先政治之得失";"弭寇先须清吏治",吏治之清在于祛"威""权"复"礼""义"的"治安三策"。以今观之,章氏政论所述是在不变更政治顶层设计、不致社会动荡前提下解决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最切实可行而又不失长治久安的一揽子方案。一些具体的举措在某种意义上已经颇具近代政治思想色彩,堪称学者政论之典范。这对于后来的学者不无启示:学者论政应该秉持立诚为公的价值向度、执两用中的理性界度,把握问题意识与系统设计的契度、批判性与建设性的平准度,注意社情观察与学理考察相济以益于拓展的深广度。不仅如此,还应在论政的时机把控、问题选择等技术性方面作如何增加可接受度的考量。而章氏所为对执政者该如何对待政府体制外学者论政也应该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邓跃敏 《求索》2007,(1):183-185
戴震在《方言疏证》中,秉持“综全而校”、“空所依傍”的原则,对《方言》及郭注作了全面而细致的校勘,其校勘方法精湛且运用了转语理论,创获不菲,使“明人妄行改窜”的《方言》成为“可读”的善本。  相似文献   

15.
戴震将"人"这个概念作为其伦理思想建立的基础,其"情欲肯定论"具有鲜明的"重生"的特征,矛头直接指向程朱的天理人欲之辨.同时,他还详细地论述了"情欲肯定论"的边界问题,成为其思考中最深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思想传统和学术传统使得章实斋的历史观念不可能与柯林伍德的历史观念如此地不谋而合,更谈不上这两人的相似之处可以说是十分惊人。比较哲学要求比较者对被比较者双方的特征都有深入细致的了解,以相对超然的态度进行比较。由各自的历史性造成思想间巨大的差异,是任何严格的比较研究不能不注意的。  相似文献   

17.
胡晓玲 《理论月刊》2010,(1):158-160
本文以比较文学形象学为理论参照,以《见闻札记》为例,试析华盛顿&#183;欧文笔下的英国形象。一方面,历史胜迹、人文名作、古朴风俗、雅致风景共同组成了文化英国的形象;另一方面,日益浮躁的城市与正在消逝的传统也表明英国所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影响。英国形象的塑造不仅是欧文精神寻根的需求与反思,同时也寄予了作者对美国自身形象的辩护与期许。  相似文献   

18.
黄大力 《湖湘论坛》2003,16(3):72-73
在鲁迅的现实题材小说中 ,知识分子和农民是两个基本形象系列。而在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 ,已形成了一个“孤独者”形象群。在启蒙的时代里 ,孤独是他们的存在条件 ,也是他们的生存困境 ,他们以独特的“恶”的精神相向正在死去的时代 ,也相向难以容身的自己 ,始终以孤独的身姿显示了绝不苟活的启蒙者的精神。孤独者系列人物 ,都生活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特定的历史时期 ,这是中西文化第一次全面交融、碰撞的时期 ,也是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重新审视、选择、对抗和融汇的时期 ,更是古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的关键时期。生活在这一社会历史时期的孤…  相似文献   

19.
杨汤琛 《前沿》2010,(16):151-153,175
在美国新大陆的游历中,梁启超得以在西方背景下全面审视华人,华人及其背后的国民性被放到一个异质的西方文化形态中加以凸现,呈现出惯常语境下被隐藏的国民性特质,成为梁启超反思国族根性、思考国族未来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第一批移民的美籍华裔母亲形象不断出现在陆续兴起的作家的作品中,常常经历子女眼里不可同化的“他者”到子女“自我”定位的引导者的形象转变。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这一转变反映了美籍华裔作家找寻自我的心理历程和意识形态,从回避自己的华人属性到正视自己的“他者”身份,并理性的重构双重主体的“自我”,用这一身份从边缘走向中心获取美国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