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勿庸置疑,网络已成为公共决策与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正在积极而深刻地影响着人大立法、监督和人大代表履职行为。面对扑面而来的海量网络民意,人大不仅需要深度开发网络这一新型民主平台,而且应在历练中增强能力,向网络借力,以优化行权模式。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0,(12):27-27
罗依平、覃事顺在《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网络民意的形成,网络民意是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对公共事务做出的各种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网络民意对于政府决策的形成既能产生积极作用,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网络民意主要是借助网络公共舆论这一平台,在与政府权力部门的互动之中对政府决策发生实质性影响的。  相似文献   

3.
<正>网络民意既可以提升平等意识,加强公共事务监督,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维护公共决策公正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民意"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热词,并成为政府部门各级官员关心的话题。由于网络具有信息承载量大、传播速度快、言论相对自由等特点,网络民意已经逐渐被作为监督  相似文献   

4.
李兵 《传承》2012,(16):26-27
如今,网络已成为聚集民意、问计于民的崭新的重要平台,网络舆论对公共事件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政府在公共事件的处理中应正确利用网络舆论,从正面引导公共事件的发展。以柳州规范化管理电动车为例,对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政府决策的相应调整等方面作出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5.
公共决策负反馈机制是依据民意反馈信息,对公共决策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施加影响,从而实现高质量公共决策输出的过程。而民意调查以其自身的特点及独特优势,在公共决策负反馈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民意调查在公共决策负反馈机制中的问题,以实现负反馈机制提高决策质量与执行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民意调查与公共决策负反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蓉  郑克强 《人民论坛》2011,(11):68-69
公共决策负反馈机制是依据民意反馈信息,对公共决策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施加影响,从而实现高质量公共决策输出的过程。而民意调查以其自身的特点及独特优势,在公共决策负反馈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民意调查在公共决策负反馈机制中的问题,以实现负反馈机制提高决策质量与执行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网络参政议政、微博问政等新事物的出现,是我国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领域的重要进展。新媒介化公民参与给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系统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地方政府进一步提高公共决策系统的开放性、进~步优化公共决策机制以吸纳公民参与成为政治生活领域的现实诉求。从有效的公民参与角度看,地方政府公共决策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关键在于确立与公民分享决策权的理念。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与完善民意表达机制、回应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利益均衡机制与咨询机制,以保障必要的公民参与。与此同时,有必要采取措施规范公民的决策参与行为,保障公民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民意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只有把网络民意与政府公共决策有机结合并真正实现二者的平衡,才能最终实现人民和政府的和谐,实现社会和谐。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网络媒体、网民都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应正确履行职责在网络民意正在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在公共决策的过程中应做到:(一)政府应对网络民意有一个客观辩证的认识。既不能对其放任自流不加任何约束,也不能只看到它的弊端而因噎废食。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民情预警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新阳 《桂海论丛》2009,25(1):79-82
网络是现时代民意表达最重要的载体,建立网络民情预警机制对于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分析了网络民情的特质,勾画了网络民情预警机制的基本框架:网络民情信息机制和网络民情问题解决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网络民意是信息技术与政治民主共同进步的结果。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网络民意已经成为影响政府决策和政府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网络民意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重点探讨网络民意的整合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白毅 《电子政务》2012,(4):113-117
阐述了网络民意与科学发展观的关联性,网络民意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推动力量,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能够引领网络民意的健康发展;从网络民意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特质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网络民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完善网络民意表达的策略,以期确保民意能够通过网络更科学地进行表达,进而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12.
路线5:倾听民意,公共决策民主化渐成潮流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公共决策倾听民意,已成为公共治理的常态。这与以往闭门造车甚至长官拍板的决策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追溯起来,价格听证制度的引进,是改革开放后政府行政决策民主化的一个重要起点。1993年,深圳率先实行价格审价制  相似文献   

13.
《网络问政》专题报道之一 网络诉求渐成民主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再一次接受中国政府网与新华网联合专访,并与网民在线交流,这是他连续两年在两会之前与网民交流。步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在畅通民意,表达诉求、舆论监督.参政议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担心.不适应,到接受。主动参与,各级政府对网络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如何进一步完善网络问政这一民主形式?在公共决策中如何吸纳网络民意?成为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的民主执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健 《当代广西》2005,(16):38-39
民主执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证。它通过建立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完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和公共决策机制、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等等,来充分体现社会多元利益的需求,最终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网络民意弥补了体制中的弱点,成为人们参与监督、参与立法、参与决策、表达利益诉求的途径,对中国民主政治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央党校高新民教授表示,目前国内一些公共事件解决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议程设置’模式,  相似文献   

16.
阿计 《人大建设》2009,(4):34-36
路线5:倾听民意,公共决策民主化渐成潮流 如今,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公共决策倾听民意,已成为公共治理的常态。这与以往闭门造车甚至长官拍板的决策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7.
任会明 《前沿》2011,(20):46-48
互联网的普及、公众民主意识的觉醒、尚未健全的反腐机制以及民意表达渠道的不畅,这些因素极大地促成了网络监督的勃兴。但是,现实中我们对网络的可操纵性、非理性以及民意背离性等弊端应予以审慎、理性的审视,以规制网络监督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抢占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上的制高点,依法规范网络监督,建立网络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建立政府引导的网络监督模式,从而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矛盾激增而难以得到迅速解决。由于传统民意表达渠道的迟滞或受阻,公众迫切需要打破单向性的表达机制,使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网络平台的自由开放性为此提供了契机。网民通过论坛、博客、政府网站等多种途径参政议政,较于传统表达渠道,网络民意的表达具有成本低、时效快、自由度高、参与主体多元、参与议题多样等优势,公民积极借助网络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目前,政府对网络民意采取了较积极的态度,开通门户网站和微博,设立意见征集专栏和政务论坛等,但也存在政府回应性不足、网络环境规制不够等问题。因此,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加快行政理念的转变与创新,充分利用网络政务平台积极、主动回应民意;同时,政府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法律规制,协调网民有序参与政治表达。  相似文献   

19.
唐葵 《岭南学刊》2008,(2):107-10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决策过程中的民意表达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然而当前政府决策中的民意表达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必须通过搭建民意表达和政治参与的制度平台、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和各种办事公开制度、建立和谐社会的民意表达和协调机制、建立科学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民意反映回应机制等措施予以弥补。  相似文献   

20.
网络民主的蓬勃发展,让人们不禁反思传统的民情民意表达渠道。为什么会有沸腾的网络民意,传统的民意表达渠道何在,如何让民意真正表达出来,诸多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