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是以人为本与和谐发展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上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新农村,必须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突破口,增加农民收入;以教育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未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成适合人居住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注重统筹城乡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促进城市化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积极做好迁村并点、环境整治,改变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美丽中国”在新农村的实施和体现,在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国内外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探究的基础上,发现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视角,依托农民潜在主体自我意识、农村现实人文历史传统和农业生态自然资源优势,继续深入探究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增添其创新与活力,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增强农民主体能力和市场素质,逐步实现农业市场化、农民市民化与农村生态化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持续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体现和重要实现途径。但在当前,我国农民的经济收入依然不是很高,农村的消费状况也不乐观。客观分析农民的收入、消费现状,探索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途径与良策,是科学发展的要求,更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论坛》2006,(6):60-60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建设小康、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围绕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构建公共服务新体系、建设多村新面貌、培养造就新农民,塑造文明新风尚、健全管理民主新体制的主要任务.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以总揽全局的战略眼光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突出强调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我国现代化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5句话、20个字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方针,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从各地实际出发,对铜仁地区而言,新农村建设要注意解决当前农民要求最迫切的问题;以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重点;以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目标;引导和组织农民建立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要逐步增强和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从各地实际出发,对我区而言,新农村建设要注意解决当前农民要求最迫切的问题;以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重点;以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目标;引导和组织农民建立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要逐步增强和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要避免新的建设性破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建设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任务。科学规划,精心建设,为农民着力打造“生态家园”,坚决避免新的建设性破坏,应该成为我们必须始终遵循的建设行为之基本准则。——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科学规划。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本质特征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它不仅仅是一个村镇建设问题,而且是一个产业互动和村民发展的问题,更是一个城乡一体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涉及农村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村生态退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广大农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应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自上而下”的筹资机制;尽快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农村基层社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框架下,推动四川革命老区美丽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在改革和发展的过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特别是东西差距、城乡差距过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形成城市和农村两个在生活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的群体,即城市居民和农民.这种差距的存在,不仅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相悖的,而且已经严重地制约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并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此,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目的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还是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给予农民真正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也是城乡统筹的主力军,因此摊进城乡统筹发展离不开对新型农民的培育问题。新农民培训从政府角度看应首先建立和完善惠农、优农的保障制度;其次,应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生活理念和发展讽以及公民意识和主体意识,提高农民的技能性素质和经营性素质。  相似文献   

15.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大缩短了整个人类的劳动时间,使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同安排自己的生活。同样,逐渐富裕起来的我国农民也摆脱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患”的传统生活模式,开始在休闲中探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农民的休闲方式逐渐多样化,休闲趋势也逐渐科学化、理性化,而且科技和文化的内涵增多,这对于农村文化建设和促进城乡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也是城乡统筹的主力军,因此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离不开对新型农民的培育问题。文章认为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型农民应该是市场农民、文化农民、技能农民、创业农民、文明型农民、民主法律意识型农民。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要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的国情是农村人口众多,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农村产业培育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城乡差距拉大加剧之势是最为深刻的国内背景。城乡差距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是城乡居民享受公共产品上的差距,这方面的差距甚至超过了在收入方面的差距。因此,不断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让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能够平等地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之一。一、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西部农民家庭消费存在消费行为落后、消费倾向偏低,消费质量不高等非可持续性特征。为使西部农民家庭可持续消费得以顺利实现,政府应积极推行有利于扩大西部农民家庭消费的财政政策;落实支农扶农的金融政策,发展农村小额消费信贷;实施科教兴农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引导西部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逐步转变城乡消费二元结构局面,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