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一些同志为了说明异化问题是马克思学说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便大讲《资本论》中的异化思想,说《资本论》充分发挥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异化思想,《资本论》是异化思想的“体现”,是运用异化思想的“典范”,等等。同时,他们又任意地把异化作广泛的解释,说社会主义也存在  相似文献   

2.
2016年2月15日,注定是一个令“小马”黯然神伤的日子.这一天,研究生考试分数将发布.当超过50万名学子因为那份亮丽的成绩单而拥有入读研究生机会的时间到来时,“小马”们伤痕累累的心将无处安放. “小马”的身份,是尴尬的替考者. 在2015年12月26日至28日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小马”们替他人走进了考场.接下来的故事众所周知,“小马”们因相貌与雇佣者不符等原因被发现.这一次的“被发现”不同于过往的违纪,而是触犯了刑律.  相似文献   

3.
<正> 朱熹一生以继承儒学为己任,被后世称为“真儒”、“大儒”。他立足于儒学,依据儒家伦理思想、政治思想,批判地吸取佛老,以“理”为核心,构建了包括他的法律思想在内的一个庞杂的思想体系。本文不打算分析朱熹法律思想的逻辑结构,仅就他的法律思想的几个范畴谈一点粗浅看法。朱熹法律思想的最高范畴是“理”,围绕“理”又有四个基本范畴,即德、礼、政、刑。什么是“德”?他说:“德字从心者,以其得之于心也。如为孝是心中得这个孝,为仁是心中得这个仁,若只是外面凭地中,心不如此,便不是德”。朱熹在这里把“德”  相似文献   

4.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1940年到美国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大师级的物理学家费米教授。费米教授每周用半天时间跟李政道讨论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训练,让学生对一切问题能够独立思考,找到答案。有一次,费米问李政道:“太阳中间的温度是多少?”李政道答:“大概是二千万。绝对温度。”费米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李政道说:“是从文献上看来的。”  相似文献   

5.
2007年1月10日,一个注定被记入中国铁路运输史册的日子。这天上午,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向外界透露:“今年铁路春运各类旅客列车一律不再实行票价上浮……”人们拍手庆幸之余,很快将“铁老大”的“主动低头”与郝劲松这个名字联系起来,因为就在3天前,他还给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写过公开信,有理有据地陈述了应该停止春运涨价的10条理由。其实郝劲松早在2004年就跟“铁老大”铆上劲儿了。3年来,他先后5次拿起法律武器叫板“铁老大”。有人说他是“刁民”,但更多群众尊他为“维权斗士”。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他为何要踏上这条遍地荆棘的维权之路?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这部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宝藏。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创作过程中所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至今仍然照耀着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道路。一、法的关系是一种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意志关系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再一次地扼要表述了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公式:“在那本书中我曾经说过,一定的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简言之,‘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赵琛 《政府法制》2014,(23):49-49
马克思《资本论》中,只提到过一位中国人。现行中译本《资本论》第1卷第3章谈“货币或商品流通”时,在注释[83]说:“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他是否因此受到笞刑,不得而知。”那么,万里之外的马克思究竟是怎样知道这位中国人都未必知道的王茂荫呢?  相似文献   

8.
墨子的法律观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作武 《法学评论》2004,22(2):138-144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他的学说中包含着一些重要的法律观。他以“天志”为“法仪” ,借助天的力量来塑造和设计社会的法则 ;他的“兼相爱、交相利”主张是其朴素平等观的表达 ,隐含着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和对私有财产予以保护的意识 ;他的“尚贤”论反映了小生产者参与政治 ,分享国家权力的愿望 ,但不能与欧洲早期的“民约论”划等号 ;他的“尚同”说既是对法律起源的一种认识 ,更是其君主专制主义思想观的高度概括。总之 ,墨子的法律观兼具积极和消极两面 ,反映了当时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小生产者思想追求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面对学生辍学,身为校长的他痛心疾首;当老师登门劝说时,却遭到羞辱;有的学生家长竟说孩子是我的,我让他读他就读;有的家长一边蒙骗老师“马上送女返校”,一边为女儿办身份证好到外地打工。万般无奈之下,四川沪县得胜初级中学校的老师们——  相似文献   

10.
北大法律信息网于1995年创立,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中国法律信息网站。该网站及“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产品起源于1985年北大法学院的一个边缘科学研究课题——《计算机辅助法律研究》。时至今日,北大法律信息网已成为世界著名的中国法律信息服务平台。专注于为法律人和公众提供专业法律信息服务.并努力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法律信息服务商。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生活在希腊奴隶制严重危机的时代,在西方剥削阶级思想家中,他是第一个创立政治学体系的人。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他较早地提出自然法学说。他的政治法律思想对后世剥削  相似文献   

12.
天涯 《法律与生活》2012,(16):32-33
肖明辉是1980年出生的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6年前作为人才被引进海南,曾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授予“洋浦十大杰出青年”和“海南青年五四奖章”。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他就当上了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土地局(以下简称“洋浦规划局”)副局长。不过,就是这样一位被大家认为“前途不可限量”的年轻人,却因受贿上千万元触犯法律被逮捕。  相似文献   

13.
<正> 法律意识,人们有过各种解释。有人说:“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有人说,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也有人说:“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和观点的总称。”上述观点虽然揭示了法律意识基本属性,但我们认为,它们是不全面的。这是因为:其一,法律的意识不限于法律观点,前者的外延较后者更广泛;其二,用法律观点,法律思想,法律知识共同解释意识,是一种外延重叠、层次不清的模糊说法。  相似文献   

14.
马成 《行政法制》2000,(2):24-24
我的一位好友——省直机关一位处长,谈到他读了好几遍《资本论》。他认为《资本论》博大精深,只读一遍是不行的,要经常学,反复学。他的看法我是赞成的。  相似文献   

15.
“窗前流水枕边书”,“三更有梦书当枕”。忆起北大,无端地想起的竟然总有这样一些句子。七年时间,我生活和学习在北大法学院的怀抱里。“北大法律人”“法律一家人”这样朴实的语言,令人倍感温馨。去年夏天开始,我有幸参加了我们法学院和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法学院的交流项目。身处太平洋的这一边,错过了北大法律人的百年聚会,我不胜遗憾。写这篇短文,谈我对美国法学教育的一点粗浅体会,并审视北大法学教育的相关问题,如果能给读者一点小小的启发,也算是我为深爱的北大法学院献上的一点微薄的礼物了。  相似文献   

16.
黄燕 《行政法制》2006,(1):20-22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 关于法律文化的理论研究,中国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在外国学者们早已致力于此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最早提出“法律文化”概念的学者是美国法学家拉伦茨&#183;弗里德曼,他在1969年发表的《法律文化与社会发展》一文中提到:“‘法律文化’概念涉及大量有关的思想,首先它涉及公众关于法律制度的认识、看法和行为方式。尽管每个人对于法律制度的看法不同,但一般说来,在不同的国家或群体中还是有一定的看问题的方式,从而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各种法律文化是习惯法的主要部分,这些习惯法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此后就法律文化释义的问题,学者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至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目前我国学者对此也莫衷一是,并未形成统一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我介绍了美国历史上两个重要时期的两组律师政治家,他们虽身居高位却能从容面对各种思想。他们不仅用行动而且用语言及书面文字为美国留下了印记。我想,这应该归功于他们所接受的法学教育及法律实践。19世纪早期的一位法律执业者约瑟夫·斯托利说:“清晰表达的能力构成了法律实践的全部。”19世纪的法学教育与法律实践要求律师合乎逻辑地展开他的观点并将之解释给陪审团与法官,而出于律师政治家们之手的许多政府文件都是这种解释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说明韩非的形名学是与他的法术思想结合在一起的,也是为他的法术思想服务的。“刑”与“形”古通用,“刑名”即“形名”。《尹文子·大道上》说:“名者,名形者也;形者,应名者也……  相似文献   

19.
王海涛 《政府法制》2010,(20):21-21
78岁的张老汉可以说一辈子都大字不识,可最近他却认识了关于法律的一些词语。老汉说:“没招啊,都怪儿女们不孝顺!”  相似文献   

20.
(一)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马克思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第1卷,第8页)又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同上,第11页)因此应该说,《资本论》首先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著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研究的问题决不仅仅如此,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它还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政治学著作、文学著作、历史学著作,以至我们可以这样地说,它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式的伟大著作。一百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