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浙江》2013,(14):64-65
开化县是钱江源头第一县。2011年以来,该县立足生态优势,按照"村美、民富、业强、人和"的要求,以"建生态乡村,享品质生活"为目标,以"一心两线五片多点"为基本布局,以"六化促六美"为主要做法,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两年多来,开化先后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18亿元,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村庄建设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径,实现了源头乡村的美丽转身。  相似文献   

2.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并把其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协调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总导向,全面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施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安吉县一直致力于思考、探索和实践一条经济与生态、城镇与乡村、经济与社会互促共进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并取得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是对我们城市发展管理思维的挑战,应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为平台,优化城市规划决策流程框架,制定北京市低碳生态城区建设标准,对目前传统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作出目标及方法上的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观念。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要根据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充分发挥对全国其他城市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示范作用,从而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建设世界城市。  相似文献   

5.
, 《今日浙江》2012,(21):66-66,F0003
近年来,泰顺县凭借国家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县创建等资源,通过“千百工程”,致力于“中国美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今,泰顺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总战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以生态经济发展为主线,以生活品质提升为要求,全面建设生态优越、生产发展、生活美好的“三生融合幸福泰顺”。  相似文献   

6.
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们到安吉县就"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深深感到: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城镇与乡村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一、制定科学规划,描绘美好蓝图,更好地发挥激励、引领和导向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安吉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立县,生态环境良好,农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  相似文献   

8.
徐震 《今日浙江》2013,(8):50-51
新世纪以来,我省以生态省建设为龙头,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相继提出了"绿色浙江"、"生态浙江"、"美丽浙江"等一系列战略目标,这三者一脉相承、互为一体,是我省环境保护实践和认识的重要结晶,昭示着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脉络和方向。"绿色浙江"代表了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生态浙江"是生态立省方略的目标归宿,"美丽浙江"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外在表现。厘清这三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锋 《长江论坛》2015,(3):26-29
生态文明是一种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处为特征的新的文明发展形态。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如今已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环。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厘清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现实和人民的需求,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意志和宪法规范的统一.通过着重研究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宪法归因的缘由;以宪法文本为支点,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宪法中的生成脉络,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宪法表达中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置于宪法文本视域下探究其价值意蕴所在.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宪法法律的保障,发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指引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的生态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全球生态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1.
高必金 《重庆行政》2013,14(3):30-31,118,119
自2012年启动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工作以来,重庆市铜梁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融入"三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生态修复、环境污染治理等工作,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强县,全力打造幸福美丽铜梁,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和工业文明发展困境的基础上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而做出的理性选择。它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西部作为我国生态脆弱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笔者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为切入点,提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将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两难"困境,并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剖析其成因,认为:1、"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是形成"困境"的价值观根源;2、"唯GDP论"下的传统发展模式是形成"困境"的制度性根源;3、关于西部地区战略性生态功能的滞后定位则是形成"困境"的历史性根源。以期为破解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两难"困境探寻有效策略和路径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浙江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不仅是理念的提升、思路的拓展,更是实践的突破、制度的创新。浙江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和机制体制创新,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注入了"浙江元素"。  相似文献   

14.
作为以人口、资源、环境为主界别的中国农工民主党,更要深刻领会中共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实质,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中共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阐释更全面、更科学报告对生态文明理念有新概括,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报告将以往强调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是认识和理念上的一次飞跃。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新定位,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  相似文献   

15.
郭远东 《世纪行》2014,(1):20-20
<正>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决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建议:一、制定生态湖北建设的总体规划。以规划为引领,是加快建设生态湖北的关键所在。建议省委、省政府立即启动生态湖北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同时,责成各市(州)和省直相关部门制定与之配套的区域性、行业性和专题性规划,从生态安全保  相似文献   

16.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环境保护理念到生态文明理念的转换,从对工业文明的科学扬弃到对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认知发生历史性变化,并形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基础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之大者”的科学思想武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贺震 《今日浙江》2013,(13):50-51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适应生态文明理念要求的"硬约束",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人的行为,实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环境经济政策建设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认为,加强环境经济政策建设,应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求突破。  相似文献   

18.
正国发[201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福建省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较好。为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增强引领示范效应,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福建省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生态文化建设为支撑,以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途径,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着力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成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二)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源于主体对工业文明及其负面影响的反思性构建,主要涉及如何认识生态文明以及如何定位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与身份。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但这种认同并不必然带来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然定位。现实存在的诸多消极的社会认同,如旁观者认同、受害者认同、自利性认同等,虽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却从深层次上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来讲,以个体主义和工具理性为内核的社会认同,不可能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应基于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构建和培育以整体主义和生态理性为内核的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本文从认知、情感、行为、利益四个层面,探讨了重构生态文明理念认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曾林 《桂海论丛》2018,(3):40-45
基于生态理性之上的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系统阐述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蕴含着一种深刻的辩证精神:注重以生态理性来主导生态文明建设,主张用生态理性的整体性驾驭经济理性的片面性,用生态理性的有限性规制经济理性的无限性,用生态理性的公正性统御经济理性的自私性,从而保持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之间必要的张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朝着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力促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