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肖辉 《党史博采》2005,(8):10-13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协调与共享,所要统筹协调的内容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法治的价值、目标和功能与此相同,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宪政文明则是指宪政的确立并达到高度发达的文明形态,表现为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也就是说,实现宪法之治,因此,宪政文明的提出,本身就是法治社会的要求.由此可知,和谐社会与宪政文明是法治社会内涵要求的两个方面,共同统一于法治社会的建设之中;同时,二者还通过"三个文明"的基础环节联接在一起.而构建法治型和谐社会就成为宪政文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政治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宪政紧密相联,宪政是民主的保证,民主是宪政的依归;法治是宪政的运行机制,本文对宪法、宪政含义、宪政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进行探讨,并试探性地对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推进宪政建设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实行宪政是走向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所谓宪政 ,就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简言之 ,宪政即由宪法确认和规范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其实施。为全面理解宪政概念 ,还需注意 :宪法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 ,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 ,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 ,实行法治是宪政的基石。邓小平在探索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所作的一系列思考和论述 ,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邓小平宪政理论。在体系上 ,这一理论已构成邓小平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践中 ,…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主义宪政具有内在的契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必须依赖宪政为其设计良好的制度基础,宪政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民主参与机制,通过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控制机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而宪政文化能确保宪政成为调控和维护社会的有效形式,因此,加强宪政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路径应当是:弘扬宪政文化,发展宪政民主,健全宪政法治,保障宪政人权。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报告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是理论创新的典范。报告中许多关于民主、法治、公民基本权利方面的新提法、新突破,是宪法理论和宪法思想的新发展,必将对我国宪政的发展和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一、理论创新与宪政建设宪政是国家依据体现现代文明的宪法进行治理,以实现民主原则为主要内容,以厉行法治为基本保证,以充分实现最广  相似文献   

6.
梁超 《世纪桥》2012,(5):54-55
宪政文明标志着政治社会的文明。民主、法治及人权是宪政的应有之意,而宪政生成依托合适的土壤。居民自治作为基层群众自治,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居民自治的良性运行培养了居民的法治观、民主观和人权观,这“三观”对中央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借鉴意义,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7.
韩慧 《发展论坛》2003,(5):26-27
一宪政,是指宪法或民主政治的操作与运行过程,包括创造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宪)等政治行为的运作过程。毛泽东同志也说过:“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就政治与宪法的关系看,宪政实质是指政府的一切行为是以被授予的权力为范围的,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是被宪法所体现的民意限制的,在政府权力之上有一套更高的法律对政府权力进行规限,政府在法制下行使权力,才构成宪政。宪政与民主、法治一样,是人类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宪政以宪法为前提,宪政是宪法的有效…  相似文献   

8.
张晓群 《唯实》2005,(6):54-56
“宪政制约民主”只是一种假象。宪政与民主是高度一致的,美国的宪政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尊重宪法、遵守宪法,首先应当尊重、遵守宪法所确认的民主程序。  相似文献   

9.
宪政就是宪法政治,包含了宪法至上、民主法治、人权保障、有限政府、保护私产等原则。回顾30年法治发展历史,我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的宪政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民主政治显著进步,厉行法治明显改善,平等自由广泛享有,依法行政约束权力,人权保障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0.
宪政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实现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公正和最有利于保证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最佳制度设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对包含民主、法治与人权等基本要素的宪政有着内在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谢定平  赵永 《世纪桥》2013,(3):50-51
实施宪政对现代国家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宪政的本质在于用法律限制民主,宪政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当代中国以民主和法治为基本走向的现代化政治发展中,宪政国家的标志是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用人民赋予的行政权力,严格履行职责,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维护公民和社会主体的利益;因此,在宪政维度下政府必须找准自己诚信政府、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彰显宪法的基本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民主法治,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关键在于彰显宪法的基本作用。宪法的基本作用有两个基本方面: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我们要充分彰显宪法的基本作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宪政是一种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实行权力制约是宪政最本质的要求和最主要的功能,然而,我国传统的"以权力制约权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宪政发展的原动力。现行宪法在改革开放中诞生,也在改革开放中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宪政在民主、法治与自由三个方面均已取得很大成就。尽管中国宪政还存在明显不足,但展望未来,中国宪政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相似文献   

15.
利益协调是党的执政职责所在,利益协调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保持党的领导与执政地位,就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满足与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与衡量标准;就必须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统筹兼顾等基本原则,高度重视并不断提高利益协调能力、以利益协调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又一次升华。这一重大任务的确定,将和谐社会的实现纳入了可行化进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且必须依赖于法律制度的保障,必须借助于法治的践行。第一,民主法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法治保障的基…  相似文献   

17.
丁建军 《世纪桥》2006,(5):23-24,34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现代宪政的产生与确立使人类社会的和谐从理想走向现实,也为社会和谐注入了新的内涵。反过来,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将大大推进我国民主宪政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的核心与实质是依宪治国,法治与宪法和宪政有着天然的联系。法治的基本要求是通过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而这一目标,只有在宪政条件下,才能真正完全地实现。法治的落实,首先要求有一部合乎宪政精神的宪法,只有在宪政条件下的法治,才是完善的法治;只有宪政保障的法治,才是真正的法治,只有实行宪政,才能真正推动法治的发展,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我国已经开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要实行法治,就必须坚定地贯彻实施宪法,实行宪政。  相似文献   

19.
一、推行宪法政体是世界法制建设发展的趋势 1、宪政是民主的政治,民主是宪政产生的根源和基础 宪政制度近年来一直是宪法学界研究的热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宪政》中指出:“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世界上历来的宪政,不论是英国、法国、美国,或者是苏联,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宪法同宪政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  相似文献   

20.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而建设法治政府则是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前提和进一步实现全面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诉求。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