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水族精心挑选赛马、细心饲养赛马和独特的"跑马"方式,形成了水族赛马文化的基本要素,是水族民间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当前,我们应当唤醒民众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传承优秀的水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使水族赛马文化得以进一步地挖掘、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水族双歌是水族文学园地里一种别具特色的民间说唱文学,它以言语象征符号记述了水族人民的生活情景、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文章在分析水族双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挖掘水族双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征,对进一步理解水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族文化信息资源存在分布零散、收集不全,收藏数量少、类型单一等问题.地方文献服务部门没有形成系统的水族文献资源服务体系,也未提供现代化的信息服务手段.建立水族文化特色数据库,抢救和收藏水族文献信息资料,构建水族文献服务管理体系,提供良好的水族文献信息服务,对传承和保护水族文化、促进水族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族是一个有着古老悠久的文明史的民族。在水族民间文学艺术宝库中,丰富多彩的水族民歌历来引人注目,不少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被收入了各种民歌选集之中。特别是水族双歌已为从事水族民间文学艺术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的同志早进行研究,俱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水族双歌,尤其是寓言性双歌,在各兄弟民族的民歌中有它自己的特殊性”;有的说:“双歌,是水族寓言性的说唱文学”;也有的认为“水族双歌是由水族民歌向说唱  相似文献   

5.
蒙景村 《人民论坛》2012,(11):116-117
水书习俗、水族端节、水族马尾绣是水族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该文在分析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传承机制,为水族地区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族的铜鼓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聚居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及其附近地区的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古老、文明、智慧、勤劳的成员之一。水族的铜鼓文化源远流长,是构成了水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族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7.
水族的铜鼓及社会功能浅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水族现存铜鼓的分布特征、来源、型制、纹饰,文章认为铜鼓作为水族人民崇敬的器物,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器和财富的象征等作用。文章还对水族铜鼓的演奏方法、铜鼓舞蹈的演变、表现形式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化就其广义而言,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成果的总和。作为风俗习惯重要内容的节日即属于广义文化范畴。 世代栖息于黔桂交界都柳江和龙江上游河滨的水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节日文化。从水族最富特色的端节、卯节、苏宁喜节、霞节、洗澡节和吃新节来看,笔者认为其文化内涵主要为拜神祭租、农事安排、人际交流、娱乐渲泄,它还体现了水族的伦理道德观念。通过对水族节日文化内涵的论述,本文希望能对批判、继承、发展和繁荣水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现代化建设有点禅益。  相似文献   

9.
在水族绚丽多彩、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宝库中,有一类鲜艳夺目闪耀着水族特有光彩的故事传说——水族动植物故事。水族动植物故事虽然从形式上看有故事、童话、寓言神话等不同的表现手法,但从内容上看则有一个共同点。即这些故事、童话、寓言、神话等的主角都是动植物,从而形成了水族民间文学中的一个隽永清秀、丰富多彩的独特品种。 民间文学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  相似文献   

10.
李明 《贵州民族研究》2007,26(1):102-107
水族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古文字——“水书”,这种文字的特殊性之一是它主要不用于人们之间的书面交流,而是用于人与“神”之间的沟通。本文从水书文献、水族古文字义类、水族古文字的形成与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水族古文字的这一社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1.
水族古文字探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水族的历史、族称、文字书写迹象以及水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 ,对水族古文字作了考察 ,认为水族古文字与古汉字的甲骨金文同出于一个文化母体 ,它与殷商文字有一定的联系 ,是先秦时从古文字分化出来的一种古字。在此基础上 ,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相似文献   

12.
"饭稻羹鱼"--水族传统农耕文化的主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今天生活在贵州南部黔桂边境地带的水族同胞,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追求"饭稻羹鱼"的稻作农耕文化思想,得益于历史上他们在广东、广西邕江流域长期的渔猎与采集的经济生活,在"垦食骆田"时代形成的稻鱼共生共获的生产格局,在他们辗转迁徙定居黔桂边境之后,演变成了"稻田养鱼",从而使"饭稻羹鱼"的传统农耕文化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3.
水家学调查研究,1956年之前多以荔波县为中心,1957年之后多以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中心,而"六山六水"民族调查更多关注水族聚居之外边远偏僻的水族散居地区的资料,比较全面、完整,并从多学科来反映了水族社会状况,是水家学研究资料的又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4.
以二十八宿作为天文观测体系,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的一大进步。贵州的水族、苗族也有本民族的二十八宿体系,并且与汉族二十八宿有不少差异,本文就水苗汉二十八宿的异同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是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的根本在于生活文化的创建。生活文化是体现农耕生活过程和对生活过程的理解的本真内涵,同时也是现代文化语境下的农村建设的新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遵循文化的生活原则,来开展生活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旅游工艺品开发与民族文化商品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廖杨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3):134-141
旅游工艺品是在旅游业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新产品,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本质内涵是民族文化商品化。文化、技术与民族生境,构成了旅游工艺品开发与民族文化商品化的内在关联。从人类学角度对民族旅游工艺品开发问题进行研究,其主要目的就是对这种关系的变化做出自己的说明和体现出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沅陵盘古文化是一种活态文化,具有突出的平民性主体特征:具有参与主体的大众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平民百姓;具有民族与地域的差异性。盘古文化的各种民俗活动是自娱自乐的娱乐性很强的活动,具有突出的娱乐性。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名县与最佳人文居住环境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宏 《桂海论丛》2005,21(4):89-91
历史文化资源对于现代文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特别是稀有的历史人文资源,它是旅游景点的文脉和文化源头。富于文化内涵的建筑和人居环境,会大大增强城市的文化魅力。人文居住环境建设要承传和升华历史文化,展示民族风貌、追求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9.
西江苗族先民历史上经历了长期迁徙,其服饰随着生境的变化而改变。之后,千百年其先民在西江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环境中传承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同时,在与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吸收了部分周围民族的服饰文化符号,不断扬弃和发展其服饰文化,呈现出突出的兼具传统性与兼容性的服饰特点。  相似文献   

20.
薛群慧 《思想战线》2007,33(3):37-41
活态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遗产,也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文化,它最主要的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活态文化具有双重价值:一是存在价值,这是核心价值;二是经济价值,它是存在价值派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价值。存在价值是源,经济价值是流,存在价值越大,潜在的经济价值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