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贿与行贿,是贿赂犯罪链条上的两端。斩断“围猎”与“被围猎”的利益链,必须对受贿和行贿同时严厉打击。在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中,这些善于“围猎”的行贿者被绳之以法。以小贿谋大利,买通关键人物行贿者之所以敢于链而走险“围猎”目标。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13,(9):53-53
“高雅”的行贿 历史小说《胡雪岩》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地方官员给京宫行贿,先要按惯例到琉璃厂的字画古董店问路,讲清楚想给哪个大官送多少银子,然后字画店老板就会告诉他应该送一张什么样的画,而这幅画正是那位大官自己收藏的。字画店老板随后到大宫家里,用行贿者事先给的银子买下那位官员收藏的这幅画,再将这张画交给行贿者。行贿者只需拿着这幅画登门拜访,完璧归赵,行贿就高雅地完成了。  相似文献   

3.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与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作出部署. 《意见》要求,坚决查处行贿行为,重点查处多次行贿、巨额行贿以及向多人行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的;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在国家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行贿的;在组织人事、执纪执法司法、生态环保、财政金融、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帮扶救灾、养老社保、教育医疗等领域行贿的;实施重大商业贿赂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正气》1997,(6)
查处“南粤第一案”的前前后后(下)中纪委八室欧阳德案件调查组调查取证:突破大要案的关键查办欧阳德案,我们在取证方面做了如下探索。由外及里,择虚而入。即先避开主要调查对象迂回深入。就一般情况而言,行贿与受贿两方包括行贿人在实施行贿过程中与其他有关经办人...  相似文献   

5.
受贿与行贿永远是相伴的。惩治贪污贿赂,查处受贿案件,必须高度重视行贿这一重要链条。  相似文献   

6.
在反腐倡廉的今天,在处理行贿和受贿关系时,我们主张惩“贿”还须清“源”。现实告诉人们,行贿者和受贿者之间进行的是肮脏的钱权交易,即“以我的钱换你的权,再以你的权为我赚更多的钱”,好比行贿者付出一只鸡,换回的却是一头牛。行贿者和受贿者在钱权交易中,各自得到“好处”,可谓“皆大欢喜”,而受损失的却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贿者无视党纪国法,以权谋私,损国害民,受到惩罚是罪有应得。但使社会受到损害的始作俑者却是行贿人,他们是贿赂行为的源头,是推人下水者,如果不对其处罚或制裁过轻,那好比是开着水龙头拖地板,…  相似文献   

7.
3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作工作报告时指出,2009年,检察机关加大惩治行贿犯罪力度,对3194名行贿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是近年来最高检首次把加大对行贿者的查处力度和行贿者的数字同时写进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8.
金家文 《廉政瞭望》2023,(21):40-41
行贿不查,受贿不止。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推动受贿行贿一起查,既要严肃惩治行贿,还要充分保障企业合法经营”。对此,安岳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三联三共”新模式,坚持“惩”“教”一体发力,走出了一条行贿人联合惩教新路径,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秩序,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行贿应与受贿同坐安徽李逸然在执法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人因受贿而受党纪、政纪处分或被追究刑事责任,而相对应的另一方──行贿者往往逍遥于法纪之外,官方有关的统计数字也表明了这一点。据报载,四川某中级法院自1993年以来共审理受贿案件37件,...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一门艺术,行贿也十分讲究语言艺术。行贿者巧舌如簧,说得口沫横飞、编得天花乱坠,总归一句话,让收钱人心安理得,根本不觉得那是在受贿;即使知道那是在受贿,也会感到很安全。行贿者的“语言艺术”,据笔者观察,不外如下几种方式。1.攀亲套近法。行贿者往往会以亲戚、同学、朋友、同事、战友等身份,以亲情、友情的交流为幌子,通过转弯抹角的推算,和受贿者拉上关系攀上亲。辈份比受贿者低,就尊称“大爷”、“二老爹”或“表舅”、“表叔”;曾在某党校一起培训过一二十天,即为“同学”;同主人或夫人同姓,就是“本家”了;都在部队待过,自然是“战友”;实在八杆子打不着,就认干亲,什么干爸、干妈、干儿子、干女儿。很多贪官直到在法庭上,还振振有词说钱是亲朋好友送的,其实这些“亲戚”多是  相似文献   

11.
行贿不查,受贿不止,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是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行贿犯罪作为受贿犯罪的对合犯罪,在反腐工作中极其常见,但查处率不高。面对当前形势,笔者拟就行贿罪几个常见问题尝试探讨,以期在工作中精准高效查处行贿犯罪,达到标本施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廉政瞭望》2013,(5):53
"高雅"的行贿历史小说《胡雪岩》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地方官员给京官行贿,先要按惯例到琉璃厂的字画古董店问路,讲清楚想给哪个大官送多少银子,然后字画店老板就会告诉他应该送一张什么样的画,而这幅画正是那位大官自己收藏的。字画店老板随后到大官家里,用行贿者事先给的银子买下那位官员收藏的这幅画,再将这张画交给行贿者。行贿者只需拿着这幅画登门拜访,完璧归赵,行贿就高雅地完成了。  相似文献   

13.
正《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让长期匿于受贿者"光环"之下行贿者的命运,走向前台。"重受贿轻行贿"的背后是贿赂案取证困难、相配套制度的缺失。除了较少被追责外,近年来,行贿人"围猎官员"的手段却愈加多样化,这也增加了侦办难度。这些创新着行贿手段的行贿人,往往又是侦办中需要依靠的证人。"许多案件中,办案机关期待行贿人成为证人,这就导致对其行贿行为的追究,可能会被减轻。"有办案机关人员曾撰文称。  相似文献   

14.
原广东省普宁市委书记丁伟斌,因受贿被捕后,在看守所里写下长达万言的《悔过书》。他承认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更谈了自己与行贿者的进攻所做的种种努力,但他最后还是发出无奈的感叹:“我一个人难于撑破这张已成社会风气的巨大的关系网。我为此深深苦恼”。事实果真如此吗?不错,行贿者心怀鬼胎,软磨硬缠,拉人下水,是够烦嫌的,所以法律同样要惩办他。但受贿者,谁叫你明知是“毒药”,又张口吃下肚呢?或者你认为此“毒药”味美可口,吃下无妨。丁伟斌说他为拒贿也曾采取过四种方式。然而,他到底又“做”得如何呢?“事后回赠”,其…  相似文献   

15.
《北京支部生活》2010,(11):64-64
介绍贿赂,就是在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进行沟通、撮合,促使行贿与受贿得以实现的行为。对这种“中间人”,不管是否得到好处,都应处理。因为在“中间人”的作用下,构成了贿赂违纪或犯罪。“中间人”充当了“同案人”的角色,客观上侵犯了党和国家机关管理活动和职能活动及声誉。介绍贿赂有两种情形:一是受行贿人之托,为其物色行贿对象,疏通行贿渠道,  相似文献   

16.
悬挂《禁止馈送檄》清代江苏巡抚张伯行一生清廉,他在居官期间,曾撰写《禁止馈送檄》一面,悬挂在衙门之外,曰:“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民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康熙巡视江南时,称赞张伯行是“天下第一清官”。于是这句话遂成了他的绰号。颁发《严禁馈送檄》与张伯行同僚的巡抚于成龙,一贯惩贪倡廉,康熙19年(1680年),他任直隶巡抚时,向下属颁发《严禁馈送檄》。云:“尔今尔后,凡遇重阳、冬至、元宵等节,并过路送礼各衙门,概行禁止。如有私相馈献,查出后并行参革,决不宽…  相似文献   

17.
穷县富书记的“生财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贿受贿是权钱交易的重要手段。既然权钱交易是一种违法违纪的腐败“交易”。那我们在对其进行综合治理时就不能不从“买方”与“卖方”双方入手。一方面加强对权力拥有者的教育管理,即加强干部自律、完善管理监督制度并加快堵塞体制、机制方面存的腐败漏洞。减少权钱交易场上权力的供应量和“含金量”,提醒干部不要成为交易场上的“卖方”。另一方面还要提高行贿行为的成本,让“买方”承担更大的法律风险。在那些激起民愤、被法律严惩的贪官们背后,是一群群丑恶的行贿者。而这些拖贪官“下水”的人却鲜见上堂受审。据江苏省统计,该省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的受贿案是行贿案的10多倍。这其中有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在查处受贿案时为取得行贿人的证据而“网开一面”等诸多原因。 正如反腐败不止于杀几个贪官一样.打击行贿受贿的目的也不在于惩处几个行贿者。为共同探求行贿受贿现象的深层原因及遏止对策。此期刊载两篇有关“大面积”行贿及一篇典型的权钱交易的案例以示读者。  相似文献   

18.
警惕行贿“经纪人”田原穿针引线又一族在经济活动中。人们将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促成交易,从中取得佣金的人称为经纪人。但在社会生活中,却有这么一些人,乐于为人们行贿送礼穿针引线。因而,有人称之为行贿经纪人。只要稍稍留意一下,从近几年查办的一些受贿大案中就...  相似文献   

19.
郭海飞 《廉政瞭望》2011,(16):40-41
在临近退休之际,《南阳日报》前总编辑葛宏却被指“卖头条”,出庭受审。7月12日,葛宏案在南阳市镇平县开庭审理。检方指控:河南省南阳市其13个县区中有11个向其行贿买党报头条,葛宏其计受贿近90次,涉及金额约15万元。  相似文献   

20.
刘德安  杨俊 《共产党人》2004,(11):36-37
柴王群受贿一案,是震惊全国的沈阳“慕马案件”带出来的。中纪委在查处“慕马案件”中的行贿人——沈阳盛发集团公司董事长刘爱党时,查出刘爱党行贿的一套房子记在了柴王群妻子许舜兮的名下。柴王群究竟是什么人,值得刘大董事长行此巨贿?事情还得从头说起——1993年的沈阳盛发集团公司在沈阳名声大噪,其董事长刘爱党更是财大气粗,八面威风,无论办啥事都可谓一路“绿灯”。时年春天,当时的沈阳市市委书记张国光出于要升官的目的,就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