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关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中被免职官员悄然复出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如果这一消息得到确认,明显让我们老百姓感到这样的免职是为了避风头。“免职”似乎成了问题官员的“减压舱”。  相似文献   

2.
贪官与情人,几乎成了一对畸型的双胞胎,大多贪官不是金屋藏娇包养“二奶”,便是风流成性,情人一串。据有关人士透露,近年来查处的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受贿案中,几乎每人都有情妇。在广州、深圳等地查处的 102起官员贪污受贿案件中,被查处的官员几乎都包养了“二奶”。那么,这些“情人”是冲着什么与贪官们勾搭到一起的呢? 一场场可耻的交易   美貌赢得“经济效益”。这是权色交易中的普遍现象,一些人用美色巴结官员,是为了利用官员手中的权力产生“经济效益”。成克杰案便是典型一例。成克杰与李平 1992年勾搭在一起后,李平便利…  相似文献   

3.
2014年以来,在反腐的高压态势下,一批自认为已淡出各方关注可以“安享晚年”的官员因贪腐、渎职被追查,黯然落马,无法善终。梳理有关案例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退休或退居二线的官员被调查。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社会官员腐败横行,重要原因为“做官发财”行为在当时真正发生作用的社会集体意识中并不是一种不可接触的“罪”。传统社会对官员的腐败,正式话语与实践存在着背离。传统道德和国家的行为规范均要求官员应廉洁,历代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以惩罚违规的官员;但实践中大多数时候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国家都对官员的腐败行为表现出相当的宽容。官员表面上都愿意标榜自己是清官,但实践中大都选择成为贪官。普通百姓呼唤清官,痛恨贪官,但又用实际行动支持和默许自己做了官的子孙成为贪官。传统国家“道德立国”统治方略的弊端,官员为适应该逻辑形成的两面人格,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是形成以上背离的基本背景。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新疆阿勒泰地区率先试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把过去通行的党政官员“收入申报”扩大为“财产申报”,并承诺在阿勒泰廉政网和当地主流媒体上公示党政官员的“财产申报结果”。  相似文献   

6.
高荣伟 《政府法制》2013,(20):18-19
无论哪个国家,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都难免要与政府部门的人打交道。但老百姓往往可能不满有关公务员的态度与处理手法。为此,不少国家或地区均设有投诉官员的机构——“冤情大使”(OMBUDSMAN),负责处理老百姓对公务员的投诉。澳大利亚就是其中做得比较好的国家之一。投诉官员制度最初是由瑞典人发明“冤情大使”是由瑞典语“诉冤的官员”引申出来的,实行任命制。“冤情大使”由总督直接任命,主要由有威望和影响的社会名流担任。规定任期为7年,到时必须更换。某个行业的“冤情大使”是由该行业的行业委员会任命的。  相似文献   

7.
回望过去的2009年,官员“雷人语录”频现网络,有关热议至今尚未完全平息。  相似文献   

8.
一个叫赵锡水的人,自称“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副部级巡视员”,在云南、湖南一些地方行骗,不少官员信以为真,热情接待,甚至聘其为政府顾问。近日,国务院研究室下发通知,称没有此人,要求有关地区采取措施,制止并揭露赵锡水的诈骗行为。  相似文献   

9.
当下,中国官员的变化有目共睹。每年“两会”上,官员越来越“会说话”。各种场合,官员讲话不再照本宣科。中国政坛上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有个性、有胆略的“能官”、“个性官员”。  相似文献   

10.
如果盘点2013年的网络关键词.“火箭提拔”注定会位居前列。在网络话语追问下,官方以前所未有的敏觉作出回应。一批年轻就身居要职的“官二代”不得不现出原形。在非正常“火箭提拔”的背后。究竟是由于公众的“仇官心态”。还是官员的德行有缺?是法治的缺失,还是人治的尾巴不掉?透过“火箭提拔”.一幅栩栩如生的官腐图景展露世人眼前。也引来更多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政府法制》2013,(9):10-10
2013年2月27日刊发夏慧萍的评论:在倡导勤俭节约之风,严查官员大吃大喝,生活腐化的形势下,“私人会所”却成了公务接待“豪华宴”的隐秘之地,值得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庶民的胜利——中国民主话语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人博 《中国法学》2006,1(3):30-45
民主无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是作为现代中国的政治象征,它都与中国的现代性话语密切相关,至少是中国政治精英、知识精英“现代政治话语”的重要构成要素。而现代中国民主话语本身所不断显现出的某些特征又与早期中国人对英语的“Republic”、“Democracy”的翻译有关,与中国经典所构成的传统民主话语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传统的民主话语与西方的“Republic”、“Democracy”的某种结合而形成了现代中国独特的民主语境。  相似文献   

13.
记者6月到安徽省阜阳市采访,正赶上中央对有关毒奶粉事件官员的处理,从工商局长、卫生局长到市长,记过的记过,撤职的撤职,了一大批。市民有拍手叫好的,为受处分的官员“叫屈”的。认为,中央这样“问责”那些在毒奶粉事件中“严重失职”及“严重失察”的官员,是整治吏治的有力举  相似文献   

14.
王春南 《政府法制》2011,(33):36-37
中国历朝历代官员的“提案”,包括向帝王提出的书面和口头的建议、意见,有益同计民生、治国安邦的固然不少,但也有很多官员的“提案”不着边际、平庸琐屑,无补于朝政的改进、国家的治理,其中甚至不乏雷人的“提案”。直言难求以及官员“提案”质量不高,曾使一代又一代的帝王闲扰。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生活》2012,(20):19-20
在官员财产不公开的情况下,公众对官员廉政与否存在怀疑,官员身上任何一件物品都可能像手表那样成为一个麻烦。 名表、眼镜、腰带……一件件身价不菲的衣着饰品,让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深陷“多宝门”,被眼尖的网友顶成了新闻的“主角”。经陕西省纪委调查,杨达才因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职。在官员财产公开的情况下,收入和财产可以解释所有之时,戴什么表是官员的私事,网友无须大惊小怪。在官员财产不公开的情况下,公众对官员廉政与否存在怀疑,官员身上任何一件物品都可能像手表那样成为一个麻烦。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政坛刮起了“问责风暴”。官员问责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系统化的规范和机制,因而还不能称作“官员问责制”。目前我国官员问责实践中存在法规体系不健全、问责主体和对象及范围不明确、问责程序不规范、缺乏监督机制等问题,官员问责亟需制度安排:官员问责的制度安排包括基本制度规范的设计、组织实施体制与机制的配套和观念意识的培育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林海 《法律与生活》2012,(11):44-45
“维基揭秘”网站公布有关伊拉克战争的秘密文件,成为美国军方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资料外泄事件。国防部官员担心这不仅会威胁美国驻海外士兵的安全,也将严重打击美国在当地的“地下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朝历代官员的“提案”,包括向帝王提出的书面和口头的建议、意见,有益同计民生、治国安邦的固然不少,但也有很多官员的“提案”不着边际、平庸琐屑,无补于朝政的改进、国家的治理,其中甚至不乏雷人的“提案”。直言难求以及官员“提案”质量不高,曾使一代又一代的帝王闲扰。  相似文献   

19.
吴之如 《政府法制》2012,(16):48-48
《中国青年报》报道,目前有不少官员只要递交论文就可以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被称为论文博士。种种质疑,让“论文博士”这一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互联网上许多声音将此事与“滥发文凭”、“大学行政化”、“利益合谋”联系在一起。如何防止论文博士成为学历腐败的通道,成为有关部门的一道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椿桦 《政府法制》2009,(20):43-43
河南固始县2008年公选的12名乡长大多是当地官员子弟,让人感觉有“继承”之嫌。固始县委组织部部长周辉回应媒体采访时反问:“公选符合程序,难道官员之后就无权当选吗?”判断官员之后当官是否合理,关键要看其官位是怎么“选”出来的。很多国家都出现过“父子总统”、“官员世家”什么的,但由于他们经受了选民的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