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法制》2012,(7):42-42
山西省晋中市公安机关在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进一步创新工作模式,使走访评警活动向化解社会矛盾、社会管理创新和提高群众安全感延伸,有力推动了“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主要是围绕“官报”的产生与运作的一些话题,官文书和官报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新闻检查的严格控制使社会信息闭塞,思维活动僵滞,所谓的“民报”也只能是“官报”的翻版,民问非法小报实在微不足道。古代新闻传播的狭隘传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近代社会的愚昧落后,也给中国新闻事业的现代化进程背上沉重的历史包袱。如何从阴影中走出来,踏上新闻现代化的康庄大道,是当前新闻学界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文学活动从艺术本文创作的完成到接受乃至回归、反作用于世界,这个过程的发生、运作就是文学的传播。文学传播在文学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传播方式在宏观上影响着文学活动的发展,同时在微观上制约着对既有艺术本文的阐释。传播方式的演变对文学的社会功能即社会性格的引导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石晓红 《法治与社会》2011,(6):80-80,F0003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旬阳县关口镇人大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以“提素质,树形象,比贡献,促发展”为活动主题,积极引导女人大代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施展才干,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5.
陈静 《法制与经济》2009,(20):120-121
社会政策是一门具有明显价值倾向的学科。在其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公正”这一价值理念逐渐被认同为该学科的核心价值。从理论上来说,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决定了社会生活冲突的背景,也使得社会公正符合逻辑地成了社会生活的必需品。在我国社会政策的实践过程中,“社会公正”这一价值取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 一、对下列法律中明显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定作出修改1.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条修改为:“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7.
卓云 《特区法坛》2002,(72):6-8
省高院今年4月下旬作出在全省法院开展为期7个多月的“转变作风年”活动的工作部署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开展“转变作风年”活动是去年“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继续,是“一教育三整顿”活动的延伸,是“两个专题警示教育”活动的深化,是保障司法公正与效率的迫切需要,是增强人民法院社会公信度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公民与法治》2012,(9):F0004-F0004
上庄村地处城乡结合部,是省会生态新区的前沿。近年来,上庄村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有机统一起来.在“全面对标、争旗夺星”活动中,积极与鹿泉市曲寨村对标,加快旧村改造,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发展可持续经济.逐步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奏响了一曲新农村建设的动人乐章,成为远近闻名的“千强村”、“百强村”、“先进村”、“红旗村”。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为抓手,2月2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人民检察院。在辖区西三庄乡开展了“贴近三农舆情、贴近三农一线、贴近三农发展”专项涉农预防活动,此项活动取得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鲁德胜 《法治纵横》2014,(10):60-60
近日,根据戒毒学员身份的特殊性,西湖戒毒所紧紧围绕“倡导场所新风尚、学习雷锋好榜样”这一主题,在广大学员中开展了一系列教育矫治活动。此系列活动的开展,旨在教育全所学员能自觉做到“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粮食”“献爱心”“一帮一”等力所能及的学习雷锋活动,引导学员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在所内做好人好事,把雷锋精神贯穿到自己的戒毒矫治全过程,全面树立起戒除毒瘾、回归社会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中国鸭梨之乡”魏县在创新人大代表参与社会管理模式.激发代表依法履职的积极性.在解决社会矛盾、构建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造性地开展了在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门前“挂标牌,设信箱”活动,摸索出了以“小信箱助推大和谐”的新模式。仅仅6个月,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强化司法行政基层基础,认真做好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对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两项专题活动作出部署。这两个专题活动,一个是在全国开展“五好司法所”创建活动;一个是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  相似文献   

13.
吕频 《公民与法治》2014,(18):35-35
网上持续火热的“冰桶挑战”面临越来越多的争议。批评集中在“炒作”一词上:传播效应远大于募捐效益,有些参与者借机商业推销,没能帮助公众更深切地理解“渐冻人”的生存困境,等等。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指出活动已前所未有地为这边缘群体带来社会关注。在这些争议之外,或许可以更深入一点,借此机会反思慈善活动的社会功能以及更多公益路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张艮生 《政府法制》2012,(36):62-63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又一次成为了热点话题。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大胆创新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工作,努力营造和谐平安、稳定有序、促进发展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司法会计活动是一种诉讼调查措施,“司法”二字界定了司法会计的社会属性,即它是一种法律诉讼活动;“会计”二字界定了司法会计的活动内容,使其能与讯问、搜查等其他诉讼活动相区别。司法会计在查办职务犯罪中应发挥哪些作用和应采取哪些对策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的“解冻学”和中国的“百花学”都属于“社会批判学”。“解冻学”在社会批判中阐发“人的尊严”,这一社会批判理论直接影响着“百花学”的形成和发展。“百花学“仿效“解冻学”的创作路数,艺评论思想和组织形式,由于不同的国内形势,“解冻学”得以发展,而“百花学”却被迫中断。  相似文献   

17.
“四走进”活动延伸了检察工作触角,拓展了服务社会渠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三年多来,吉林省检察机关在检察长张金锁的倡导下,坚持深入开展“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基层”活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塑造新型“检民”关系,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高检院曹建明检察长指出:  相似文献   

18.
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为了有效发挥刑法治理社会的工具价值,积极主义刑法观应运而生。积极刑法观在刑事司法活动中的重要表现就是增设微罪。微罪是指法定最高刑为一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罪名,应当坚持“形式标准划分说”认定微罪,从而在实体和程序上实现犯罪分层的意义。微罪入刑现象对于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具体表现为刑事立法上积极增设新罪,刑事司法活动中扩张适用微罪。微罪入刑这一现象存在现实弊病:错估了刑法在社会治理活动中的作用;误导了我国刑法结构的发展方向;无视犯罪标签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剧了紧张的司法资源。当下,我国刑事立法活动应当谨慎增设和适用微罪,在社会治理和保障公民自由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9.
高颖秋 《法制与社会》2011,(13):177-177,179
新闻自由在现代社会中是一项得到广泛认可的公民基本权利。但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新闻法,同时,新闻传播活动管理构架存在权限划分不明确,控制失灵的现象。这既不利于保障公民新闻自由权利,又不利于舆论引导和社会控制。为此,应加强新闻立法建设,进一步完善新闻自律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央、江苏省委的统一部署,自去年以来,江苏律师作为新社会组织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中,江苏律师将学习实践活动同“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强化自身建设,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中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