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树臣 《法学研究》2001,(2):122-132
德字自商代出现,其最初的含义是“以弓缚首,牵之以祭”,用来赞美征服者的胜利。德在西周时被赋予普遍道德的含义,并由此产生了“以德配天”的政治法律观念。春秋末期产生的儒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德治”的理论。德观念的演变正是那个时代社会大变革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法律援助体系相当发达,这与美国的历史有关。美国最早的法律援助组织出现于1876年的纽约。当时,德国移民组织“德国人社团”在德裔穷困执业律师和威斯康星前州长的帮助下,成立了为德裔穷困移民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  相似文献   

3.
张斌 《检察风云》2011,(11):88-89
难忘春秋,是因为春秋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孔子认为玉有十一德: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因为,春秋玉器已经融入了社会品德,所以当时社会盛行佩玉、崇玉和爱玉,《礼记》中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相似文献   

4.
《中国司法》2012,(10):5-5
“健康社会管理文化”着力探究解决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的有效方法,即社会管理创新路径——文化管理,通过文化管理提高人们的素质,培养具有共同责任意识的健康文化公民。健康社会管理文化由社德文化、社风文化、社技文化和社境文化构成。要以社德文化即社会公德文化建设为基础,社会公德文化建设形成新的社会风尚,称社会文化;建立在社德文化和社风文化基础上的社技文化,指社会管理技术和专业技术;社境文化指人文景观和物质景观。对于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由于国民素质问题而产生的社会病理现象,健康社会管理文化是“内病外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关于给付行政的若干思考——以德日行政法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付行政是德日行政法学的一个基础概念与分析工具。虽然近年来我国已开始出现对给付行政的研究,但在一些基础问题上(如含义、涉及范围及相关法律问题等)仍缺少较为深刻的领会。在比较分析德日等国在给付行政研究方面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后,分析给付行政研究对于推进我国的行政法学总论与分论研究的意义,并进一步指出我国在进行给付行政研究的时候所需要注意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推进以德治监,实现监狱工作德治化,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时代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推进以德治监进程,我们要以理论建设为先导,切实增强以德治监的德治观念;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为以德治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为以德治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以执法监督为关键,推进以德治监的有效运作;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优化以德治监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向贤彪 《中国监察》2011,(23):62-62
时下,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平心而论,相对于考量干部的“才”而言,要考量好干部的“德”,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德”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的特点,既难看得见,又难摸得着。加上一些干部善于伪装自己,把“才”的光鲜面充分放大,把“德”的丑恶面蓄意掩藏,以假德乱真德,更增添了识德和考德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六五"普法以来,山东省烟台市司法局、市普法办积极探索建立普法工作新模式,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开展了"法德共进"活动,有效推进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法德共进,就是在社会治理实践中,从客观实际出发,把法与德的宣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一体化认识,多形式推动,既依法办事,又以德论事,不断提高法德素养水平。法德结合、互促共进,是法德共进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只有坚持不懈、长期推动,  相似文献   

9.
近来,天津、南通相继出现了因扶起摔倒老人而陷入交通肇事纠纷的案例,两地事件情节类似,处理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在于“南通版彭字”有了车载录像的支持,还其清白。举证这一诉讼环节,如今成了衡量助人为乐这一道德观念的标尺。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上,儒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关于德与刑的关系上,董仲舒为他总结出的"德主刑辅"的思想是儒家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是以周公的"明德慎罚"为渊源,同时针对时代特征加以丰富,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德主刑辅"法律思想以礼法制度、人治和仁政为前提,重视道德教化,兼容刑罚,以德去刑为主要内容。汉代大儒董仲舒将孔子思想进行总结。使得"德主刑辅"法律思想基本定型。虽然"德主刑辅"法律思想是专制社会的法律思想,但是其中的部分内容在今天仍有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要求大力加强德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变德制落后的现象才能实现十六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的和谐局面。应制定“道德总纲领”;处理好与德制有关的基本关系;以诚信制度为杠杆;建立道德工作系统;建立德制运行系统;建立道德评新制度;建设德制人才队伍;加大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在2011年市县乡换届考察中开展干部德的正反双向测评,有44名干部因"德考"不过关被取消提名资格;有79名干部因德的评价不高受到诫勉谈话、调离原岗位或免职。这一实践证明,官德考核完全可以转化为硬指标,把那些德不过关的官员"考"下去。  相似文献   

13.
王琳 《法制与社会》2015,(3):232+235
“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属性.高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创新“立德树人”的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郭惠芳 《中国监察》2008,(22):50-50
古人云:“德,国家之基也。”“百行德为首,德为官之魂。”近年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走向腐败深渊.原因大都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意见,也主要集中在“德”上。由于经受不住形形色色的诱惑,他们放松党性修养,降低品德操守,价值观念扭曲,大肆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不但毁了自己,而且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中组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明确了对不同层次干部德的考核标准。这是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准用好干部,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据英国媒体报道,位于英国威尔士南部的布里真德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城镇,但也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城镇,却在一年内相继出现了7起青少年上吊自杀案例,死者为6名男孩和1名女孩。对此,当地人称这或许与"网络膜拜"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阅读了《认真对待权利》一书,分析了德沃金提出的法律原则模式。并从法律实证主义的代表观点入手,分析了德沃金对哈特法律实证主义的批判,从而进一步展现德沃金的法律原则理论体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朱熹把道德伦理作为法的本体,把"刑"作为"德、礼、政"循环运动中承先启后的关键环节,而把严刑作为实现"德"的重要保障.朱熹的德刑理论既承袭了传统儒家的重德传统,赋予道德以绝对的、神圣不可动摇的主体地位,又对儒家的"轻刑"传统作了修正,实现了从德主刑辅向德刑并重,从重德轻刑向重德严刑的转变.朱熹的修正实现了传统儒学法理念的嬗变,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苟聃  张邦铺  韩月 《法制与社会》2012,(35):247-248
彝族传统社会的纠纷是通过德古调解而解决的,它是一种非诉讼的调解模式。德古调解具有鲜明民族地方特色,成为了很多彝族同胞遇到纠纷矛盾时的重要选择,德古在化解民间纠纷、维护邻里和睦关系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通过田野调查对德古在民间调解中所处的地位、成因、作用、局限性等进行分析、反思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吴杰 《法律科学》2008,(1):103-109
辩论主义自创始以来,在德、日两国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日本在二战前后对辩论主义的本质也有着不同的解读。德国在社会民事诉讼理论指导下,出现了否定辩论主义,提倡协同主义的倾向。今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引入释明义务法律观点指出义务、真实义务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