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市民社会阶层分化表现出阶层差距过大加剧社会断裂、阶层结构闭塞导致 社会流动不畅、权力配置失当加深阶层矛盾等现状。由此,埋藏着腐败的社会结构诱因。具 体来说,阶层差距过大造成某些公职人员的财富观异化、社会流动滞涩造成既得利益群体腐 化堕落、权力配置失衡及不当运用促发腐败行为。而市民社会也蕴藏着反腐败的阶层动力, 因为腐败行为与市民社会自由平等的价值基础相抵触、腐败行为与市民社会的存在基础—— 商品经济相抵触、腐败行为与从“身份”到“契约”的社会发展进程相抵触。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演变,从建国初期的“四大阶级”演变为只有工人与农民的“两大阶级结构”,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古老的“身份分层”悄然出现。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因素在中国的社会分层过程中的作用急剧增大,但传统的政治资源仍然左右着中国的社会分层格局。社会分层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的和必然的现象,适度的社会分层、合理的社会分层结构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要形成适度的社会分层和合理的分层结构,必须使之建立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之上,必须遵循社会分层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3.
抑制豪强和权贵,惩治贪官污吏 唐太宗对于享受特权的阶层有着特别的警惕,他之所以取年号为“贞观”,就是要示天下以公  相似文献   

4.
法律援助是维护贫弱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制度。欧洲有一位法律界人士曾说过这样的话:“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法律方面最重要的革命就是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推进法治的基本标志。健全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困难群体的法律援助需求,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农民工犯罪的法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亮 《经济与法》2003,(10):54-55
城市农民工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工人的一个过渡性的中介阶层.是原有的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在新时期社会分化和社会流动的结构中形成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出现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是中国农民充分利用社会开放而进行的理性选择。伴随着大批的农村人口涌人城市,其负面影响也日益显露,表现最突出也是最为人们关注的就是农民工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高等学校学术职业分层制度是社会分工的需要,也是追求效率的体现.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当中,“不公平”现象屡见于高低学术阶层之间,少数专家教授为代表的“学术权贵”阶层与广大青年教师为代表的“学术贫民”阶层间的待遇差别尤为明显.本文指出为避免出现“不公平”所带来的学术造假、消极怠工等后果,高等学校应该重视学术弱势群体的发展,提供透明的竞争环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高校管理制度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并重”.  相似文献   

7.
公平正义本来就是人类社会的固有属性,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就是一个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这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和社会的普遍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类社会的不断探索和浴血奋战就是为了追求公平和正义。“不患贫、不息富、只息不公”。已成为人们的普遍道德观念和大众心理价值取向。人们追求心灵上的慰藉、现实中的平等,  相似文献   

8.
从刑法进化论视角,政治刑法、市民刑法和社会刑法既是刑法的具体类型,又是刑法与政治秩序、法律秩序和社会秩序互动进化的产物.政治刑法以身份为依据对权贵与平民进行区分,并重点保护权贵的权益,因而在罪刑规范上实行区别对待.市民刑法力图打破刑法对身份的依赖,并以社会契约为理论基础建构一种立足于罪刑法定主义的平等刑法,其虽然有助于限制国家权力的不当扩张,但却存在着明显的正义困境:无法满足不同主体对社会正义的要求.社会刑法主张刑法建构的立足点是社会正义而不是社会契约,其在承认强者与弱者之基本社会分层的基础上,主张给于社会弱者以更多的人道关怀并给强者的自由以更为严格的法律限制,从而在有效矫正市民刑法之正义困境的同时,又可能带来刑法干预的不当扩张.这也决定了社会刑法只能以例外存在,并需要与市民刑法之间形成共生秩序,从而呈现出市民刑法“兼容”社会刑法的发展路线.此亦构成了中国刑法现代化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9.
耿蕊  崔晓杰 《法制与社会》2010,(16):198-198
社会的分层与流动一直是社会学领域的一个传统学术命题并且也是热门议题。近年来,中国中间阶层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学家的关注。当代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社会变革,阶级和阶层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中产阶级就是在这些变化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巨变来讨论中产阶级在此期间的形成、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中产阶级对于建设日趋合理开放的社会结构,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曾是一个大冬天双手被打了许多血泡而还在坚持车工工作的车间主任,但他更是一位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人民检察官,他就是重庆市垫江县“打黑除恶”先进个人,垫江县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主诉检察官谭明亮.  相似文献   

11.
2014年,阜康市申报创建“自治区优秀平安市”,作为代表自治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最高奖项,“自治区优秀平安市”不仅反映一个地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还体现出人们对一个地方平安的期盼性、满意度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庞晓莉 《江淮法治》2010,(12):18-18
“富二代”从来就不是一个新鲜的阶层,中国从古到今都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有。但惟有今天的“富二代”是那么的惹眼,总是处在风口浪尖上。从“富二代”杭州飙车撞死人案到“富二代”网络炫富,再到专为“富二代”开设的天价培训班,每一桩都被媒体热炒热议。现如今。“富二代”已经不只是一个阶层的代名词。而且还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3.
《政府法制》2012,(35):11-11
我国法治转型的公平正义取向是南法治的本质和我同经济社会所处历史方位决定的。第一,“法是公正的艺术”,法律的产生和存在就在于合理地调整利益关系,维护社会正义。法治如果没有公平正义的内涵.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第二。在正义问题上,西方近代功利主义奉行“正义即效用”的正义观,这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发展,也造成了社会的严重分化。  相似文献   

14.
詹复亮 《中国法律》2008,(2):41-42,109-111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和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重大任务。检察权作为“一府两院”宪政体制下的重要国家权力。无疑在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重要的职能作用。本文着重探讨新形势下保障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正确运用检察权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10年3月14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胜利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观点认为:大陆法系历来就是物权绝对主义的物权观念,物权绝对破除了身份的限制,因而是公平正义的。但作者认为:大陆法系的物权观念以身份和财产两者的优先与否作为变迁的线索。先从相对物权发展到绝对物权,又从绝对物权发展到当今的相对物权的新阶段。就现实社会来说,物权相对比物权绝对更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我们应该确立物权相对的物权观念,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郑郁 《法制与社会》2011,(13):293-293
经济与社会转型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背景,它是整个社会系统一种结构状态的过渡,这期间还需要社会体制的转换利益格局调整和价值观念变化。在这个进程中,各个阶层和群体的矛盾和冲突激化在一起的,而且这种状况正在不断呈现。本文在一方面阐述社会冲突的内涵和起源,另一方面旨在彰显社会转型下的社会冲突表现以及诱发的根源,以及简述法在解决社会冲突中的基本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律师之本,我以为就是保护人权,维护正义。律师之本乃律师之魂,是律师之情操和精神。周永康同志在第七次全国律师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律师肩负的历史使命。希望广大律师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执业活动的根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分层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当代中国农民正处于大规模的职业分化阶段。职业差别是人们基本的社会差别 ,社会群体的地位不平等在局部领域已经显示 ,分层标准的建构必须建筑于这个时代大背景基础之上。因此 ,作者提出以一个一级标准 :职业性质 ,以一个二级标准 :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 ,作为划分目前农民分化过程中各种“阶层”的标准。据此可以对农村社会成员进行分层  相似文献   

20.
许冷 《中国司法》2008,(11):86-90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我市法律援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法律援助工作面对的是广大贫困群体,做好法律援助工作是政府的责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纷争越来越多,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不断增长。做好新形势下的法律援助工作,实现首都法律援助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