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全国7省市13家中基层检察院1748位检察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受访者对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所面临的现存问题和改革必要性有较高的共识度,但在具体的改革举措上,不同岗位的受访者的改革立场存在明显差异.从数据分析结论看,今后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操作方面,应当注重司法系统内外的联动性,把拓宽党政部门对司法部门的人财物支持作为分类管理改革的根本来抓,而把员额制的“入额”问题放在改革的技术层面来操作.在改革方法论方面,司法改革顶层决策者要通过科学的问卷调查等实证分析方法,来系统了解司法人员针对改革诸多事项的具体态度与不同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利益相关者动员,以达到凝聚改革共识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程琳 《法制与经济》2010,(14):70-72
大调解机制是对我国传统经验的总结与发展,全国各地都在大调解机制的建设上进行了实践,理论界也从多方面对大调解机制的功能及构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因此,大调解机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大调解机制在构建实践中应当正确处理好调解与诉讼的衔接关系,明确大调解机制中的主导者,组建专业化的调解队伍,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大调解机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论以民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瑛 《行政与法》2010,(7):32-34
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目标,法治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稳定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法治内部的整体性和外部联系,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内在联系及我国建设以民主为基础的法制国家的艰巨性。探讨了推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虽已经很多年了,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异质,国民对它的接纳程度仍存在现实困难。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在理论及现实上存在着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的可能性。市场经济发展中体制的不规范造成部分公民道德感的缺失,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道德建设的研究却非常少,我国传统文化对于道德建设的注重恰恰弥补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不足,将二者结合起来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健快速发展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为了克服构成要件的行为类型说在体系上的不足,在刑法学中出现了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类型说,该学说是日本刑法学中构成要件理论的通说观点。以构成要件与违法性的关系为标准,违法行为类型说又可以分为认识根据说和存在根据说。认识根据说认为构成要件与违法性是相互独立的存在,但是行为如果该当构成要件就可以推定其具有违法性;存在根据说认为构成要件本身就是类型化了的不法,是违法性的价值实体。  相似文献   

6.
构成要件理论的提出为大陆法系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刑法学中关于构成要件性质的论争却一直没有停止过,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类型说以及违法.有责(行为)类型说一直居于中心地位,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刑法学中出现了复兴贝林的构成要件理论的行为类型说,这个学说试图重新确立构成要件在犯罪论体系中的独立地位以实现其罪刑法定原则的机能。  相似文献   

7.
论寻找指导性案例的方法 以审判经验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骐 《中外法学》2009,(3):457-468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分析框架,利用马克思的阶级、生产、价值等概念范畴,着重从物质、经济层面探讨妇女所受的压迫以及妇女解放。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妇女受压迫源于资本主义把妇女限于私人领域即家务劳动中,她们力图解决家务劳动问题,着力于资本主义制度对妇女受压迫地位的影响,认为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结束对妇女的压迫。  相似文献   

9.
风险规制的刑法理性重构 以风险社会理论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岩 《中外法学》2011,(1):111-125
功利导向的风险规制语境中,刑法主要采取的是应急式的政策性对策,恐慌性立法和舆论对司法的挤压使得刑法自由保障功能受到威胁。刑法应主动融入风险权利义务话语体系,理性识别风险、选择刑法对策,在有限的刑法空间内为风险规制实现提供最有力的支持。风险社会的权利义务体系,核心在于建构符合公平原则的公民权利、义务和政府权力的关系结构,合理分配风险获利群体、风险定义群体、风险弱势群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并将其作为刑法规制对象的选择基础。具体刑法对策上,风险刑事法网的有限扩张、风险预防原则主导下的刑法前置,较之传统权利义务基础上,突破责任原则的刑法制度技术革新,更具实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环保机关依法履行了环境监管职责,仍不能有效保护环境的,可作为原告,提起旨在维护公共性环境公益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体而言,环境权、诉讼信托和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理论为环保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奠定了理论上的正当性基础。环境权是环境公益诉讼最核心的权利基础,为了更理性、更科学地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今后务必高度重视对环境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贾雅 《河北法学》2006,24(9):142-145
从对民事责任制度的正当性的考察人手,分析了中西方法律文化对民事责任公正性的不同认识模式,进而提出一种以社会为基础的民事责任理论.  相似文献   

12.
罗太湘 《法制与社会》2015,(1):80-82,84
《民事诉讼法》第185条规定的经有关机关证明的宣告死亡类型,其立法本意在于迅速稳定失踪者的法律关系,但是在法律逻辑上却经不起推敲。我国法律应当参考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及瑞士立法例,引入自然人证实死亡,将之界定为一种与真实死亡、宣告死亡并列的死亡类型,不仅有利于改善我国现行法本身的逻辑自足性,而且有利于迅速稳定失踪人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知识产权保护与外国直接投资:以OLI理论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ve Investment,简称FDI)快速发展。一方面,FDI规模不断扩大,从1993年起连续五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FDI东道国,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五大东道国之一;另一方面,FDI结构不断优化,从弥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转化为弥补“技术缺口”和“管理缺口”为目标,FDI所转移的技术含量明显提高。外国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FDI的流入直接促进中国的资本形成,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二是FDI的流入带动了相关配套投资,间接促进中…  相似文献   

15.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此理论有其自身的合理性,我国有引入期待可能性的必要性。期待可能性对我国的刑法理论、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都有极强的借鉴意义,我国应予以相应的增补及修订。  相似文献   

16.
以条约为基础产生的习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项新国际习惯法产生于一个内容相同的成文规则之上,它的产生是以成文条约为前提的,但是公约约文并不一定能够导致习惯法的产生。习惯法产生的标准是其形成的主客观条件是否被充分满足。以条约为基础产生习惯法的方式并不是习惯法形成的一条捷径,习惯法的拘束力绝不是一次性获得的,而是逐渐性的。以条约转化成为习惯法这一过程所体现的是对普遍原则进行反映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论消极要件事实的证明 以法律要件分类说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马法上曾有“为主张之人有证明义务,为否定之人无之”的原则,进而演化为“主张积极事实之人有证明义务,主张消极事实之人无之”。积极事实即肯定事实,也就是主张存在某种事实;消极事实即否定事实,也就是主张不存在某种事实。罗马法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证明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关诉讼证明的探讨基本上  相似文献   

18.
19.
论非刑罚化的理论基础及其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国祥 《法学论坛》2003,18(4):47-53
非刑罚化是现代世界刑法改革的趋势。非刑罚化的出现 ,有着深刻的思想、社会与科学背景 ,它否定了古典学派“罪刑相称”的报应刑原则 ,具有进步意义。当代各国通往非刑罚化的途径多种多样。而我国由于受传统的“刑罚万能”观念的影响 ,不但排拒非刑罚化 ,而且重刑化的趋向明显。立法和执法应转变观念 ,建立包括保安处分在内的非刑罚方法体系 ,以使我国的刑事责任方法合理化、人道化和轻刑化。  相似文献   

20.
王萍 《法制与社会》2012,(6):108-109
股东权益的保护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而对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有利于实现股东平等,提高公司的效率。自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新《公司法》,不仅增加了小股东的各项权利,还规定了小股东寻求救济的途径。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这些规定仍显得十分不足。2009年《中小股东权益保障评价报告》中显示,小股东在知情权、管理参与权、收益权等权利的行使上存在严重障碍,资本多数决滥用、股利分配不均等现象大量存在。为此,我们应当认清新《公司法》的不足,并不断完善限制大股东权利的制度,加强立法,从而增强对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