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善民生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之间具有良性互动的内在机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改善民生的"发展"才能称得上科学的发展,扎根于改善民生的"和谐"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和谐,因此,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亟待解决的两大时代课题,科学发展能更好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物质基础,社会和谐能更好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社会环境,因此,改善民生必须深深依赖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现代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营 《理论导刊》2007,1(11):55-5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所体现出的现代和谐思想与传统和谐思想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为:传统和谐思想以社会稳定为本,现代和谐思想以人的发展为本;传统和谐思想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现代和谐思想以科学理论为基础;传统和谐思想导致社会的机械和谐,现代和谐思想实现社会的有机和谐。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追求“四个和谐”。一是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企业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企业的先决条件。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要使生产、经营、管理尽可能地服从、服务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积极把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全局之中,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要维护企业与客户的和谐,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优良产品、优质服务;要维护企业与竞争者的和谐,通过与产业链上游、下游和周边企业的沟通、联合,在竞争者之间努力建立互惠互利、和谐共赢的良性合作关系。二是企业与职工和谐。企业与职工的和谐是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4.
徐丽屏 《学理论》2013,(23):338-339
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阵地,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有:加强党建和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校园和谐人才学术团队;全面推进高校学生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视角下实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既是历史的传承,又是现实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国家与社会关系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推动党的领导与国家之间、党的领导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国家与社会适度分离为基础,实现国家权力向社会转移;构建"中国公民社会",实现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共赢.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2)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主要有三个构成部分,即前提性构成、基础性构成和上层性构成,是物质基础、决定力量、有序保障和智力支持的统一。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内蕴含丰富的和谐思想,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指明了一条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即坚持科学发展,诉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公民社会,致力人与社会的和谐;重建精神世界,实现自我身心和谐。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与文化的概念辨析关于“社会和谐”内涵的界定:其一,从内涵看,和谐是关系范畴,社会和谐作为关系体系包含着多种关系,最基本的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关  相似文献   

8.
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延伸和拓展。党内在领导干部内部、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中央和地方、党员个体和党组织整体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对社会和谐目标的实现,具有引导、辐射和借鉴意义。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局部和谐带动整体和谐,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执政党自身的理论发展逻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渐进式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社会治理解决的不仅是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的问题,关键是重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经济转型要求政府与社会由高度的同和关系,转向合作、和谐与共治的关系;社会治理是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的重要纽带,体现了国家治理结构的系统性和协同性,面对中国的社会转型中社会与政府关系的深刻变化,社会治理需要构建政府与社会和谐的共治机制。  相似文献   

10.
对和谐文化的理论阐释,把握和谐的本质和特征,实际上就是把握从人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和谐关系到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这样一个由多级多层关系构成的关系结构。和谐文化建设具体体现为建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这三层关系的和谐;建设双重性的主动性和受动性相统一的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本质内涵和目的。  相似文献   

11.
戴萌睿 《民主》2010,(1):13-15
<正>建设和谐的社会包括两个方面: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意即人作为自然一分子,应与自然和谐相处,须秉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取用有度,保护环境。人与人的和谐,则意味着社会各阶层、不同群体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普遍幸福。我们认为,中国  相似文献   

12.
<正>实现社会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和美好愿望。社会和谐包括物质关系和谐与思想关系和谐。其中,物质关系和谐是物质文明建设的范畴,思想关系和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思想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精神上的贫乏比物质上的贫乏更可怕。思想是有差异的,既有性质的差异,也有水平的差异,还有能力的差异。这一方面决定了思想关系和谐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决定了思想关系不可能达到完全一  相似文献   

13.
和谐校院与“火红熔炉”、“共同价值”是一个辨证统一的整体。“火红熔炉”是党校行政学院存在于社会的理由,是党校行政学院社会角色、社会职能的最基本定位;“共同价值”是实现“火红熔炉”的校院社会角色与职能所必须具有的共同价值理念和价值文化;“和谐校院”是在“共同价值”引领下实现“火红熔炉”这个社会角色和职能的持续科学的发展实践。同时,我们也同在党校熔炉中生存、工作和发展,按照共同的价值追求,精诚合作,共创和谐校院。一、构建和谐校院是党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首先,我们要形成对构建和谐校院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实现社会和谐,则是在社会发展上的必然要求和奋斗目标。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等方面反映和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舆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和谐体现于利益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等方面。建设社会和谐,利益的和谐是根本,社会关系的和谐是目的。日常状态下,社会和谐更多地表现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的和谐上,也就是人际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文化和谐与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价值。认同主导文化,把握文化和谐正确导向;创新先进文化,引领社会和谐文明风尚;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开发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培育文化骨干,促进文化和谐辐射延伸;促进文化交流,抵御各种腐朽文化侵蚀。这些是当代知识分子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应该承担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7.
和谐人际关系是社会和谐的标志,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前提;如何认识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对于创新社会管理、激发和凝聚社会活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探索我国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应把社会质量理论的四个维度,即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融合到实践中。从社会质量理论来看,当前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充分影响了社会质量的经济保障机能;价值观念共享机制的缺失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凝聚力;社会关系的系统性排斥制约了包容性文化的建构;文化主体的参与局限阻碍了其权能的实现。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应多途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立综合配套的文化投入机制;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构建和谐文化的思想共识;促进多元文化认同,建设包容性文化;强化农民的自主意识,实现文化主体的增能与赋权。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我们围绕如何建设和谐企业,探索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共荣,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四个统一”。  相似文献   

20.
论贫富差距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富差距的程度与社会和谐稳定状况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国急剧扩大的贫富差距,已经并仍可能继续威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大公平优先的二次分配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安全阀”;畅通社会各阶层之间流动的通道;降低因“寻租”和“共谋”等滥用权力的行为造成的贫富差距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这一切不仅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保证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