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建立60年,青年的社会参与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历史时期的青年社会参与的历史轨迹表明,与人民同甘苦、与祖国共奋进,始终是中国青年社会参与的主旋律.总结建国60年青年社会参与的历史经验,对于促进青年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1949-1999:中国青年婚恋性观念的变动轨迹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50年,就其总体而言,是中国历史上青年的婚恋性观念变动最为引人注目的50年。伴随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即1966年以前的“文革”前时期;1966—1976年的“文革”时期;1976年“文革”结束以后的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人口及其文化变迁,青年的婚恋性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不同历史时期在有关青年婚恋性观念变动的定量研究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即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定量研究资料较多,而在此之前,尤其是“文革”时期…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在80年代表现出了近乎“狂热”的社会参与意识与行为取向。那么,到90年代,中国青年社会参与意识与行为的现状如何?它有何特点?影响青年社会参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994年7-10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协同北京、上海、广东、四川、贵州、河南等10省(市)团委进行了“中国青年发展状况调查”,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将调查的结果呈现于下:  相似文献   

4.
社会政治变迁与中国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学生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迁具有很深的影响。19世纪末以来,中国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可大体划分为四种模式、四个阶段。由于存在着多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突,社会转型期将充满着不稳定的风险。政府通过拓宽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公民教育,有助于降低社会转型期的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5.
曾志敏  宁悦 《青年探索》2020,(1):97-104
探索香港新生代青年对内地的社会心理演变历程是促进内地与香港青年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心相通进而实现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为基础,从历时态维度分析了香港新生代青年对内地的社会心理及心理动机的发展变化,从现时态维度分析了现今内地的发展对香港新生代青年社会心理的影响。本文认为,殖民统治的深刻影响、国民教育的缺失以及在内地的学习工作生活体验是影响香港青年对内地社会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提出应从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双向开放"新平台;完善政策保障;加强国民教育,开展有效引导等方面探索增强香港新生代青年身份融合的有效政策路径,进而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心相通与融合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1949中国社会     
著者所撰《后记》中录有刘志琴先生对该书的评价:“1949年在20世纪的中国是最蕈要的一年,这一年不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世界格局也发生愈来愈重要的影响,对这一年的研究却长期缺乏,尤其是民众在社会急剧变化中的反响和动向几乎成为空白。直至2000年1月1日第一盾1949年的中国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才有所改观。然而,对其社会状况的研究仍然滞后。这本书以贴近民众、贴近社会的视角,具体生动地阐述了战场内外的较量、看不见的战线、去意徘徊的文化人、千头万绪的社会问题、芸芸众牛的心杰和牛活方式的变革,再现了风云激荡的1949年。这是中华人民其和国成寺以来对这一年讲行综合研究并推向民众的第一部读物。”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不仅仅经历发展与繁荣,也经历风险与危机。不同的经历对于青年的成长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03年非典(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20年新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及其防控过程就是青年成长中的特殊体验。研究发现,这两场疫情对青年的成长成熟产生较大的影响,锻炼了青年一代的承受力,也提升了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具体体现为:一是青年投身疫情防控,成为参与治理新力量;二是青年理解严格管控,成为配合治理新力量;三是青年辨识抵制谣言,成为网络治理新力量;四是青年踊跃建言献策,成为治理发展新力量;五是青年借助科技防控,成为社区治理新力量;六是青年志愿服务拓展,成为治理合作新力量;七是青年围观社会直播,成为治理监督新力量。经过研究,我们获得几点启示:第一、青年关注是从个人安危到家国情怀;第二、青年体验是从惶恐担忧到临危不惧;第三、青年承担是从接受规则到倡导普及;第四、青年参与是从居家贡献到网络建言;第五、青年贡献是从自觉防控到治理创新;第六、青年成长是从脆弱一代到勇敢一代。  相似文献   

8.
张艳 《青年探索》2014,(5):92-96
当深化改革成为我国社会的普遍共识时,社会问题也随之被广泛关注。社会问题正在以激化的方式凸显,深化改革必须重视并解决这些矛盾,而解决的方式之一就是社会管理创新。浙江青年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历史过程中,能紧扣社会热点、关注自身发展,但是青年参与也存在缺主动性、缺机制体制、缺文化环境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可以从机制、环境、教育三方面来促进青年参与与社会管理之间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三十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已经自然延伸至进一步的"社会建设"和"社会认同"建设阶段.这种需要创新精神的"社会建设",将在传统的"国家"和"家乡"观念之间建立和强化一种"中间层面"的公共领域,从而让生活受到经济发展影响的中国公民,有更多的机会和责任感去参与工作与生活所在地的社会全面发展.积极引导和推动青年群体关注和介入当代中国内含深广的社会建设事业,可以强化他们的社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也有助于他们获得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0.
香港社会长期以来被人称之为“政治冷感”的社会,青年人一般对政治漠不关心,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参与程度都很低,传统的青年服务(工作)也以侧重于解决青年问题或满足青年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为其工作指向,以文康服务为主要的服务模式.然而,这种冷感的社会参与现状与传统的青年服务模式,在80年代受到了香港社会发展的猛烈冲击.  相似文献   

11.
青年从来是一个与民主议题紧密联系的群体,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涉及到两个根本问题:一个是社会政治民主,另一个是青年成长发展。从政治民主和网络社会的理论视角分析可知,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对青年,对社会政治民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网络参与的平等性实现了青年政治参与的主体地位,给社会民主进程带来了新的生机;网络的隐秘性赋予了青年政治参与的充分自由,推动着"自由、平等"等社会价值的建设;网络参与的快捷化使青年的社会活力得到充分展现,是对党中央"解放社会活力"倡导的具体落实;网络内容的丰富与参与动因的复杂推动着青年的政治成熟,促进社会民主政治环境的良性发展。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社会与青年共赢的积极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40年。社会结构性转型趋势、职业组织氛围和公共舆论的认知排序分别作为宏观、中观和微观结构性因素,共同形塑了各代青年人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我国青年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在相当长时间里,由于片面地受“阶级斗争为纲”的价值标准的支配,青年的政治生活活动往往表现出盲目狂热的非理性状态。这种非理性的政治生活方式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演变为所谓“红卫兵运动”,其政治热情和政治积极性受到扭曲,对于社会和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的中国青年政治参与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网络时代中国青年政治参考的状况,并把握其宏观发展方向和微观特征表象,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的分析、平等和能力需求等特征,在削弱传统政治控制的同时,明显拓宽了政治参与的内涵,网络时代青年政治参与时质量将有进一步提高。 网络时代中国青年参考政治的动因呈现出复杂性。这是网络时代政治参考与传统政治参与相区别的一大特征。特别是中国“黑客”(“红客”)的泛政治化趋向,应引起高度重视。 面对网络时代青年政治参考方式的变化,我国政府须积极应对,正确引导,以使其能与政治制度化相协调,进而促进中国政治的育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青年与社会互动的发展是政权过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社会管理方式变迁而产生的互动依赖性行为的过程。近百年历史变迁中的中国青年与社会互动的历程主要分三个阶段,分别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近30年、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近30年和改革开放以后的40多年。青年与社会互动的内在逻辑体现为青年社会化、青年组织化和青年的"非青年化"。正确认识青年与社会的关系、青年与社会互动的逻辑,从向度、深度和广度三个维度实现我国青年发展与社会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何虎生 《人民论坛》2012,(13):50-51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其成员几乎都是青年学生,当时黄兴31岁,廖仲恺28岁,宋教仁23岁,朱执信20岁,安徽籍会员孙桦只有14岁。正如孙中山所言:热心救国之学生诸君的功劳,实居多数。  相似文献   

17.
袁仄  胡月 《传承》2011,(13):9
制定服饰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开国后的大事,所谓改元易服。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服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未有明令服饰制度的时代。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是1949年10月1日。那天,毛泽东穿了一套中山装。据说那年春天,为筹备开国大典,有人问毛泽东典礼时穿什么?毛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平时最爱穿的中山装。恰巧,清理物资时发现了一块土黄色将校呢,质地很厚重。于是,一位手艺精湛的老裁缝用这块呢料为毛泽东缝制成这套礼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广州不少青年的发型发生了变化。总的趋向是“文革”以来流行的单调呆板的发型日益消失,多种新款的发型正在此兴彼伏地出现,处在不定型的探索阶段。这种变化作为青年审美观念的一种标志,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 人们很自然地首先探究,这种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我们认为,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青年社会组织有活力、敢创新,是推进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上海青年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融入协同治理思维,面对着"活动领域入基层、参与内容合需求、社会责任能支撑、共青组织善引领、网络媒体搭平台"的发展形势,但也面临着主体待发育、基层欠信任、关系待理顺、政策欠优化、平台不完善等挑战。进一步深化改革是保证青年社会组织社区参与的关键,要做到发育主体、形塑信任、凝聚共识、调整结构、完善政策、搭好平台,构建起平等协作的参与新模式,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青年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制造者和推动者。青年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动因主要源自于社会正义感、诉求利益、宣泄情绪、获得认同和从众心理。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青年群体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的心理需要,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呈现出轻信与质疑的矛盾性,网络表达带有随意性和非理性倾向,思想和行为易受暗示等心理特征。而关注负面信息的心理偏好、消极的刻板印象与心理归因、群体认同和群体极化、负面情绪感染、去个性化等,则是推动网络群体性事件演化进程的重要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