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中国的民间组织获得了暴发式增长,成为“全球结社革命的一部分”。民间组织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建构方式,使中国原有的组织化社会的社会建构体系面临社会组织化的社会建构体系挑战。两种社会建构体系共存的格局要求执政党善于利于好政党制度和民间组织这两种整合工具,尤其是要优化中国政党制度的整合功能,从价值、制度和组织三个层面实现对民间组织整合机制的有机衔接,从而实现社会自治与党的领导的最佳平衡。达到全面有效整合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多元社会已经形成。社会整合是多元社会中的重要问题。协商民主是解决社会整合问题的有效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协商民主在制度层面比较成熟的载体和形式,对我国社会整合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中国政党制度,激发社会整合功能对增强中国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政党制度与社会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社会整合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执政党的领导能力及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认为中国的政党制度从根本上提供了社会整合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政党是社会整合结构的主导性部分。在应对国家的存亡危机和超大社会的现代化变迁的压力中所形成的中国政党制度,在机构、体制、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具备高度的社会整合功能。当代中国执政党的结构在社会中形成了一个由核心向边缘逐渐扩散且相当周密的组织网络,这个网络的结构是非常有利于发挥政治整合功能的。因而,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以中国共产党为整合的核心,具有适应社会变迁的结构功能和整合政治资源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当代利益群体多元化与优化我国政党制度的整合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社会是否能够良性地运转和发展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是否能够获得协调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政党制度。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呈现出利益分化加剧 ,利益群体多元化。随着改革的深入 ,利益群体间的利益矛盾又空前复杂、社会冲突增多、政治资源的弥散性分布加大。这种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政党制度的整合机制带来诸多挑战。为此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必须在坚持自身整合机制优势的前提下 ,强化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整合中的核心作用 ,优化其整合政治资源的功能以及适应社会变迁的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6.
一个社会是否能够良性的运转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是否能够获得协调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政党制度。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呈现出利益分化加剧,利益群体多元化。随着改革的深入,利益群体间的利益矛盾又空前复杂、社会冲突增多、政治资源的弥散性分布加大。这种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政党制度的整合机制带来诸多挑战。为此,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必须在坚持自身整合机制优势的前提下,强化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整合中的核心作用,优化其整合政治资源的功能以及适应社会变迁的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分层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民阶级的分化;二是工人阶级的分化;三是知识分子阶层的分化;四是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社会分层的这种状况,给我国政党制度整合功能带来了重大挑战。认真分析社会分层对我国政党制度整合功能的挑战,积极重构我国政党制度整合功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阶级、包括知识分子阶层在内的工人阶级的分化以及新社会阶层的产生,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即利益整合功能、组织整合功能和意识形态整合功能构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9.
社会在现实性上是动态和发展的 ,任何社会的生存和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社会整合。“所谓整合 ,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 ,使各不同部分在保持个性特点的前提下 ,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整体。”① 整合“既能够使社会维持其作为社会系统的完整性 ,又能够使社会进入更高级的适应能力”② ,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政党已普遍成为社会整合结构的构成部分 ,但对中国的特定情形来说 ,政党还是社会整合结构的主导性部分。在应对国家的存亡危机和超大社会现代化变迁的压力中所形成的中国政党制度 ,在机构、体制、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具备了高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民间组织的兴起,越来越需要切实发挥好统一战线在协调关系、团结合作、化解矛盾等方面的社会整合功能,进一步夯实统一战线凝聚人心的民意基础和汇聚力量的社会基础,延伸党和政府的工作触角。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关于法团主义的研究主要围绕法团主义与多元主义的关系、新旧法团主义的争论以及法团主义的未来等问题展开。法团主义的内涵介于国家主义和多元主义之间。在国家主义和多元主义的分析中,政党与公民社会之间处于一种紧张关系,即何者为优先一直是分析两者关系的一个核心命题。而法团主义的意义在于突破两者何为优先的思考,并试图将两者作为一种整合的价值加以分析。根据其运行的主体来划分,法团主义分为国家法团主义和社会法团主义。在国家法团主义的典型国家中,政党几乎完全主导公民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在社会法团主义的框架下,政党与公民社会的地位则较为平等。  相似文献   

12.
现代政治生活离不开三大力量—政党、国家与社会,政党作为整合的主体,是国家与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承担着利益综合、利益表达与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职责。在我国,整合就是要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政治建设是其对自身的根本性整合,决定着所有整合的方向和效果并具有完整的逻辑体系。正确认识、深入探究该体系,有利于把我们党锻造成为政治坚定、组织稳固、能力过硬的现代化执政党,从而以政党治理促进国家治理,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在政党、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实现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人口庞大的国家,在市场、政策等人为风险和灾害等自然风险面前,运用组织化途径提高公民抵御风险的能力,不仅是构建整个风险分配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国家转变治理模式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公民社会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网络公民社会的产生与成长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我国的网络公民社会已由自在阶段过渡到自觉构建的自为阶段,社会影响力愈来愈大,对当前我国的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研究网络公民社会的成长历程,把握其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其影响以便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对于维护转型期的社会政治稳定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充分发挥了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同时,坚持和不断完善这一政党制度,对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政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出现的第一个现代意义的政党是孙中山先生组织的"中国同盟会"。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掀开了我国历史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新时期我国多党合作实现制度化、法制化。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选择,是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它是中国人民在经历了民国初年的多党制和国民党的一党制后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它是在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产生,又在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发展和完善的,是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党的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辉 《理论前沿》2004,(10):29-31
公民社会的兴起是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本文探讨了中国公民社会兴起的原因,分析了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执政党建设的影响,提出了公民社会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产生于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创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发展于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既有一个创立之前的结构定型过程,是基于多党竞争制和一党独裁制的相继失败而进行的新创造,又有一个创立之后的平台升级过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政党制度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跃升。它循着自己的历史逻辑不断生长,带给人们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