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裂,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一致,体现了人类所追求的客观合规律性与主观合目的性的统一。二者的融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且具有一定的现实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林国标 《湖湘论坛》2005,18(5):22-24
从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角度考察,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国家的思想文化建设活动。先进性也有着深刻的哲学与文化内涵。先进性是一种价值理想,内在地包含了人的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是人的一种自觉选择,体现了人的自主与自觉的意志;是一种历史的过程,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历史辩证法;是一种理想的道德境界,体现了新时代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3.
龙兴海 《求索》2007,(11):37-40
现代化作为蕴含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内涵的历史演变进程,其中包含着人的精神扬弃传统性、获得现代性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在其直接现实性上表现为人的精神生活矛盾;处于当前中国现代化境遇中的人的精神生活矛盾,突出体现为信仰冲突、理想冲突、价值冲突和文化消费冲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与化解这些精神生活矛盾,是推进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现代中华文明的必然要求;旨在引导人们解决其精神生活矛盾的社会导向,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一是必须把握好导向的目的性维度;二是必须把握好导向的统摄度与整个点;三是必须把握好导向解释系统的科学性要求;四是必须把握好导向的层次性与梯度性。  相似文献   

4.
喻文德 《求索》2007,(6):160-162
本体价值是一种作为其它一切价值的存在基础和最终依据的价值。它是一种价值承诺、价值理想和具有终极关怀性质的目的性价值。本体价值的建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和自我调节等原则。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当代中国的本体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代文明修身是指现代人自觉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和促使行为方式科学化的一种内求诸己的自我实现活动过程以及人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从人的本质来看,现代文明修身有利于人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目的性与规范性的统一,它必然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其价值取向。同时,现代文明修身是人的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下,现代文明修身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和全面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彭自成 《理论月刊》2003,42(11):41-42
理论创新应当做到审美自觉,因为人的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理论设计是一种“意象美”创造活动,智慧是创新主体所具有的美的精神形态,理论反思和批判是一种审美判断。美的本质在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理论创新是一种审美追求和审美自觉。  相似文献   

7.
杨铮铮 《求索》2008,(2):98-99
价值观念的构建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视角。一方面,以“小我”为目的,可以构建一种价值判断系统,得出的是西方传统的、建立在主客二分基本哲学立场之上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以“大我”为目的,也可以构建一种价值判断系统。从这一视角出发建立的价值观认为,包括人在内的整个世界即“大我”,是一个具有自我目的性的价值“主体”,人和环境都因为是“大我”的一部份而具有同样的内在价值。这种“大我”的价值观在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时,具有西方传统价值观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18,(4)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7条规定的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仅在立体维度上构建起党内监督执纪的金字塔类型,而且在精神指向维度上也期望党员干部自觉遵纪守法者众而违纪违法者寡,从而在精神层面、价值层面和目的性层面均具有丰富的法治意蕴。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民生问题凸显,信仰问题不断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一些人的精神世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危机。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现实生活,对当前新形势下国民的精神民生状态做必要的考察,以文化民生新理念在全社会重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0.
魏靖宇 《人民论坛》2013,(2):202-203
伦理是指人际之间符合某种道德标准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杆,具有明显的政治性、社会性、时代性、可传承性、行业领域性、地域特征以及实用性和超越性等诸多特点。针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日趋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缺失,普世伦理与普世价值成为人类需重新审视的又一个时代性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对党的意识形态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无产阶级执政党,党的意识形态创新必须遵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价值原则,切实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高价值目标。资本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 ,社会主义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付蓓  韦怀远 《人民论坛》2011,(9):212-213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民生问题凸显,信仰问题不断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一些人的精神世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危机。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现实生活,对当前新形势下国民的"精神民生"状态做必要的考察,以"文化民生"新理念在全社会重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功利主义盛行,道德失范与信仰危机并存,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日趋紧张。面对现代性道德困境和伦理问题,存在着多种路径或选择,汲取传统美德伦理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路径或选择。中西传统美德伦理是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厘定中西传统美德伦理的现代意义和价值系统,使之重开新生面,是我们解决现代伦理学各种理论争论,甚至解决现代性社会道德实践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真善美三重价值维度的内在统一。科学发展观"真"的维度,是指发展应具有合规律性,要把握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科学发展观"善"的维度,是指发展应具有合目的性,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科学发展观"美"的维度,体现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建设美丽中国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6.
推动历史发展的是动力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社会发展的是动力系统 ,这个动力系统的要素是由推动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和力量构成的。动力系统与一般系统一样 ,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动力系统的源泉是人的需求。人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其中 ,物质需求是主要的根本的 ,精神需求是物质需求派生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的科学性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统一,发展所体现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内涵相通,相互依存。马克思主要关注人类的命运问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期望通过工人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和道德评价标准,"忠"与人的修养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要求,"忠"又与其他的价值要求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的价值文化。在所有的价值规范中,"忠"既是一种最基本的要求,又是最高的精神价值存在,对一些人的敬仰乃至神化的关键一点就是其对"忠"的践行。"忠"是人人都必须遵循的标准,包括最高统治者,所以"忠"的主体和客体有时也要发生相互转化,应该说,这是中国"忠"文化的一大特点。而也正是由于"忠"本身的独特,使其构成了中国精神的重要内核。  相似文献   

19.
价值和真理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认识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和实现价值。认识的创造价值的目的性要求我们把围绕特定价值目标而展开的认识活动视为一个系统整体,它包括价值认识和事实认识两个基本环节。创价认识的整体性决定了创价真理同样具有不可割裂的整体性,它与对象的符合是价值与事实双重意义上的整体的符合。因此,价值真理和事实真理不是两种各自独立存在的真理,它们不过是创价真理的两个内部环节。  相似文献   

20.
被选举权从一种被选举的资格发展到“主张被选举”的权利,是民主深化的要求和体现,也是人民作为主权者“出场”的重要方式.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它是政治权利的典型形态,是手段性和目的性的统一,具有防御权和受益权的双重性质,对于启动民主、聚合民意、促进国家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培养政治人才和健全公民人格具有特殊价值.要充分实现被选举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