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大光 《侨园》2013,(12):18-19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蒸蒸日上,人们早已衣食无忧,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彰显个性化的生活消费和精神追求。在收藏界,五花八门的收藏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老百姓对精神生活的向往,通过自己喜爱的收藏,获得陶冶情操的最大满足。本文介绍给读者的就是一位松花石收藏大家——张俊秋。  相似文献   

2.
冯婷 《学理论》2010,(18):100-100,102
近年来自由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儒家思想也十分提倡自由。它把自由建立在人性善基础上,价值取向上倾向于获得内在精神自由,在对待自然上倾向于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西方传统文化中的自由观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侧重于获得现实的个体自由。由于科技化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彰显,所以特别崇尚科学理性。二者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在追求社会和谐发展的当代,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西方的自由观并积极探索中华文化中的自由精神,发挥自由在当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人精神生活质量内涵的理性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是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人们利用其所拥有、选择、追求和创造的精神资源,不断满足与超越自身精神需要所呈现出的文明程度和精神状态。精神生活质量的现代内涵必须反映精神生活的全面性,凸现精神生活的有序性和研究精神生活的不平衡性。这样才有利于打破个体精神生活中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的阻抗,近而克服精神生活的依附性,提升现代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0)
培养高职学生的幸福能力要从对高职学生的道德培养入手,道德之于幸福就像法律之于自由一样,只有我们拥有道德,我们才能收获幸福。我们要用道德来约束人们物质生活中的欲望,物欲不是无止境的;用道德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需要道德的支撑,缺乏道德的精神生活是匮乏的。  相似文献   

5.
毛婷婷 《学理论》2023,(1):16-19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下对共同富裕理论的深度阐述与重大发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包括:是人精神方面的需求,是个体对精神生活享有状态的呈现与衡量,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价值追求。目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存在的问题有:物质生活富足与精神生活富裕不相协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现象对价值观的侵蚀;精神资源的长效动态供应机制不足。因此,加强物质生活富足与精神生活富裕协调发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精神生活的引领作用,提升精神文化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水平,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切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2)
庄子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是道家学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传统的中国哲学中庄子的生态美学具有独特性。庄子通过对人间苦痛的感受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从而产生了自己的生态美学思想。"道"是庄子生态美学的最高范畴。庄子主张顺从自然、敬畏自然,并且超脱自然生命,从而到达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庄子的思想充满了生命的情感,他主张遵循自然运行规律,并且推崇无为无功,执着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美感。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哲学在当代创新中存在的知性化倾向,提出哲学精神是哲学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最精致表达,是对科学精神的超越。哲学发展一定程度上离不开科学精神,但简单地以科学精神代替哲学精神,却是当代哲学被知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永葆"爱智慧"风范的精神品格,哲学精神主要包括追求纯粹、反思批判、高扬自由等内容。哲学的创新恰在于哲学精神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赞扬之声不绝于耳.表面上看似乎理所当然,但深入思考并不那么简单.对于“独立、自由”这样的字眼不能抽象地理解,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把日常生活中的含义与其政治伦理内涵区别开来,才能正确理解其真正含义.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他抵制自己所不赞成的精神和思想的一个口号.在近年来宣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眼中,似乎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没有这一精神和思想,只有不赞成马克思主义才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生活质量是近年来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但是精神生活质量的内涵及衡量指标等问题却较少为人关注,因而一直是十分模糊的。文章通过对精神生活和质量概念的分析,提出了精神生活质量的概念,并根据概念选取了精神生活的功能特性、精神生活要求、精神发展程度、精神感受作为衡量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四个主要指标,以全面、和谐、自由作为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王斯斯 《学理论》2014,(7):77-78
"俭以养德"实质为生存论向心性论的转化,是有觉性的道德主体的道德修养方式。如把它作为一精神现象加以考察,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与层次:其可行性为人类追逐自由本质所决定的,实现途径是处理自然与精神、经验自我与超越自我关系。它真正意义并不是简单地否定欲望,或是被动性服从说教,而是完全符合人性本质的。  相似文献   

11.
程春凤 《学理论》2010,(13):72-73
自由是人类永远不息的追求。在对自由的探索中,中西哲人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自由观。两种自由观都有自己的可取之处与偏颇之处,在追求社会和谐发展的当代,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西方的自由观并积极探索中华文化中的自由精神,发挥自由在当代社会中的正向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2.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具有紧密的逻辑关联,它们对于塑造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精神品格和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人民群众是精神生活的创造者、参与者,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让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共同参与、共同享受精神文化发展的成果,从而使之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中发挥“普惠-共享”、“纠偏-凝聚”、“维系-升华”的功能。在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过程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必须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良好社会心态、核心价值观引领三重维度优化上述功能,切实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杨慧芳 《学理论》2014,(23):69-70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了质的蜕变,人们消费追求不仅仅局限在工业化时代的物质饱感,而倾向于追求新时代下的精神饱感。人们开始追求欲望的满足和角色转换的幸福感,企图通过旅游来完成自己"梦"的真实实现。洛阳文化厚重,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通过分析现今洛阳文化旅游资源,总结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建设性设计迎合旅游者心理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在《新世训》中对道德、理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殊,提倡不违反道德规律的生活,同时注重道德与非道德的生活教训,在大学生德育面临困境的当下值得现代人深思,应该用中庸的方式追求功利,控制欲望和情感过理性的生活,用无为的态度对待学业与人生。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认为,现实生活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的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体;在现实生活中,人以人的方式不断追求着人的生存与发展价值,从而使生活成为人之为人的特有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价值诉求在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仙凤 《理论视野》2023,(11):59-64
构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是推动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依据党和国家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擘画、马克思的需求理论以及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和实际,确立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层框架,又根据系统观念、层次分析法,细化分解目标层为若干准则层,最终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相关文本进行分析,筛选优化出具体指标层,形成由目标层3项、准则层11项、操作层40项组成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以期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提供方向指引和测度标准。  相似文献   

17.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节制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的行为,把精力和智慧集中在莱一项或几项事业上,并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取得成功。如果能够这样做,人们常常会称赞这个人有志气,而要是放纵自己的欲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难免要被看作庸人。在中国古代,判断一个人有无大志往往看他对金钱美女的态度,对金钱美女的欲望被认为是最需要节制的。比如,范增对攻破咸阳后的刘邦这样评述:“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也。”有些功高盖主的权臣,为了向皇帝显示自己胸无大志,常常故意买地置  相似文献   

18.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是人的本质需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引领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道德要义、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道德通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道德胸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道德旨归,在主体层面、理念层面和实践层面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精神生产的扬弃与超越,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品格与精神境界。在扎实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当代中国实践进程中,需要拓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全球视野、突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诉求、强化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共识凝聚,进而使全体人民在先进文化的牵引、浸润、形塑中寻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法海寺壁画为明代壁画之最,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它借助宗教题材的描写,表现了民间世俗生活,对人性自由与解放的描绘有了大胆的追求与回归,将东方的人性美推崇到极至,综合地反映了东方艺术的创新精神与传统人文主义的精神超越。它成功地开拓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传统壁画创作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内容的系统观点和看法,是每个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支柱和动力所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赠给我们关于个人自由、价值、个性以及道德进步等启蒙理想和意义系统。然而,在启蒙理性和资本逻辑的结合下,现代社会在促进人的进步和提升人的自由的同时,却将个体推至无以复加的程度,个体成了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独立存在物,个体的行为丧失了任何外在的禁忌,导致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其排他的个人主义文化和行为方式。现代性文化将自我实现作为生活的主要价值,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放纵和利己主义将道德理想只是当作理性不可能改变的欲念投射。在资本的渗透下,现代性文化实践着一种正在彻底堕落的启蒙理想:个体成了自我实现、自我忠实、自我定义、自我创造、自我占有和欲望至上的存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