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大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命运共同体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战略、"2+7"战略等。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首先是生存、安全共同体,其次是发展共同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侧重于以海洋航路为骨干和线索,辐射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战略  相似文献   

2.
正一、航运外交的法治合作基础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东盟国家时倡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  相似文献   

3.
<正>一、航运外交的法治合作基础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东盟国家时倡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由此可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非中国传统海上丝绸之路的延续,更是迥异于西方掠夺称霸的海洋观,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导构建的是新型国际合作观与海洋观,其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以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价值导向以及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在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和东盟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为古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合作倡议,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为特色,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提出4  相似文献   

6.
正"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同年10月,习近平在印尼参加APEC会议期间又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东连活跃的亚太经济圈,西接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拥有巨大的资源和市场。为抢占先机,搭上国家战略的"顺风车",国内诸多省区市纷纷提出自己参与一带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在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建设的重点区域就包括东盟地区,这将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水平,中国在与东盟的区域合作中也会更积极的展现自身的角色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在与东盟区域合作中的角色定位,论述中国在东盟区域合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如果说"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南部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补充的"冰上丝绸之路"给北方地区的发展带来了绝佳契机,对于俄罗斯及"冰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其他国家也是新机遇。早在2015年的中俄总理第二十次会晤联合公报中就出现了这样的表述:"加强北方海航道开发利用合作,开展北极航运研究";到第  相似文献   

9.
正在由商务部、联合国工业与发展组织、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合作、发展、共赢——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专题论坛上,泉州、福州、漳州和厦门四座城市的领导参加了此次论坛并一同分享了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成功故事,以及如何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2)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自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以来至今已三年,这三年间"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迅速。然而,这一战略名称并非是我国所专有的,早在1999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就有了以"丝绸之路"命名的战略计划,并且直到现在美国在中亚都实行它的"新丝绸之路"计划。面对中美在中亚的战略重叠,想要实现合作共赢、求同存异必须认真比较双方各自的战略构想,为双方合作发展提供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1.
正自中国领导人2013年10月提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后,国际舆论立即对这一新提法产生浓厚兴趣。2014年月12日,中国外交部将这一概念阐述为"加强海上互联互通以及发展海洋经济"。有外媒据此将这一概念形容为,中国欲在世界市场上"重新包装"。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当地时间13日发表香农·蒂耶齐的署名文章称,起初,"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专门针对东盟提出的。但是,中国与斯里兰卡高官会晤期间也提出这一  相似文献   

12.
正"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该倡议提出的主要目的为促进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深入合作,共同发展。其更加开放的政策与态度为我国外贸行业的发展带来全新机遇与挑战。本文结合"一带一路"发展的已有经验对"一带一路"倡议在我国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引起各国舆论和专家学者的热议。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各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助于加强中国与沿岸国的政治、经贸和文化联系,同时对于增进国与国之间理解、缓解分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悠久历史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于两千多年前,可分三大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  相似文献   

14.
正"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亚欧非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它开拓于陆上,又发展于海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文明传播之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在特定政治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兴起是东西方先民互为推动、双向努力的结果。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希望发掘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特有的价值和理念,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  相似文献   

15.
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建设经济贸易强国的重要战略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东盟国家时倡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开放水平,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全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动因应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形势变化,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打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3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接受东盟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两者共同构成了既不同于古代中国丝绸之路,也不同于当代美国新丝绸之路的当代中国新丝绸之路区域发展战略。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  相似文献   

17.
王毅 《理论视野》2014,(5):33-35
在打造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江两路"国家战略中,重庆地处交汇枢纽,肩负重要历史使命。只有把握机遇,找准方位,才能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了与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一带一路"战略一经提出就得到国内外的热烈响应和支持。"一带一路"作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与各国共建"命运共同体"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注定会对中国和世界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对于"一带一路"战略,尤其是背景的分析是必要的,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早在2013年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即"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旨在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生机活力,推动亚欧非各国的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该倡议包括建设以福建为核心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加强沿海港口城市建设,利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9)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设计。民意是影响战略推行的关键因素,但在东南亚地区为倡议获取民意存在诸多阻碍。从东南亚华侨华人视角出发,根据东南亚华侨华人本身的特质和现实发展这两个维度,探析东南亚华侨华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民意构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