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曲畅 《学理论》2010,(29):97-99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网络传播中起着历史性重要的作用。当今因特网及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使网络传播的新特征越来越在网络中、生活中、工作中有所体现,它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使人们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它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推动作用。网络是一种传播媒介,但它与大众传播媒介不同,它是以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为基础,整合发展了大众传媒的传播技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播优势的。着重从传播技术和手段、社会功能以及媒介发展三个角度分析网络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2)
基于完善的互联网技术支持,在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介形态更加丰富多元化。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信息媒介中的受众群体角色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们既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也是新闻内容的生产者与制造者,并且逐步融入了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各环节。在近年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微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信的出现不仅拓展了公共信息传播的路径与渠道,而且大众还可以及时获取相关新闻信息,并在较短时间内增强公共卫生事件曝光度,可见微信传播特性在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公共卫生事件、微信用户、微信传播特性及其在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的作用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目前微信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何有效发挥微信传播特性在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微博的裂变式加速发展,作为在信息传递中扮演着两级传播主要角色的"意见领袖",以其汇集大众传播、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于一身的优势,正越发深刻影响着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受众即广大网民的内心世界、价值观念及其行为走向。  相似文献   

4.
媒介通过构建社会话语体系,搭建公共舆论平台,塑造主导文化传播的共享意义等方式,不断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转化为社会个体的认知理念和价值共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众传播理论为基本视角,针对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主要问题,系统地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媒介传播的主体、受众、方式、内容、反馈五个方面探寻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重塑政府形象运动,使政府形象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政府形象传播也成了世界性的竞争。中国加入WTO后,在吸引外资和遵守贸易规则的要求下,不断地优化政府形象传播,塑造高效、民主、透明的政府形象。应用大众传播是一个国家政府形象传播的重要策略选择,中西方在应用大众传播存在差异,就在比较中西方政府形象传播策略选择,特别以用大众传播为例,分析中西方的差异,从而获取有益于我国在政府形象传播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列宁思想随着十月革命而传播到中国,列宁的生平活动为中国思想界所熟识。在五四时期的"社会改造"语境中,列宁思想的早期传播为中国思想界提供了"社会革命"思想、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及民族与殖民地理论。列宁思想得以在中国传播并发生影响,既有中国业已存在的新式知识分子群体、五四时期"社会改造"的迫切需要及五四运动的有力推动等内因,同时也有苏俄政府发表加拉罕宣言和苏俄及共产国际帮助下建党实践的影响等外因。中国思想界在列宁思想影响下得以进一步发展,兴起了研究十月革命及学习和研究列宁的高潮,扩大了列宁和苏俄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并且也在实践上推进了"以俄为师"道路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媒体的新生力量,微信以其独特的"语音对讲"、"手机群聊"、"LBS"等功能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微信传播在带来诸多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本文利用内容分析、实证分析、定性、定量等研究方法,介绍了微信传播的"5w模式"和特征,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微信受众进行分析,指出微信传播对大学生受众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董甜  包国强 《学理论》2013,(22):178-179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三农"政策的推广深入,媒介传播进入农村区域。手机、网络、报纸为主要传播媒介手段,再进一步推广社会、政治、文化的精神层面提升农村整体水平。在目前文化推广层次上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和缺陷。从媒介利用最大化造福农村区域,试分析当今农村媒介传播现状问题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姜文姬 《学理论》2010,(1):144-146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信息传播事业是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一部分,历来都被统治阶级所掌握,清朝也概莫能外。但是面对清政府的言论出版之禁,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们冲破了种种舆论枷锁,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方式,将自己的宗教思想、革命理想及纲领政策等传播出去,在革命进程中起到了教化思想、宣传动员、提供新闻信息等作用,为我们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一个横断面,也为传播学中的媒介发展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内容。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会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意识形态的生产方式与传播机制,网络意识形态的感性化传播已经成为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议题、算法与编码的资本驱动,媒介、网民与社会的主体互动,技术、文化与权力的现实运动,凸显了网络意识形态感性化传播机制的重大变化。网络意识形态的感性化传播通过"质询、赋权、资本运行"的方式影响着社会价值体系和权力结构,并日益成为关乎社会治理的重大现实问题。鉴于此,优化议题设置模式、完善网络制度建设、构建媒介素养教育、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是当前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中的精英传播及其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旭峰 《理论探讨》2012,(4):159-163
传播学视野下的乡村治理,除了宏观层面上的大众传播与组织传播的探讨外,乡村社会中特有的底层干群关系及其人际沟通是经常被忽略的一种治理方式与沟通途径.本文从微观角度对乡村治理中体制内外的精英与农民之间沟通博弈与互动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正确理解和解释乡村精英在此互动过程中的角色、机制、规则与意义,将有利于突出和发挥乡村精英在乡村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方公共外交是政府"大外交"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传播方式。西方公共外交的传播方式培育了强大的思想智库,传播了西方价值观,适应了地缘安全需求,确立了西方文化的比较优势,提升了国家软实力。但其单边主义的总体外交、说教式的单项信息传播方式以及文化霸权语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共外交的传播效果。西方公共外交传播方式对当今中国公共外交有着重要启示:坚持防御性公共外交传播模式,准确把握政府角色;运用双向传播或多向传播的对话传播方式,转变话语体系;营造多元化公共外交传播主体格局,培育智库、市民社会以及非政府组织;加强公共外交传播平台建设,开展国际教育与文化交流;创新公共外交传播手段,抢占大众媒体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各种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交织的社会背景下,提高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而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来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现提供传声筒。但是,在市场化大潮的冲击下,当前大众传播媒介正逐渐走向娱乐化、低俗化,使马克思主义中心话语权功能减弱,因此,研究在大众传媒视域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现,完成转型时期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以生物工程为主导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勃然兴起。每一次科技革命浪潮,无不引起产业革命和生产力革命,推动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回顾苏东的历史,着眼中国的...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34)
从微信产品的特点着手,剖析用户行为特征,并对用户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了微信能够扩大传播社会热点事件的条件和原因,通过实例说明微信传播社会热点事件的特点,分析了其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传播的影响力问题,运用伦理学原理分析了其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并从不同层面提出了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关于媒介批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羽 《理论导刊》2008,(3):40-41
媒介批评是通过公开的形式对大众传播媒介内容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的判断和评价.如果把解读新闻作为媒介批评的范畴支点,不免显得有些狭窄.如果将电子媒介或电视作为批评对象,不妨就将此类媒介批评命名为"电子媒介批评"或"电视批评",将其作为媒介批评的下位批评系统,可能更具特色.媒介批评所关注的是大众文化的生产与传播,而并非就是高雅艺术.  相似文献   

17.
以往的"科学普及"模式的科学传播,是一种以理论优位为核心的科学传播模式,传播者将科学视为纯粹的知识,而将受众视为千人一面的整体。20世纪末,英国学者对科学普及的弊端做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替代性的"公众理解科学"方案,强调公众与科学的关系的本质在于理解科学。这一模式,依然将科学视作一种知识,而理解科学的目的依然仅仅是知晓科学知识。随着实践论科学哲学的兴起,实践论本身包含了对科学传播新的理解,以及在实践思想下,公众在科学实践中所处的地位的思考。实践论科学哲学认为,公众在科学形成的过程中扮演了形塑科学的重要角色;在科学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在其转译过程中积极地参与了进来。从而为重塑和建构实践论科学哲学视野下的科学传播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不讳地说,自从有了马列主义并逐渐在中国开始传播之后,某些中国人对两个有严格定义的名词概念——一是"无产阶级",一是"无产阶级解放",在解义上大都倾向于粗疏,近乎习惯地进行了俗解。亦即:将具有鲜明大工业生产者属性的"无产阶级",泛泛注解为"穷人";将具有生产力革命、生产关系革命深刻内涵的"无产阶级解放",随意浅化为"穷人翻身"。由于认识上的模糊和理论上的草率,  相似文献   

19.
智媒时代信息形态和传播模式发生颠覆性变化,促使伟大建党精神传播主体、平台、内容、样态以及受众呈现新特征,同时又使专业宣讲人员主导权、官方媒介平台引领力、传播内容针对性、传播话语吸引力、传播效果评估精准度等面临新挑战。面对智媒条件下伟大建党精神传播的新特征、新挑战,要以专业宣讲人员引导全民参与传播,以官方媒介为主体并向全媒体拓展,以人工智能助力传播内容智能推送,以话语创新推动传播话语有效转化,以大数据提高传播效果评估精确性,探索智媒时代伟大建党精神传播创新的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20.
"非语言表达"是除语言之外的传递信息的形式,它对于电视媒介的传播方式、观众的接收方式及传播效果都有着重要影响,其运用的广泛程度和重要程度完全不微于有声语言,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给电视媒介带来空前的压力,对于电视媒介传播主体的节目主持人来说,不仅要通过与观众有声语言的信息传播,更要通过屏幕形象、动作形态、空间语言等等,形之于声,产生完美的视听效果,而这种效果只能诉诸于与视觉、听觉有关的非语言符号来强化和补充。因此,要树立个性鲜明的个人风格,吸引并引导受众正确地解读信息,真正收获最佳传播效果,对"非语言表达"的理解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