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知》2018,(11)
正丝路文化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的。因此,涉及影响当代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古丝路文化,自然会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笔者将中国古代几大丝绸之路发展史进行梳理,试图澄清当前学界关于"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混乱运用。一、影响当代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乃至东西方的古代丝绸之路1.西北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  相似文献   

2.
二千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古丝绸之路,史称“凿空万里”第一人.如今,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古丝绸之路上,又开凿了一条新的高速信息通道——西兰乌光缆.西兰乌光缆东起古城西安,西至乌鲁木齐,全长3100多公里,是  相似文献   

3.
正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东方学家李希霍芬在巨著《中国》首卷中,首次将"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称为"丝绸之路",从此这一概念广为传播。近百年来,经不同时期不同学者不懈的努力,"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个相对于"陆上丝绸之路"的独立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接受。不同历史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包括南海起航线和东海起航线两条干线,它穿过东  相似文献   

4.
王元 《各界》2012,(12):34-37
西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的一天,三名疲惫不堪的旅人走进汉帝国京师长安的大门,到未央宫伏阙上告,出使西域的张骞、堂邑父,带着张骞的匈奴老婆回来了。  相似文献   

5.
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到元、明、清著名的"东学西渐",汉语就开始了她迈向世界的步伐。从儒家、道家、法家思想到新世纪中国的蓬勃发展,从国粹京剧到迈向世界的中国电影,从《诗经》到《鲁迅文集》等等,东方情调已经成为世界对中华民族认可的一种带有浪漫色彩的评价。那么在中国伟大的邻邦——俄罗斯,汉语、汉文化对她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6.
李婵娜 《学理论》2010,(21):164-166
石榴的引入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西域交流史。石榴在晋以后的文献中基本认为是张骞引自安石国。石榴在3、4世纪之前的文献记载中没有什么记录,安石国这个国名也没有见于正史中,这决定了它传统说法疑点重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均没有机会从安石国带回石榴。文章通过文献考察推证、借鉴,前人经验,找到安石榴的真正入华历史——石榴是由张骞之后的使者从安息国带回汉地。  相似文献   

7.
正西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86年)当政时,华夏族的精美丝绸从都城长安(今西安),经河西走廊、新疆(古称西域),运往中亚与欧洲大陆售卖,首开亚欧丝绸之路的商贸贩易。三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战乱,使丝绸商贸活动时断时续。至隋唐时,中国大统,社会大发展,中西亚欧丝绸之路贸易再度兴旺发达,特别值得重笔书写的是在唐朝古丝绸一  相似文献   

8.
正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很早就开辟了。早期人类的物质文化活动,各民族致力于与其他民族交流交往的努力,都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形成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还有周穆王西狩、波斯的"王家大道"和亚历山大东征等这样规模宏大的事业。因此,在汉代以前很久,丝绸之路就已经存在了,并且已经在东西方的交往中,在世界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人们通常讲"丝绸之路"的开端,都是从汉代张骞通西域开始,他的"凿空"事业居功至伟,标志着"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  相似文献   

9.
林晨  王安 《瞭望》1992,(44)
火车、汽车盘桓在高峻的乌鞘岭上,就如同在戈壁、草滩上踟蹰的驼队、牦牛。 走古丝绸之路经兰州东渡黄河进入河西,乌鞘岭乃第一道天险。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唐代高僧玄奘印度取经,都取道这里;古来征战,胡人掠地,汉将拓边,这里也是进退取舍的天然雄关。 翻越这座雄关就是闻名天下,一马平川的河西走廊了。这是一块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一二百公里的狭长平缓地带,因南有祁连,北有合黎、龙首,使其处于两山夹峙之间,故有“走廊”之称。  相似文献   

10.
朱鸿 《民主》2014,(11):46-48
<正>张骞与丝绸之路认真推究,便会发现张骞所受任务,只有一次是圆满完成的,其余都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汉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大将军卫青出定襄伐匈奴,以张骞曾久留匈奴之中,了解地理,知道水草丰美之处,委为校尉。随大将军打仗,他起到了导向作用。汉军大捷,张骞立功,被封为博望侯。张骞的一生,这是最光荣的岁月。将军李广素不得意。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张骞与李广同出右北平击匈奴,遗憾李广为匈奴所围,损失惨重。张骞  相似文献   

11.
正丝绸之路首先是贸易之路著名的"丝绸之路",最初就是为了国际性的丝绸贸易而由商人们开辟的。中国自古以来就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有着频繁而发达的贸易关系,而丝绸之路则成为跨文化贸易的大通道。历代中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海外贸易,把对外贸易作为重要国策。它们驻使西域,遣使南洋,招徕互市,在海外贸易方面实施重要举措,积极发展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12.
甘肃不甘     
甘肃有着辉煌的历史.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张骞凿空西域,古丝绸之路横亘东西;"一五"期间,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布局于此,时人以到甘肃投入轰轰烈烈的建设工作而为荣…… 改革开放以来,受各种因素掣肘,甘肃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目前,甘肃经济总量徘徊在全国倒数第5位,人均GDP仍在全国倒数.  相似文献   

13.
卫东 《瞭望》2001,(51)
今年8月8日,我国最大的葡萄酒生产、销售企业——张裕公司与法国最大的葡萄酒生产、销售企业——卡斯特公司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合作的第一项实质性内容就是建造中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占地2000亩的张裕葡萄酒庄园。 其实,我国葡萄酒的历史由来已久。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引进了西域的葡萄在中原地区栽培,并引进了酿造葡萄酒的技术,葡萄酒便产生了。唐朝是我国葡萄酒酿造史上辉煌的时期。宋、元、明、清以后,葡萄酿酒逐渐衰落。直到1892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2)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自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以来至今已三年,这三年间"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迅速。然而,这一战略名称并非是我国所专有的,早在1999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就有了以"丝绸之路"命名的战略计划,并且直到现在美国在中亚都实行它的"新丝绸之路"计划。面对中美在中亚的战略重叠,想要实现合作共赢、求同存异必须认真比较双方各自的战略构想,为双方合作发展提供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刘宽忍 《民主》2015,(2):14-16
<正>早在我国西汉时期,就有一条东起长安西至地中海,横跨亚欧大陆的商道,叫"丝绸之路"(简称"丝路"),这个称呼最初出现在一位来过中国6次的德国地理学家里希霍芬所著的地理书籍《中国》(1877年)中。该书在第一卷后半部分详细记述了东西方交通的历史,并首次将这条东西干道称为"绢之道"。后经德国人赫尔曼所著的《中国和叙利亚间的古代丝路》(1910年)定名为"丝绸之路",也就是今天欧、亚商贸和文化交  相似文献   

16.
正自中国领导人2013年10月提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后,国际舆论立即对这一新提法产生浓厚兴趣。2014年月12日,中国外交部将这一概念阐述为"加强海上互联互通以及发展海洋经济"。有外媒据此将这一概念形容为,中国欲在世界市场上"重新包装"。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当地时间13日发表香农·蒂耶齐的署名文章称,起初,"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专门针对东盟提出的。但是,中国与斯里兰卡高官会晤期间也提出这一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早在2013年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即"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旨在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生机活力,推动亚欧非各国的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该倡议包括建设以福建为核心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加强沿海港口城市建设,利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4,(20):18-19
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为广西,始于秦汉,兴于唐宋明。海上丝绸之路有过辉煌的历史,尤其郑和下西洋更是谱写了中国海外交往的美好篇章。公元1405~1433年,郑和7次率领船队,输出中国的丝绸、瓷器、铁器、农具、茶叶等产品,也输出"和为贵"的中华文明。郑和至今仍受到东南亚人民的广泛尊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推动东西方友好交往,促进商贸往来和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19.
正一、航运外交的法治合作基础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东盟国家时倡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  相似文献   

20.
正一、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优势及其面临的挑战(一)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优势1.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丰富的历史遗迹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和平、财富与文化交流之路。在先秦至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向亚欧输出丝绸,输入香料和珠宝的商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输出陶瓷和茶叶,输入象牙、香料的商路。明清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是输出中国瓷器、茶叶、五金,输入白银、香料的商路。所以海上丝绸之路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