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党的执政与治国两种能力建设相贯通。从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显示了党的建设发展思路的战略演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国家治理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既体现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制度建设的关系,又体现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与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的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排下,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与全面领导是连在一起的,执政与治国两种能力具有不可分离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执政与治国两种能力既有区别又相联系,两种能力建设相贯通有其内在的机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展示了“中国之治”在人类历史上世所罕见的国家成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部署,为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国之治”新辉煌提供了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2.
陈家喜 《团结》2014,(1):40-42
一、国家治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转型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不仅为中国未来发展设定了方向指引,同时也蕴含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重大转变。在新社会背景和执政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开始更加注重从现代治理理念出发重构党的执政思维,注重从一元执政到一元主导和多元参与;从一党治国理政到社会协同参与的执政机制转变。因此,国家治理不仅是中国全面改革的目标定位,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思维转型。  相似文献   

3.
从学理逻辑而言,政党执政方式指政党获取、运用和监督国家政权尤其是中央政权的基本方式;从实践逻辑而言,政党执政方式是执政主体、执政客体及二者的连结共同构成的有机体系,也是政党的执政本质、执政职能与执政环境等要素系统运动的必然结果。中共的执政方式的现实转向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其执政理念逐渐聚焦到构建依宪执政的制度路径,民主与法治也日益成为党的执政方式改革的核心方向。  相似文献   

4.
《科学社会主义》2021,(4):105-112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其内嵌于中国国家治理之中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和现实逻辑。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转化有着复杂的内在机理,既需要制度支撑,也需要组织载体。民主集中制是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形成和完善的决策原则,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高效运转的制度内核,同时为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提供强大的组织支撑,集中体现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中国逻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构建"一核多元"的国家治理模式,贯彻以人民为主体的国家治理理念,提高以执政治国为重点的国家治理能力,健全强化制度执行的国家治理监督体系,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0,(9)
道德和法治同属于文化范畴,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领导和治理十四亿人的社会主义大国,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领导水平,治国理政要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进行,国家安全是中国发展的重要保证。要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2)
科学执政、文明执政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基础是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原因,确立科学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是加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家治理现代化迫切要求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是增强国家治理现代化主体的前提,是党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党的执政能力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经济全球化催执政环境的不确定性的挑战,二是政治民主化浪潮的挑战,三是社会结构深刻转型的挑战,四是党自身状况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从加强政党自身治理、优化政党执政方式、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四个方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主题,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治理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也是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十分重要的任务。完成好这一使命和任务,一要积极打造正确、先进的执政理念,使干部队伍努力做到为民执政;二要牢固树立法治、制度、规范意识,努力实现依法执政;三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理论政策水平,促进和保证科学执政;四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打造各级干部良好的政治素质、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改进和创新党的领导方式推动的一场国家治理革命,是传统国家管理向现代国家治理的转型,是法治、市场、行政、道德多元治理方式的有机融合,是党的领导方式、国家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的系统化、联动性变革,是"五位一体"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综合覆盖和协同贯连,是兼容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义的治理价值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着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生需求,全方位改进党的执政理念、方式以实现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这要全方位、系统化、深入性地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武斌 《民主》2003,(10)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中共中央依据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的一项新要求,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一项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的成员,我们要深入领会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一课题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党为师,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切实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参政能力和参政水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我们的贡献。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主持人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充分体现了党对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着力凸显了党的执政逻辑与社会治理实践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所在。为此本刊开设"城市基层治理研究"专题,以探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困境,分析其原因,找到城市基层  相似文献   

12.
庞丽娟 《民主》2015,(1):10-11
<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和部署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内容涉及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司法改革等各个方面,我认为这是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进一步具体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内容十分丰富、深刻。下面,我谈几点认识:一是依法治国是当前社会发展和中共执政理念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依  相似文献   

13.
夏振宁  张建霞 《学理论》2013,(19):158-160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党的建设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党能否不断保持发扬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政本领,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安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讲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  相似文献   

15.
胡伟 《理论与改革》2020,(2):150-159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为此,要把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嵌入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制度框架之中,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机统一起来,把“为人民执政”和“靠人民执政”有机统一起来。其前提是澄清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知行合一的前提下不失时机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领导小组"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建立起来的一项极富中国特色的体制机制,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机制,是凸显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机制,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机制,是体现科学决策和科学施政的重要机制,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政治稳定性、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以及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宪 《民主》2005,(5):10-13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中共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出具体部署。这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方式不断进行自我调试,更好地面对挑战、走向现代化政党的必然选择。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自己建设成为适应21世纪要求的参政党,加强自身参政能力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面就此谈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任何政党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政党自身的文化及其对文化的理解,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着眼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住关键的政治文化制约因素;培厚良好政治文化土壤,"清"和"补"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19.
国家能力的集中体现就是一个国家的制度能力,中国叠加转型的社会发展际遇与现代化发展诉求迫切要求国家制度能力的提升。国家制度能力基于制度类型主要指制度构建能力、制度实施能力、制度更新能力、制度导向与选择能力等。国家制度能力提高既是现代国家成长的需要,又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选择。制约国家制度能力提升包括利益结构、政府治理结构、政府组织及官僚体系、地方政府能力水平等因素,国家需要从转变治理理念、改变政府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进行现代国家制度建设、提升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等方面来夯实和提升国家制度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1.从"管理"到"治理",确立新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强调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等等,进一步确立了从"管理"转向"治理"的新的执政理念。可以说,这是一项前所未有、值得密切关注的重大变化。它意味着至少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