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92年,世界银行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国际研讨会,对中国的扶贫战略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中国是亚洲以至全球所有发展中国家贫困发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在世界贫困人口规模居高不下,贫困状况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之下,为帮助最落后的、最贫困的农村地区摆脱贫困做出了极大的努力,这种努力比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所作的努力要成功得多。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的扶贫战略又得到了与会国际知名人士的高度评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贺尔康在致辞时说:“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已经将其绝对贫困的人数,从1978年时的27000万(2.7亿)减少到了1985年的9,700万,也就是说,从将近占总人口三分之一之数,下降到十分之一之数”。据中国政府估计,目前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降低到大约只有8000万。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缓解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的消除贫困政策还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解决8000万人温饱的任务仍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9,(39)
中国扶贫的成就已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是中国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贡献因此冲国的扶贫开发一直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_1992年3月,世界粮食理事会在内罗毕发表的问92年度报告称:近年来中国在消除贫图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为全世界消灭贫困做出了贡献、1992牟10月,世界银行印发的忡国90年代扶贫战略工报告称叶国政府为帮助最落后的农村地区摆脱贫困作了极大的努力,这种努力比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所作的努力要成功得多。1996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给我国政后举行的“国际消除贫困年纪念大会”的致辞中说:中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持续增长的知识发展差距,已成为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当发展中国家还未来得及消除收入贫困时,知识贫困却一步一步在逼近。从国际范围上讲,发展中国家无疑正在艰苦地追逐"一个移动的目标",因为富裕的工业化国家不断把知识的前沿向前推进。如果知识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将按知识分布进一步分化,而不是仅依据资本及其它资源分布。而且这种分化将促使资本及其它资源流向知识基础强大的国家,并进一步加强这种不平衡性。中国、印度、巴西三个发展中的大国,虽然历史、文化和经济制度不同,但面临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鲍信 《瞭望》1993,(45)
吾兄: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着庞大的尚未摆脱贫困的人口。这是国人不能不认真对待的严峻国情。无可否认,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摆脱贫困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的贫困人口在农村。1978年以后,中国在农村逐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许多地方的农民迅即解决了温饱问题——这  相似文献   

5.
丁敏 《瞭望》2004,(26)
贵刊的国际报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所以想通过贵刊谈一点儿想法:在新世纪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正在加剧,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反贫困行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1978年的2 5亿减少到1998年的4200万 ,20年间减少了2亿多人。同一时期 ,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却有增无减 ,处于市场化转型之中的前社会主义国家的贫困发生率也在大幅度增加。在这一背景下 ,作为发展中国家 ,中国能够在反贫困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不能不说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性成就。90年代初期 ,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 %左右 ,占第三世界国家中绝对贫困人口总数的10 %左右 ,因此中国缓解贫困的行动不仅事关中国人民的整体福利 ,也关系到全球范围内反贫困行动的成败。在新世纪来临之际 ,回顾中国反贫困行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和教训 ,提出21世纪的反贫困战略 ,对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涛 《瞭望》2001,(21)
未来20年全球石油资源有保障21世纪,亚洲面临众多的发展机遇,是亚洲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与落后迅猛崛起的时代。据权威机构预测,今后20年,亚洲仍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年增长都将在6%以上。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不仅将带动亚洲经济的繁荣,而且对世界市场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围歼贫困     
力促在中国召开全球扶贫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詹姆斯·D·沃尔芬森指出:今后25年里,世界人口将增加20亿,其中95%来自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的斗争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艰巨挑战。为了我们的子女以及他们的子女,我们必须扩大减贫的规模和成效。 由于中国奇迹般的扶贫成就和富有实效的扶贫经验,在国际上已有“成为领导世界扶贫事业的力量”的赞誉。但中国农村仍有近3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城镇有2000多万人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还有6000多万残疾人需要帮助,围歼贫困仍然是一场持久的硬仗。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率先取得胜利后,面临消除贫困的问题。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严峻挑战。列宁对此进行了探索并提出深刻论述。由于他过早去世,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革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取得胜利的,同样面临消除贫困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创造了消除贫困的世界奇迹。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取得巨大成功的有力佐证,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5年3月,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前脑会议将1996年确定为“国际消除贫困年”。这是人类首次将消除贫困作为全人类的共同任务。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这里表达了消除本国贫困的坚定决心,并就本世界未消除绝对贫困向国际社会做出了庄严承诺。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但贫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6,(43)
王光美:获中国消除贫困“成就奖”10月17日,于13日辞世的原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王光美获得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的“成就奖”。享年85岁的王出生在北京, 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46年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翻译,同年赴延安,任中央军委外事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所面临的贫困问题更多的是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但在反贫困工作中,农村老年贫困人口问题还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老龄社会的到来,将进一步加大老年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贫困问题的严重性。文章分析了导致农村老年贫困的原因,并从经济发展、传统文化、农村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40年来,一贯重视发展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近10年来发展尤快,展望未来,前景也是令人乐观的。 1978年:双方贸易额34亿美元 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末,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贸关系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50年代和60年代,由于某些大国先后对中国采取封锁或压制政策;中国和多数第三世界国家都建国不久,不少国家还未与我建交;加上中国10年“文革”的动乱;因此在这一时期里,中国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与各发展中国家建立经贸关系的。尽管如此,经贸关系还是得到了一定发展。在贸易方面,到1978年,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已达34.09亿美元。在亚洲,与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五个重要贸易对象国的贸易额1958年共计还只有1.77亿美元,1978年增至8.5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于"历史日益转变为世界历史",各个民族和国家社会发展的总的导向,已经不能摆脱世界历史演变发展的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国内和国际双重意义,它不仅是扎根于中国国情的世纪性课题,也是一个符合世界历史演变发展规律的"世界历史性"命题。本文试图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内在联系上,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其比例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是差不多的非洲是现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大陆。根据世界银行2015年公布的数字,43%的非洲人口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最低贫困线之下。非洲的贫困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非洲人民就不能够摆脱贫困、实现跟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的现代化梦想,还可能导致非洲国家、非洲大陆社会政治的不稳定。非洲为什么贫穷?非洲现在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陆,这是事实,为什么贫穷呢?是不是非洲人不努力?这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机构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前景存在两种不同估计:一种比较乐观,认为明年将是个好年头;另一种比较悲观,说不会是个好年头。 从总的情况看,1987年亚太地区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好于1986年,而且比其他任何地区都好,特别是亚太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东京银行等估计,198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7%,亚太地区为3.5%。亚太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模式”:探索历程、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模式"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程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渐进式改革、进行创新发展、谋求和平发展是"中国模式"的突出特点."中国模式"无论是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衰,还是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贫困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现代化道路上处于贫困的恶性循环。新中国成立伊始就面临着包括人均资源少、支柱产业缺失、资本积累不足、难以进行扩大再生产等在内的跨越"贫困陷阱"的难题。当前,在西方对中国跨越"贫困陷阱"持怀疑态度的境况下,中国却在发展中成功跨越了"贫困陷阱",彻底解决了深度贫困问题,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破除了"陷阱论"迷雾,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和话语体系。中国跨越"贫困陷阱"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根源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结中国跨越"贫困陷阱"的成功经验,既能为巩固脱贫成果、开展相对贫困治理提供思路,又可为世界减贫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致力于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不但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且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是坚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发展道路,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村贫困总体上属于长期贫困,分析表明,中国农村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公共产品供给福利及教育等方面遭受长期的多维的政策性排斥是农村长期贫困形成的深刻根源。消除政策性排斥赋予农民这个群体、特别贫困农民应有的社会权利使他们得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保证公平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农村消除长期贫困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