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当今的改革是一场涉及整个社会、政治、文化和思想观念的社会变革。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变迁要求社会系统作出相应的变革,组织作为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作出相应的变革,不变革的组织就像不变革的社会一样是没生命力的,最终将走向衰退,甚至消亡。 组织变革会使组织的内外环境发生改变,如新的工作岗位的产生,新的分配制度的确立,都会对职工产生一定的压力。职工作为组织的能动因素,是组织变革的执行者,也是变革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对压力的适应能力(承受力)与组织变革的成败密切相关。首先,职工的心理承受力制约着变革目…  相似文献   

2.
近日,泰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会被江苏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近年来,该局工会紧紧围绕全局工作中心,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积极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凝聚员工力量,营造以“建家”推动管理、以“建家”优化服务、以“建家”提高素质、以“建家”促进发展的全员建家的和谐氛围。工会关注关心职工思想动态,  相似文献   

3.
职工之家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改革发展稳定新形势下对工会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不断创新工会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民主建家、生产建家、温馨建家、科学评家等四个方面,对新形势下铁路企业工会组织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职工之家建设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如何调动职工积极性蒲滨海目前影响职工积极性发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做好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工作也应该综合考虑,要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和对策加以解决。第一,采取有效措施激励职工内在的积极性,尽力帮助他们实现多种多样的需要。需要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动力源泉。人们的...  相似文献   

5.
苏昕 《前进》1995,(10)
职工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形象苏昕影响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很多,但企业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职工对工作的态度,为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企业应该努力在职工心目中塑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深化其主人翁意识。所谓主人翁意识,即是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愉悦感...  相似文献   

6.
中华全国总工会一位负责人近日表示,沃尔玛不再以不建工会是“国际惯例”为由拒建工会,证明其态度已经转变。中国工会组织将在了解职工意愿的基础上,帮助包括沃尔玛在内的外企职工尽快建立工会。今年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发现包括沃尔玛在内的一批在华外企长期不建工会。全国总工会随后表示,沃尔玛不建工会违反了工会法,有可能对其提出起诉,这一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但被指责方沃坏玛中国公司一直未表态。这位负责人透露,全总正准备对未建工会的在华外企职工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工作及福利状况以及是否有建立工…  相似文献   

7.
4月初开始,中国职工政研会派出5路调研组赴各地,对职工思想状况,尤其是思想倾向开展专题调查。围绕这一主题的万名职工问卷调查同时实施。 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对政治思想领域的现状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的指示和中宣部领导关于由中国职工政研会对企业职工思想状况进行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当前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反映他们对企业改革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以便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化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青岛市政研会最近采取问卷与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显示,广大职工思想主流健康,积极向上。其中,最突出的是“三个观念”大为增强: 1、市场观念明显增强,“改革是大势所趋,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形成共识。问卷中,93%的职工理解、支持改革,82%的职工对“下岗分流,减人增效”表示理解、赞成。座谈中大家反映,广大职工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  相似文献   

9.
切实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新时期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抓好“三要”工作。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贴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眼于职工群众的需要,贴近职工的思想,以职工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为此,要深入基层察民情,了解职工群众的思想脉搏、经济水平和生活工作状况,了解他们的呼声和要求,特别是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知民情、晓民意;要实事求是定主题,以职工…  相似文献   

10.
国企职工下岗分流挑战与机遇分析温李平近几年来,国有企业大批职工下岗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造成大批职工下岗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企业外部的宏观环境的影响,又有企业内部管理的因素,也有职工自身的原因。作为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铁路改革的不断推进,给铁路青年职工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压力,心理问题也会相伴而生,如不能得到有效调适,很容易滋生各类问题,影响青年职工的身心健康,给运输工作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发展成社会问题。全国总工会曾发文,要求加强对青年职工的心理疏导,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提高耐挫能力。因此,深入研究铁路青年职工心理问题的现状和成因,探索心理防御和疏导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影响企业职工个体工作绩效的因素,提出了提高企业职工个体工作绩效的途径,寄希望于提高铁路企业管理人员引导和控制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进而提高组织整体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3.
王永跃 《求索》2010,(7):56-57,23
心理契约是影响员工工作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员工的心理契约被破坏后,它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绩效、满意度等。文章分析了个体差异在心理契约违背感知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个体差异与心理契约违背感知关系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指出组织在心理契约管理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自2009年以来,杭州铁路电务段从院校招进了一大批毕业生,他们工作在生产一线,由于工作环境特殊,基本上是夜间作业,青年与领导、青年与青年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人际关系面窄,心理比较孤独,对工作的认同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淡薄。再加上收入不理想,又面临购房、结婚、生儿育女等实际困难,落差感和困惑感较强。因此,了解青年职工的成长愿望和心理需求,做好一线青年职工的思想工作,是我们党务工作者需要认真思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道路开发中心工会近年来坚持以满足职工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立足点,以职工满意度为根本点,把“职工之家”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员工信赖和满意的和睦之家。一、“职工之家”的创建机制及基本模式开发中心工会把打造温馨和谐的“职工之家”作为带动工会工作全局的一项核心举措来抓,在系统内自上而下以开展“职工之家”创建活动为载体,把工会自身建设与收费站、服务区全面建设相结合,坚持软、硬件一起抓,从而形成符合自身特点与特色的“职工之家”的建家模式,即坚持做到“家有形”、“家有趣”、“家有情…  相似文献   

16.
何源明 《湖湘论坛》2004,17(1):95-96
减员增效是当前国有企业走出困境、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 ,企业减员不仅对下岗职工带来很大影响 ,而且对在职职工的心理也产生深刻影响。“干部怕下台 ,职工怕下岗 ,差距怕拉大。”已成为企业深化改革的一大障碍。因此 ,如何把握企业减员对在职职工的心理影响 ,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一、企业改革对在职职工的心理影响企业减员对在职职工的心理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正面影响 ,可以增强职工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使其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 ,积极努地力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职工之家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从五个方面对建家经验进行了总结,力求通过典型案例,对全国铁路基层建家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时代,多种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源源不断地送入职工的头脑中。每个职工在外界信息的作用下又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思想政治工作中对职工不同的心理个性和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采用不同的信息去激发他们,是一项新任务。  相似文献   

19.
和谐雇佣关系下的心理契约、群体凝聚力与绩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组织管理的不断变革,心理契约、群体凝聚力、组织绩效等成为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热点.心理契约的维护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员工的行为、绩效与态度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大大增强了员工所在的群体的凝聚力,而看似与绩效不相关的凝聚力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较高的组织群体凝聚力-b高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员工心理契约、群体凝聚力与员工绩效的关系研究,为我们在管理实践中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感、提高组织效能与绩效、建立和谐的雇佣关系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代出生的员工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行为倾向。"80后"在我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公众和学术界给他们打上了"缺乏责任感"、"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叛逆"等印记。本文通过3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发现"80后"员工与"80前"员工在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确存在代际差异,但是结果却与常识大相径庭:"80后"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显著高于"80前"员工;"80后"员工的反生产行为显著低于"80前"员工,其中人际偏离维度也显著低于"80前"员工。研究结果有助于打破管理者对"80后"员工的刻板印象,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