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东方社会道路理论,深刻揭示了他的“世界历史”观与国家开放论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一切取决于历史环境”的方法论价值,开掘了历史规律与主体选择间的内在关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兴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国娟的“‘中和位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文指出,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在中国文化中更是有着深厚的传统。其中儒家思想尤其注重对“和”的追求和实践,有人甚至据此认为儒家文化就是“和”文化。儒家的和谐思想最集中地体现在“中和位育”的思想中。文章论述了“中和位育”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在关系,“中和位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袁刚  柳俊杰 《理论导刊》2007,(11):13-14
社会主义的合法性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合乎历史发展规律与最大多数劳动人民解放和发展需要的统一,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在于对效率与公平的科学把握;片面追求道德至善而牺牲效率或一味追求经济效率却抛弃了公正,都有害于社会主义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1994年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并将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劳动法”的颁布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它标志着我国劳动制度建设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行为,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推动劳动体制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生存发展与历史跳跃性规律的契合东北师范大学张俊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并通过人的主体活动形成、实现。社会发展是人们在劳动实践基础上创造与选择相统一的活动过程,这就决定了历史运动必然呈现出普遍性与特殊性、同一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政策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1993年。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宗教工作的“三句话”中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含义。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工作的实践,作出的新的科学论断。这些论述阐明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明确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对进入新世纪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我国宗教必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历  相似文献   

7.
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打着总结历史经验的旗号,首先从总体上否定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宣称:“社会主义的尝试及其失败,是二十世纪人类的两大遗产之一。”按照他们的“理论”和逻辑拼凑的“论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发生失误就是社会主义的“危机”;二是社会主义进行改革就是社会主义的“破产”;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就是社会主义的“崩溃”。这些所谓社会主义“失败”的“论据”,都是不符合逻辑并违背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活生生的现实,成为亿万群众的实践。……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一个决定性阶段。”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回溯历史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社会总是在不断进步,历史总是在向前发展。人类社会已经经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试验工程。文章分析了“初级阶段”试验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内在规律、基本特征,以及正确认识和坚持社会试验工程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在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理论问题时,有不少同志采用了“模式”概念,并认定现实社会主义已从一种模式发展到多种模式,或谓“社会主义模式多样化”等等。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一百多年前,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弊端的基础上,根据未来必将出现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要求,曾对作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设想,鼓舞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以后,社会主义又从—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在此期间,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建设规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召开的“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于2000年6月2-5日在沈阳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华东师大以及云南、辽宁、湖北、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河南、山东、新疆等大专院校、社科院和党校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32篇。 这次会议主要围绕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评价和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社会民主主义与“第三条道路”和关系,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认识以及21…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第4期发表了陈永忠同志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探讨”一文,提出“产生关系”是划分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的标准,这是值得商讨的。不错,一般地说,社会性质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但对其发展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性质,则非仅仅是生产关系能够完全决定的,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明确提出社会历史划段标准,应该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方式。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的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4页)恩格斯也曾指出:  相似文献   

13.
韩保江 《理论探索》2024,(1):102-112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经过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所创造全部物质财富的总称。它与人类社会所经过的各种物质文明形态相比,呈现出“共享性”“和平性”“可持续性“”开放性“”人民共富性“”人的全面发展性”,从而创造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崭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由黄楠森、龚书铎、陈先达主编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不久前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20位专家辛勤劳动的结晶。该书除了导言以外,分为上、中、下三编,共17章,44万字。上编阐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编回顾近代中国文化衍变的历程;下编集中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三编是一个整体,即理论、历史和实践三者的结合。《研究》以实践为基础,以历史为借鉴,以理论为指导,多角度地阐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地位、作用和功能。它表现了鲜明的历史感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回答了…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化当前,我们正在用新的实践写一篇大文章——“社会主义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毛泽东同志曾写出了一篇光辉著作《新民主主义论》。建国以后,我们用实践继续写“社会主义论”。然而,这篇文章从1957年以后就写得不怎么好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我们又沿着一条新的思路,以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李兴中副教授主编的《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问题探讨》一书,是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也是国内探讨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问题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资本主义不发达国家,特别是俄国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问题;列宁关于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不发达国家先于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以后的建设成就、工作失误、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增强吸引力的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以及中国、朝鲜、古巴等典型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等问题。此外,该书还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和历史高度,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出一系列重大观点、重大论断、重大部署,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根本遵循。"文化自信"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是重要的理论创新。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传承从未间断,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践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8.
郭宪 《学理论》2010,(2):22-23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和认真把握好社会主义文化与其它文化的关系,共同理想道德文化与不同社会群体文化的关系,先进文化与社会现实文化的关系,历史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性国际联合,第一国际的实践活动昭示着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的历史性出场,赋予了无产阶级政党国际联合新的实践形态,开启了社会主义政党对外交往的历史序幕。它在支持和声援各国被压迫民族解放和革命的斗争中,在争取工人阶级思想、组织和行动的独立自主权利中,在处理内部成员间以及宗派利益团体的关系中,在反对欧洲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所孕育和凝结的理论观点与历史遗产,在核心价值、根本保证、实践准则、理论自觉与价值引领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政党对外交往乃至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外交的创新发展都具有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作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本质上是前后承接的和开放的。文化的封闭政策,只能导致贫困和愚昧。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社会制度。然而,社会主义又是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而来的,从文化继承的意义而言,它和这个“母体”之间必然有着许多共同点。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左”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