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2003年12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这一观点再一次得到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也是一次次被实践检验过的客观真理。然而,科学技术始终离不开“人才”这一载体。由此看来,人才不仅仅是第一资源,它还是第一生产力的惟一载体。要开发好第一资源,要释放最大的生产力,就离不开对人才的培训和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不仅是邓小平新技术革命时代的最本质的概括,成为邓小平同志科技思想的精髓,更为重要的是在理论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突破,它的突破为理论界的研究注入了新鲜活力。那么如何正确地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呢?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4页)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党的十四大报告中重申了这一基本观点,并把这个思想观点写进了新的党章。因此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教育,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初二年级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这一基本观点教育呢?一、结合生产力概念教学进行教育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其中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统称为生产资料。我们知道,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之所以极端低下,社会发展非常…  相似文献   

4.
邢广桥 《前沿》2008,40(3):17-19
通过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追问式反思和反思式追问,得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作用力或第一影响力”的结论,这一结论并不是对原有命题的否定,而是对它的一种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金松 《群众》2012,(6):69-70
近年来,南京市全力聚焦“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作为关键举措,准备用五年时间把南京建设成为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并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特区。为此,南京推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八大计划”,  相似文献   

6.
许建良 《前沿》2003,(4):64-68
在国际化进程中,虽存在诸多的机遇,但挑战和激烈的竞争将是主流.要在竞争中取胜,提高国力是唯一出路;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才的开发;人才离不开教育.教育能否出人才,关键在体制的保证和观念的支持.目前的教育模式是用同一的统考标准来衡量学生,只有争第一,才能进大学成为人才.这是基于外在需要的"第一"的教育模式,难能与学生的内在素质特性适切结合,造成一部分人才的流失.教育的对象是自成系统的人,所以应该根据人的特性来施行切合其素质特性的具体教育,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人才,这是"唯一"的教育模式,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这一教育模式的确立在于整个社会价值标准、观念等的根本性改变,在于科学教育体制的确立,在原有体制下的任何实验只能是一种美好设想,不可能结出理想的果实.  相似文献   

7.
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优先重点发展教育事业(张国平)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根本问题,反复强调其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当今世界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教育理论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发展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指针。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形成源于邓小平对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思想精髓;培养“四有”新人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落脚点。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975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把整个现…  相似文献   

9.
浅谈少边穷地区的人才问题刘玄,蔡敏人口素质─-劳动力的知识存量、技能水平和健康状态─-已成为现代生产力生成的最关健因素,而人才则是整个人口中层次较高的一部分,主要指"专业技术人员"。人才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载体,是国家一切资源中最可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一再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并强调:“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那么,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与劳动者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以及教育问题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考廖曰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一句口号已家喻户晓,可是对它的丰富内涵不见得人人都明了.笔者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命题在逻辑、文法上能否成立,它与马列有关论述是否一致?如何自觉解放和发展第一生产力等问题作了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12.
许霆 《群众》2011,(12):78-79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百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第一次提出了“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论断,深刻论述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相似文献   

13.
谢平 《中国妇运》2010,(2):32-3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据贵州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的统计,贵州省现有省管专家391人,其中女性62人,占16%。据省人事厅人才规划处的统计,全省专业技术人才519622人,其中女性212630人,占41%;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902人,其中女性713人,占38%。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越来越充分地证明了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科学性、正确性和预见性。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绝不是“天然生产力”,必须以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为载体。抓第一生产力,必须从跨世纪科技发展趋势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高级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开发高级人才为中心,把人才机制创新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高级人才发展规划及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为四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目前,我国拥…  相似文献   

15.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早在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第二次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又以敏锐眼光,从新技术革命的全新视角,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理论。他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邓小平同志这一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动力是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这是一个伟大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在这一实践和认识的过程当中,如何用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去教育人,启发人,开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改造人的认识能力,激发人的创造热情,都离不开教育,这种教育的方法,我们名之曰“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尤其在…  相似文献   

17.
1995年省委、省政府提出 全面实施科教兴晋战略以来,全省上下对教育优先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形成共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教育、科技事业,教育、科技部门积极探索,深化改革,使我省教育、科技事业呈现出一派喜人局面。 教育方面,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扎实推进,走在中西部地区的前列;职业教育取得重要突破;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广大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多,提高了我省各层次人才和劳动者的素质。农村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全省所有行政村都消灭了土窑…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对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具有第一生产力属性的“科学”不仅仅是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也是其中之义。这是由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明确肯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于人们解放思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强调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无疑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一、深人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抓住两个要点为了在实践中切实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需要从理论上深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论断。这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明确它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事…  相似文献   

20.
姚明 《浙江人事》2007,(2):18-19
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舞台的有力保障。不久前通过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指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要建立强大的自主创新体系,核心是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自主创新型人才队伍,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能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与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良性互动,共生共荣,才会演绎出一曲美妙的协奏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