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在苏州以东吴县境内用直、胜浦、唯亭、陆墓一带的汉族农村妇女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民俗服饰,她们以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裆裤、柬倔裙、裹卷膀、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颇具江南水乡特色,获得了苏州“少数民族”之称。苏州角直水乡妇女服饰又称“青莲衫子藕荷裳”。  相似文献   

2.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实证,是划分民族形象的重要依据。民族服饰形象地显示了这个民族的经济生产、生活的发展水平,显示出民族的文化艺术和美学观念的传统心理,它对于民族学,考古学和民族民间艺术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苗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区,三百五十多万苗族人口有四分  相似文献   

3.
李旭 《今日民族》2004,(7):44-45
黎族是一个海南独有的民族,也是一个勤劳、智慧而独具特色的民族。约在3000多年前,黎族的祖先开始由大陆来到海南岛,并成为了这里的原始居民。黎族的纺织艺术、服饰文化在我国独树一帜,通过纺织品服饰可以区分不同部落的血缘氏族。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丽江商界的纳西族妇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是近代丽江商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大量的丽江纳西族妇女积极参与了丽江商业的发展进程,她们如火如荼的商务活动不仅为丽江商业的发展作出了特有的贡献,而且这些活动还有机地构成了纳西族经济史研究中不可忽视和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纳西族商妇成...  相似文献   

5.
从基层管理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是认识传统社会的一个切入点。根据费孝通的研究和对他亲身经历记述可知,传统的江南社会的农村实行乡民自治。江苏溧阳史氏族谱、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契约,可以作为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江南农村是乡村自治的补充证据。在传统的中国江南社会,由于国权不下县,掌握着伦理规范与价值判断的宗族长老与乡绅,在乡村自治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黔东南苗族妇女服饰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我国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有500多万,其中分布在贵州省的有270多万,占全国苗族人口一半以上;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则又是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这里的苗族服饰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差异的形成,既源于苗族历史上多次迁徙和支系复杂的原因,又有居住地域环境的不同和他民族文化渗透交融的因素,有鉴于此,研究黔东南清水江流域  相似文献   

7.
陈萍 《今日民族》2011,(6):27-27
九河乡位于玉龙县西南部,东连鹤庆,南接洱源,西邻云龙、兰坪,常年气温较低。土著居民有白族、纳西族和汉族,其中白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0%以上。由于地处高寒山区,经济以农业和牧业为主;饮食与大理地区白族基本相似,以水稻、玉米为主,  相似文献   

8.
云南苗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几乎遍布全省,其中滇中的昆明、楚雄,滇东北的昭通、曲靖,滇东南的文山、红河为苗族主要的聚居区。苗族服饰因其所蕴涵的深厚内涵而被人们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与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苗族传统的生活方式主要为男耕女织,勤劳的苗族妇女通常担负着种麻、绩麻,织布、染布,挑花、刺绣的责任,她们的聪明智慧,创造了苗族独特的服饰文化,那五彩斑斓的苗装,那精湛的纺织手工艺,为世人所赞叹。  相似文献   

9.
丽江纳西族妇女的衣着,不仅具有美观、保暖的实用功能,而且还具有适应生产劳动的特殊功能,以披星戴月为标志的纳西族妇女服饰,充分体现了纳西族妇女的朴实与勤劳。一般纳西族妇女所穿的右衽齐膝长褂与旗袍相似,但下摆和腰身都比较宽松。长褂多为蓝色或其他深色布缝制。宽袖,袖长至手腕与肘关节之一半处。袖口镶一道5厘米左右的边。长褂外着黑色、深蓝色或紫红色的坎肩,右衽、无领。坎肩一般用毛呢、氆氇、帖匹(一种当地产的细密的毛织品),再加衬里。腰系百褶围裙,背披一块长约50厘米的洁白绵羊皮。羊披上方缝有一块长方形的黑色毛呢披肩做装…  相似文献   

10.
服饰最直接地反映了社会历史变化的基本风貌,是一部生动活泼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唐代多姿多彩的妇女服饰文化,形象直观地显示出唐朝文化的多元性、特定人群的精神风貌以及当时社会的流行风尚,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标准、妇女的观念与政治、社会、经济等环境的影响。唐代妇女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服装有襦、衫、裙和半臂等。襦和衫为上衣,红和绿的服色较为普遍。襦为冬季抵御霜寒的衣物,衫是春夏着装。唐代妇女喜欢长裙、笼裙、幅裙和破裙等。红、绿、黄的服色最受欢迎。裙上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半臂是穿在襦、衫外的短上衣,别称半袖、短袖等,装饰华丽。丰富的文化交流和开放的社会风尚促成唐代妇女服饰文化前所未有的绚丽面貌,成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最精彩也最丰富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妇女盥洗方式的变化为了解妇女盥洗方式的变化,北京商情咨询公司近期在北京市的医院、商场和居民家庭中做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出以下一些特点:1.传统盥洗方式仍是主要的。传统的盥洗方式主要为盆洗和擦洗,传统的盥洗用具主要为搪瓷盆和塑料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  相似文献   

12.
鄂伦春族妇女的发展与变化鄂伦春自治旗妇联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东北部,大兴安岭的东南部,成立于1951年10月1日,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在这富饶美丽的地方居住着以鄂伦春族为主体的21个民族,总人口近32万,鄂伦春族猎民主要居住...  相似文献   

13.
社会改革的深入引起了社会各种观念的变化,其中在离婚问题上不少妇女已冲破旧观念的禁锢,出现了新的变化。一、离婚贬值观念有所淡化,正确认识自身价值观念有所加强。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男尊女卑”、“贞操观”等封建观念,使妇女认为离了婚,自己就是残花败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婚姻家庭生活的历史性变化,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江南     
《江苏政协》2010,(Z1):35
  相似文献   

16.
在扁担山一带和城关、安西及六枝特区、普定县、美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大桥等地,少女穿滚边短衣,系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帕,以粗发辫盘扎头巾,额上为织锦图案和数圈发辫,着绣花鞋。青年女性穿蜡染百褶裙,斜襟短衣,绣花盘肩,用各种花线沿衣肩上绣成两排小正方形的半圆形图案,领圈两边抛花织锦,颜色醒目。衣袖中间为织锦,上下两段是蜡染。衣服下摆为一寸左右的织锦镶边。胸前戴绣花或织锦长围腰,系浅色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巾,耳边垂着一束各色丝线做成的耍  相似文献   

17.
在硝烟弥漫的民国时期,环保问题几乎无人问津,但值得庆幸的是,它仍然得到了少数有识之士的关注,本文收集了民国时期关于环境保护的三个史实,即西南地区,陕南,西北地区的环保,它对我们今天的环保建设仍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就毫无理由地喜欢着江南。青山如黛,碧水如锦,细雨如丝,风景如画的江南就好像一粒种子种在了心里面。喜欢江南乱雨纷飞,喜欢江南温润潮湿,甚至连从这里走出去的人都由衷地喜欢,喜欢和他们亲近,对这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布依族服饰千百年来逐渐演变。秦汉以前“夜郎国……其民皆椎髻、耕田”。《史记·西南夷列传》还将这种现夷“椎髻”之俗与西夷“编发、随畜迁徙” 之俗区别开来。《论衡·率性》也说:南越国王赵佗“习越人之俗,椎髻箕居,好之若性”。(晋)《三国志》也说:  相似文献   

20.
苗族的服饰     
在中国西南和中南部的贵州、湖南、云南和广西等省区,居住着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苗族。这个有五百零三万人口的民族以他们绚丽多彩的服饰著称。苗族的服饰花色纷繁,过去人们曾根据他们的穿戴而称呼他们为青苗、白苗、红苗、花苗,以及长裙苗、短裙苗等等。他们的穿著往往因地而异,如贵州西北部的苗族男子,穿著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氈;广西地区的苗族男子则穿亮布(用蓝靛和蛋青调染、干后布面发亮)对襟短褂,著长裤,头裹两丈长巾;居住在湖南西部的苗族妇女,上身著大襟右袵衣,下身穿裤子,衣袖、衣领和裤腿都镶有宽阔的花边;广西地区的苗族妇女则是上身著小领、右袝短衫,无扣,用布带系之,胸部罩一块棱形绣花胸围,腹部围一条围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