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缺失、经济利益分化严重、村民自治能力培育不足、不良选举文化频繁入侵等问题广泛存在,严重干扰了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的开展,损害了农村社区村民的合法权益,危害着农村社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山东省日照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在农村社区组织架构、管理形式和目标追求上实现了"三破三立",创新基层民主形式,推动基层民主进步,实现了农村社区的文明自治和稳定发展。当前推进农村社区治理,需要维护村民自治权利的主体地位,确保村民自治权利有充分的实现路径;需要厘清农村社区的自治任务与服务功能,以创新精神推动农村社区治理工作格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吴坚 《今日浙江》2013,(9):46-47
绍兴县是"中国经济百强县",农村集体"家底"殷实。但钱多亦有烦恼。前些年,陆续有村干部因为在"三资"管理中违纪违法受到惩处,一些群众则怀疑村干部在管理和处置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时有"私心杂念"、有"猫腻"。有关此类的信访、举报不断。而大部分村干部又认为自己辛辛苦苦为村民办事,到头来反而受到村民怀疑,感到委屈。如何让百姓放心明白,还干部一个清  相似文献   

3.
梅祖寿  刘明君 《求索》2012,(2):60-62
在广大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和村民自治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在新体制下,如何把农村民间管理力量聚合到村民自治的管理组织体系中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其在村民自治和构建和谐乡村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这是农村基层工作一直在探索解决的重大管理问题。湖北省宜都市高坝洲镇创新"和谐共建中心户"组织管理机制,有效破解了农村基层面临的组织管理困境,走出了一条聚合农村民间管理力量、巩固村民自治基础、构建和谐乡村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长迎广峡"地区坡陡弯急,公路等级低,改造难度大,需要投入几个亿资金……在重大民生问题面前,重庆市南岸区人大代表几番意见交锋,最终一致同意将推动农村客运交通全覆盖的议案确立为"二号议案"。2012年,南岸区新开通了八条农村公交线路,极大地方便了长生、迎龙、广阳、峡口等偏远地区村民的出行。  相似文献   

5.
村民小组是农村最基层的村民组织。村民小组长生活在群众中间,收集农村信息早、反应快,既是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最末端的村民组织成员,也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6.
正1月27日,距2014年春节还差5天,玉林市玉东新区茂林镇湘汉村水车小组村民陈世林如愿领到了《房屋所有权证》。回想当时领证那一刻,陈世林仍意犹未尽:"春节前就拿到了证,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了。"除了个别特殊原因尚未办好证件的村民之外,与陈世林一样吃下"定心丸"的村民十之八九。目前,湘汉村已基本完成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  相似文献   

7.
探索构建“三会村治”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德华 《群众》2010,(4):71-72
<正>如何扩大和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连云港正积极探索村民议事会、村民委员会、村民监事会"三会"村务治理新机制。这是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个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丁耀 《中国民政》2007,(11):53-53
河南省邓州市在确定农村低保对象工作中,贯彻实施了以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告、实施结果  相似文献   

9.
雷雪峰 《前进》2007,(12):43-44
农村税费改革后,天镇县通过村民"一事一议"解决农村筹资筹劳的问题,既办实事,又增强了全村凝聚力和村干部的号召力,成为当前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了客观了解和掌握"一事一议"的进展情况,总结经验,我们先后深入南园子、窑沟村、塔儿  相似文献   

10.
沈勤  马国海 《今日浙江》2012,(20):52-52
桐乡成立省内第一个农村民办社工机构。这个社会工作室专门搭建助人为乐的平台,鼓励村民争做好人、多做好事。9月10日下午3点,56岁的电工徐玉洲来到桐乡市濮院镇新东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在老徐的积分卡"服务分"一栏里记下了2分,这是老徐做完一件好事后的"回报"。  相似文献   

11.
陆炳强 《当代广西》2008,(21):32-33
1980年初。新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在广西宜山县三岔公社(现属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诞生。两年后,“村民委员会”这一组织形式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1988年6月1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全国开始试行,1998年11月4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稿正式颁布施行。由此,村民自治正式步入法制轨道,实现了从民主原则到公民行为的巨大跨越。这被称为中国内地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政治生活的最大变化。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村民自治制度,已成为当今中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黎珊 《人权》2003,(6):45-46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下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广大农村的广泛宣传与贯彻落实,以及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一大批受村民拥护的人通过选举当上了村干部。这些村干部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被村民誉为农村“小宪法”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1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  相似文献   

13.
陈盼 《当代广西》2013,(9):49-50
"没想到有机会申请建房补助,能申请到的话,再向亲戚朋友借点,我就可以建个七八十平方(米)的楼房,再不怕刮大风下大雨了。"鹿寨县四排乡三排村村民韦世宝,在村委顺利办完了农村危旧房改造申请登记手续后高兴地说。鹿寨是一个农业大县,近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由于地理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影响和年久失修等原因,农村中出现一批旧房、危房。  相似文献   

14.
把垃圾放到桑拿房里蒸,结果会怎样?象山县鹤浦镇就有50座专门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桑拿房",每个行政村建一座,日处理生活垃圾18吨。被当地村民称为"蓝房子"的垃圾处理站,有个很环保的名字:太阳能垃圾处理站。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温室效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村民自治"已无法适应和容纳农村社会的发展需要了,其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和农村社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促使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由"村民自治"向"居民自治"转型,加上县乡基层政权的行政管理能力与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两者相结合推动了新型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初步形成。这种新型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既能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对基层民主政治变革所提出的要求,又能满足国家政权有效地控制和改造农村社会的需要,并由此重塑了基层政权与自治乡村的关系,形成了以"服务—监督"为核心的新型"乡—村"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江苏省姜堰市创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模式,多形式、多途径治理"薄弱村",做到了村事村民议、村情村民知、村财村民理。该市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和江苏省村民自治模范市、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市、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  相似文献   

17.
1980年1月8日,在刘三姐的故乡——广西宜州屏南乡合寨村,经过村民自发的投票选举,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治的序幕就此拉开。广西合寨由此与安徽小岗村一起,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最关键的两个地理标记:后者的一纸契约引爆了经济改革,前者的惊天创举则激发了政治改革,它们共同构成了农村改革的两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许昌县抓村民自治工作的基本经验,可慨括为两一活:既要放手,又要“保驾”。所谓放手,就是放手让村民群众当家作主。农村大地,谁是主人?农民是主人。农村这个家,应该由农民自己来当。许昌县的农民已经行动起来,他们实行民主连举,让信得过的人出来领班主事;他们实行民主决策,J集体智慧产生光辉;他们实行民主管理,村民自治章者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百科全书;他们实行民主监仔,作到村务、政务、财务公开,给群众以明白,给干部(清白。今日的许昌县农村,文明之风劲吹,生产蒸蒸日上,社会风气化化,一派政通人和景象,重要…  相似文献   

19.
吴修宇 《云南人大》2008,(10):38-38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工作质量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一些村委会的诸多行为违犯了法律和政策的规定,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问题突出,村民自治面临很大挑战。江苏省泗阳县八堡村创新组建了"小村监事会",参与村务决策、管理和监督,探索出一条村民自治的新路径。从八堡村"小村监事会"的实践中可以得到许多启示,这些对于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