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琳  向熹 《求索》2014,(2):142-145
古代典籍的传播对语言的发展影响极大,化用和创新典籍中的语词,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新词新义产生的重要来源。源于《诗经》的组合式复合词,就是抽取《诗经》不同诗句中的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有的出自同一首诗相邻的两句或四句,有的出自同一首诗的不同章节,有的甚至出自不同的诗篇。组合新构词的结构以联合式为最多,偏正式次之,主谓和动宾式的复合词较少,与汉语词汇结构的总体分布和发展趋势一致。这种重新排列组合再利用的方式使一些旧的语言词汇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
以《诗经》为封闭语料,统计出赤范畴颜色词20个,将其分为语义颜色词和语用颜色词两类,其中语义颜色词有9个,语用颜色词有11个,二者出现的总词频数为50次。详细分析了《诗经》赤范畴颜色词的语义系统,总结其使用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上古颜色词产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9,(5):92-93
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大日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本次日全食因具备三大特点而被称为“大日食”:  相似文献   

4.
<诗经·晨风>"山有苞栎,隰有六驳"中"六驳"一词,大致有猛兽说、树木说、色彩说和动作说四种."六驳"是指高大的梓榆树,是表示妇女品行高尚的象征体.  相似文献   

5.
朱宏胜 《求索》2011,(11):188-190
学界颇为重视清乾嘉学人汪梧凤为徽派朴学兴盛作出的贡献,而对其以《诗经》学为代表的学术成就则少有董理和研究。汪氏治《诗》,反对“资之以为文章”,主张“正性情”,“为修齐治平之本”,“多识”为余事。其严格区分赋、比、兴,剔除兼类,独倡狭义的诗兴观。又颇重诗旨考辨,与其同学戴震致力于字词名物考订不同。所定《还》、《汾沮洳》、《马同》等诗诗旨,多为后世所祖。对《陟岵》、《日月》等的文学品读,以及从文学入手对《淇澳》“绿竹”非竹乃草的考论,更是别有风神,发人所未发,洵为治《诗》能手。  相似文献   

6.
朱志德 《湖湘论坛》2006,19(2):58-59
无论从古籍记载的楚国文化系统和《诗经》的关系来说,还是从屈原作品的精神内容和手法形式对《诗经》的继承而又有所发展来说,《楚辞》都密切接受了《诗经》的影响,二者的承传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在当时,《楚辞》作为一种新文学样式,可以看作是《诗经》和《汉赋》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  相似文献   

7.
六义是《诗经》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命题。但是对于六义与六诗的关系,以及六义中风雅颂与赋比兴的关系等问题,自汉代以来一直悬而不解。初唐国子祭酒孔颖达主持编撰《毛诗正义》,他广泛吸收了唐前的文学理论,以哲学思辨为方法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体三用说,从根本上解决了有关六义的系列悬疑,体用说强调六义的经学意义,表现了服务现实的政治性,而且为其后《诗经》六义问题的研究起了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统观《诗经》中写到“狐”的九篇诗歌,《诗经》狐意象可以分为原生态的、象征性的和艺术化的三个层面,但三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相关诗篇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宗教意识和审美情趣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汪亭 《人民公安》2012,(8):59-59
此时读《诗经》,可以感受朴实无邪的民间爱恋。早春时节,浅草青青,万物萌苏。过了春分三月天,桃花如雨般铺展山野。到了艳阳四月,天地清明,草木葳蕤,是春天最美的时节。清晨,楼下园子里,三两只调皮的麻雀跳跃枝头,一声抢着一声,叽叽喳喳地,  相似文献   

10.
酒是周人礼仪制度文化中的重要角色。作为时人精神生活之特殊物质媒介,酒之功用主要在三方面展开:一曰宗教祭祀,二曰社交燕集,三曰歌舞表演。《诗经》既充分描写了酒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同时也表现出以礼节酒的伦理、政治理性。需重视酒与人类精神生活的关系,酒在人类精神生活各方面,诸如宗教、人际心灵沟通和审美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尚卿 《前沿》2006,(4):260-262
《诗经》中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的作品是情诗和婚诗。由于受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多少年来,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些诗歌的价值。到了现当代,有些学者才得以认识到这些诗歌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诗经》中的情诗、婚诗可看到当时的婚俗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刘注引有《诗经》、《毛传》、《毛诗故训传》等《诗经》类文献,刘注引用的各条《诗经》类文献与今传本《诗经》类文献对应来看:完全相同的只有4条,其余11条均多少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需要具体的分析。刘注引用的《诗经》类文献是毛诗系统的,不是齐、鲁、韩等三家诗。考察刘注引用的《诗经》类文献,有助于学术上甚至是学术史上某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  相似文献   

13.
14.
朱全国 《理论月刊》2010,(4):116-118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许多诗篇体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本文从《诗经》与汉水流域的关系出发,首先分析了《诗经》的地理位置与汉水流域地理位置的关系;其次分析了二《南》在《诗经》中的地位,认为二《南》在《诗经》中的地位反映了汉水流域的文化在周王朝文化中的地位;最后从二《南》作为民歌集的角度出发,认为其与汉水流域的民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归纳了《诗经》中战争诗的三大特征:以民族战争为题材;没有具体战斗场面的描写;反映崇德尚义、“胜残去杀”的战争思想。本文认为正是这三大特征奠定了《诗经》中战争诗在世界战争诗史乃至人类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6.
项菊 《理论月刊》2009,(6):142-14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一部"大百科全书",它不仅反映了<诗经>时代的农业生产情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而且还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信息.通过对<诗经>服饰习俗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人们的生活习俗,透视其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这部重要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诗经》中呈现出来的人与物的关系为核心,阐释《诗经》物象系统的审美内涵,指出《诗经》时代人与物相往来的现实情怀,并分析了物象与人事在《诗经》诗章中的关联方式.  相似文献   

18.
论《诗经》与音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不仅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在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诗、乐、舞在产生之初是一体的、共生的。《诗经》保存了先秦音乐的大量原始材料。在西周的礼乐制度下 ,《诗》乐是作为雅乐的基本文化载体而存在的 ,“中和之美”是诗乐的精髓。随着的“礼崩乐坏”出现的“新声” ,是来自桑间濮上的世俗之乐 ,这与束缚于礼制的雅乐是有着天壤之别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新乐”的流行 ,《诗》的音乐性也就逐渐消失了。《诗》的辞义功能更重要了 ,成为一种纯粹的诗歌形式。《诗经》逐渐被纳入儒家的经典体系 ,背负起沉重的教化使命。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的重言词是古今诗经学和语言学饶有兴味的话题,本文则是从新的角度,以周代礼乐文化为背景,运用统计学、语言学、民俗学、文学、美学等方法,对《诗经》文本进行综合考察,发现重言词具有统一多变性,从而提出正变规律说,旨在探求重言词正变的发生及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的《诗经·鲁颂》研究,逐渐突破了传统的"经学"研究模式,呈现出新的面貌。本文主要从《鲁颂》作者、作时与主旨、本义的研究;《鲁颂》与鲁国及礼乐文化关系研究;《鲁颂》中各篇专题研究;与《鲁颂》相关的其他研究等四个方面对20世纪以来的《诗经·鲁颂》研究作了简要论述,并归纳了20世纪以来《诗经·鲁颂》研究所呈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