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化视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一个重要的新视域.从文化视域切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有其自身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文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主要维度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化背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学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首要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中国先进的文化。这个问题要求回答的是:中国文化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它在何种情况下才是先进的。对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应当作一些具体研究。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文化的先进性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文化是一定历史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的性质和内容主要决定于一定历史时代经济和政治的性质和内容。当代中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因此,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应当是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文化。同时,我们又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刘洋 《理论研究》2019,(2):37-40,52
价值哲学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不仅是一个理论研究问题,也是一个实践发展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价值引领、价值取向、价值根基和价值坐标,是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价值实现的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视域中的中国梦应当具有超前性、包容性和可行性,对其的理解和分析应当从多区域、多层面和多环节予以展开。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为主要内涵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不懈努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其中国梦实现有着不同的历史体现。培育共同的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增进中国梦的政治认同和民众认同、协调跨区域性组织的行动,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人的“世界”与“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新世界观”内容的核心。“新世界观”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及其发展的历史为基本视域,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表达了人之为“人”的精神诉求。“中国梦”以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愿景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风貌,展示每个中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实历程,人的价值和尊严应当是中国梦实现进程中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6.
重视研究历史和运用历史知识教育全体党员、全体干部,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根据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指示,历史学家范文澜1940年1月抵达延安后,立  相似文献   

7.
陈学明撰文认为,在今天已完全变化了的环境下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必须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形势紧迫。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究竟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表现。如果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应当担负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重任。研究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的视域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方法、主题和本质。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形成过程的分析,不仅能清晰梳理出中国现代化演进的脉络和中国共产党面对时代课题所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还能准确地勾勒出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经纬。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上的吏治,目的是了解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一些借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毛泽东同志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何以可能,这实质上是一个追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得以成立的前提、依据、基础等的本体问题。而这种追问不应仅仅从文化学的限域内来闭环阐释,而应从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即依托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从决定、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何以自信的经济、政治、历史时空等方面来予以深度挖掘和有效建构,这样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建构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