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自我道德修养水平,走出物质繁荣、道德贫困的误区,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人类的生存既有马克思所言的“物的依赖性”,也有精神依赖性。精神生活的充实程度决定着生活的幸福程度。亚里士多德说:“幸福:黾灵魂的一种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欲望的泛滥、物质的增长、权力的扩张并不必然带来幸福,反而还会造成人的异化,使人沦为权力与金钱的奴隶。现代文明修身是现代人的自我道德教育,也是一种心灵自救。  相似文献   

2.
牟丽平 《求索》2013,(10):125-127
中国“修身”文化哲学是一种以身体为中心的修行和教化活动,要旨为提升文化之身、升华精神之身。中国“修身”文化哲学,作为现代人可能的修身方式,在改善现代人的生存境遇,提升现代人的境界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中国“修身”哲学是身体哲学的基本内容,它使得中国“修身”文化哲学具有较强地防御过度异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乌江纤夫     
在重庆市酒阳县后坪乡,有一群祖祖辈辈赤身裸体的弄舶人,他们丝毫不为现代文明所动,依然保持着旧有的生活方式与命运抗争。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当代社会生活方式正在进入一个全面追求生活质量的崭新时期。在我们满怀无限喜悦的心情展示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的同时,又不能不清醒地看到,这一历史性变革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目前仅仅只是变革的初始。在走向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发展模式将突出表现为:渐变型、不平衡型和民族开放型。一、渐变型从整体发展速度看,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发展模式将是“渐变型”而不是“突变性”。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活方式发展进步的基础——社会文明建设还  相似文献   

5.
<正>修身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对不同的人在社会生活中人格品位有着不同的期许,因而不同人修身的内容也会与其社会角色的不同相关联。由于我们共产党是执政党,人们对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格修养和作风形象的期许会更高,所以我们党对党员干部修身的标准会更高,要求也只能更严。当前,我们党员干部必须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把严以修身摆在自身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荣辱观把修身主要看成是一种培养正确道德动机的过程。儒家认为,荣辱观以修身为基础,《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要求反省内求,反省内求是知耻。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应是“行己有  相似文献   

7.
水清 《今日广西》2010,(11):42-43
网络时代,“宅”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群中尤其流行。“我很宅.但我并不孤独。”“宅字当道”.固然是一个人的自由选择.然而,人明明是社会动物.为何发展到现代文明。反而个个更乐于“养在深闺”.离群索居?在“宅居”生活背后所凸显的是浮躁的社会生态、不当的教育理念等一系列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种立足中国自身、破解文化争辩、演绎未来趋向的主体性文明叙事,在文明的反思与抉择中生成以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关切现代文明的理论范式。基于不同时空坐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呈现出三种不同存在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展现其实然存在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趋向擘画其应然存在形态,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复归方式通过弥合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张力呈现其过程形态。新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始终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全面与协调的关系,不断推进文明实践的系统谋划与现实展开,开创一种全新现代文明的超越性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9.
梁子说:我天生有一颗躁动的灵魂,渴望冒险,渴望寻找与现代文明的巨大反差,渴望寻找人性最初始的东西和原生态的生活。而非洲有剽悍、善良的黑人,有奇异的生活方式,还有那茂密的热带雨林。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决定去非洲,去看看地球那半边的人是怎么个活法  相似文献   

10.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学习贯彻好科学发展观。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要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搞好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农民市民化"是指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让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生活方式等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这一转化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对整个国家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静洋 《前进》2014,(12):58-58
<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亚里士多德说得好:"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因为在这里,作为现代文明的体现,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体面、安全和有品质的生活。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6%,意味着有超过半数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但是对于47.4%的人来说,城市生活仍然是一个还未实现的梦。事实上,同时生活在城市的超过半数的人口并未同等享受到城市的现代文明,他们中有为数不少的人仍处在农村迁移进  相似文献   

12.
观点集萃     
修身当先知荣辱湖南省浏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颜海林认为,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而修身道德责任感只有建立在荣辱观的基础上,才能萌动、产生和发展。“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知荣辱是修身不可缺少的品格。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定义了新时期的是非观念, 善恶分野和美丑界限,是公民修身向善的行动指南。修身责任源于趋荣避辱。趋荣避辱是人的一  相似文献   

13.
在喀麦隆和尼日利亚接壤的海拔1800米的阿朗蒂卡山脉的密林里,有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部族,非洲科玛人。这个部族由四个部落组成,他们各讲各的方言,但生活方式基本相同:女人不穿衣服,只用树叶遮住下腹处。裙子容易破损,姑娘们一天要换上几次。和女人  相似文献   

14.
美国经济的转型发展过程,清晰地反映了工业、技术和应用科学在现代文明发展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一旦人民掌握并创造性地应用这些技术,它将会释放出难以预见的巨大能量,不仅会全面地改变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也将会改造整个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将社会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注重道德品质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无论官宦黎民,修身是每天必做的功课。而修身当先知荣辱。修身只有建立在知荣辱的基础上,才能萌动、产生和发展。“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知荣辱是修身不可缺少的品格和条件。趋荣避辱是最基本的人格需求。朱熹有言:“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存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为甚大。”羞耻心对人而言太重要了。人若一萌邪念,便生羞辱之心;一行恶事,就有愧惧之感,便会因此而停止邪念恶行。因此,趋荣避辱是保证…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经济的转型发展过程,清晰地反映了工业、技术和应用科学在现代文明发展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一旦人民掌握并创造性地应用这些技术,它将会释放出难以预见的巨大能量,不仅会全面地改变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也将会改造整个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将社会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生活方式是人怎样生活的问题,因此,生活方式变革的实质是人的发展。没有人的发展,就没有生活方式的变迁。之所以要构建绿色生活方式,根源于人的发展的片面性。在物化意识的支配下,以快乐为原则、以物质性奢侈消费为基本特征的享乐主义生活方式,既是人片面性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因而,构建绿色生活方式的根本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绿色生活方式的动力和结果,两者是同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问题上,人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正确价值观和消费观的确立,人的需要的健康而全面的发展,人们生产自己生活资料的能力的提高以及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指现代性塑造下的以中国为范围的文明体系,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文明含括着古典与现代两个层面的要素,是经过现代性改造和升华的现代文明,具有古今结合之特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基是中国自身的传统资源,包括中国古代文明最重要的两个核心要素:强调人伦,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集体和国家,形成了典型的国家主义理念。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要素,也包括当今被世界普遍认可并践行的要素,它为全人类所共享。强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识,不仅赋予我们生活以价值,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起到催生和促进的作用,而且能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理解中华文明如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共同相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政》2006,(6):46-46
湖南省浏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颜海林认为,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而修身道德责任感只有建立在荣辱观的基础上,才能萌动、产生和发展。“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知荣辱是修身不可缺少的品格。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定义了新时期的是非观念、善恶分野和美丑界限,是公民修身向善的行动指南。修身责任源于趋荣避辱。趋荣避辱是人的一种固有的社会本能和人格需求。荀子在其《荣辱》中说,“好荣恶辱“是人类的共性。  相似文献   

20.
农耕文化向现代文明转变,不仅仅是生活环境城市化形态的转变,最本质最重要的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乌兰察布大发展呼唤良好的投资环境,城镇化对其文明程度的要求更高,在此过程中,社会稳定繁荣、精神文明建设和人们的素质将日趋提高和完善。沐浴在改革开放春风里的乌兰察布,人民安康,瑞霭蒸蒸。在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前,270万各族人民目标已定,小康建设的宏图已绘就,他们正意气风发地行进在崭新的起跑线上。今天,任何一个来过乌兰察布的人,只要接触一下这里的老百姓,特别是基层农村的老百姓后,他就会深切地感受到,生长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不甘贫穷的人民,他们正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聪明的才智,把祖祖辈辈的梦想逐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