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管理的理论源流与变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新公共管理运动”而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范式中分化出来的“公共管理”,体现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整合。传统的公共行政,以韦伯的官僚制来破解庇护主义,以政治/行政分开来化解政党分肥,以官制度来建构行政组织的基本规范,以泰勒主义来保证效率行政的主导地位。这种行政改进逐渐变成公共行政中的教条主义。结果,官僚制成了官僚主义的代名词,政治/行政两分成了“两张皮”,官制度变成了族主义,效率主导变成了缺乏效果的效率。求解这些疑难导致了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向“新公共管理”范式的转移。而突出公共性、现代性和综合性的公共管理的理论建构,就是以公共行政为底色而对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政策分析以及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公共治理理论的一次理论整合。  相似文献   

2.
公共管理范式: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公共管理是 2 0世纪 70年代后在西方国家政府改革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并颇具影响的公共行政理论派别。它虽然在一些概念、方法、理论和研究模型等方面为政府改革实践和公共行政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但还不能称之为“公共管理范式”。面对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我们在公共行政学学科建设的高度 ,批判性反思“公共管理范式” ,揭示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及其内涵 ,揭示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内在联系 ,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库恩关于“范式”的定义是一个科学概念,任何对它的误读都会引起对学科理解的混乱。威尔逊———韦伯范式以追求效率为中心,同时也并未完全忽视公平问题,它构成了传统公共行政领域的科学范式。新公共管理没有摆脱传统公共行政追求效率的目标,因而它并非真正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西方政府管理研究领域(行政学)在其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中所出现的三次“范式”转换,即从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再到(新)公共管理学的三次重大突破,具体评述了每种研究“范式”形成的背景、内容和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劣。作者力求表明,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范围、主题、方法和理论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现实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尤其是管理的范围、内容和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当代国内外变化着的公共管理的现实尤其是转轨时期我国公共管理的现实,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趋势,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转换研究视角,引入新的研究方法,改变原有的理论形态,以便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5.
范式之争:新公共管理理论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6,(5):38-42
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既引领了一大波政府的改革活动,也为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带来新的气象,"新公共管理"由此被许多学者看作取代传统公共行政的一种新的范式,相反的意见亦多,由此引发了持续十年多的范式之争。反思过去十多年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的新的发展,从范式评判的标准出发,以范式问题、范式的理论支撑、实践中的范式检验、范式的时间检验和范式内部统一性等五个维度重新审视和定位"新公共管理",从中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新公共管理"是一种理念而非范式,并没有冲破传统公共行政的范围。其依据是新公共管理忽视行政学的理论基础,其理论支撑饱受质疑,其理论倡导缺乏适用性,其理论缺少内在统一性,以及"治理"理论对"新公共管理"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译者按公共行政学诞生并发达于美国,借鉴美国公共行政学理论无疑对中国的行政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90年代美国公共行政学正处在重建过程中,呈现出开放的、多元的、“无政府”的理论景观。因此,全面地、客观地评介,而不是一厢情愿地无限拔高某理论派别,甚至越俎代庖地制造知识的霸权主义,应成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界同仁的共识。这也是译者倾力翻译本文的原因。对国家主义的厌弃,在美国公共行政中根深蒂固,但在美国行政学历史上没有哪个时期像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那样目睹如此泛滥的反国家主义文献。这一狂热的反国家主义爆发的原因,即使到…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西方国家“突破官僚制”的行政改革中,逐渐成为主导性的行政范式。但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经济、效率、效能的片面追求,使得民主、公民权和公共利益等公共行政应有的价值观念丧失殆尽。在此背景下,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应运而生了。它在肯定新公共管理理论固有价值的基础上,对其理论与实践中的缺陷进行了批判,努力构建一种以公民权利和公共利益为指向、顺应现代公民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公共行政范式。  相似文献   

8.
建立在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泰勒管理主义和韦伯科层制基础上的传统公共行政自降生以来相继受到了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的挑战,但与这些理论不同的是后现代公共行政从批判现代性入手,从本质上颠覆传统公共行政的工具理性、效率主义、独白式话语垄断范式,试图构建一个没有价值预设和判断标准的公共能量场,从而实现传统公共行政向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范式变迁。  相似文献   

9.
范式转换规律与当代哲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科学与时代必然发展变化的客观前提出发确认哲学革命的必然性;以科学革命即范式转换的全息性为判据,确认哲学革命的实质即范式转换以及哲学革命的核心即哲学基本范式的转换。其基本结论是,唯物主义的形式及范式随着科学的划时代发现而必然改变,“实物主导型”时代的哲学理念不可能完全适用于“虚物主导型”时代即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因此必须提出和确立现时代的哲学理念和思维方式,这就是“辩证虚物主义”,即“朴素”、“机械”、“辩证”之后的又一种新形式新范式的唯物论  相似文献   

10.
公共行政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官僚制与新公共管理是西方公共行政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两种范式,它们各有其利弊,适应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西方公共行政改革路径演进的实质,是官僚制与新公共管理的正和博弈,而非零和博弈。后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形态,是新公共管理与官僚制的融合。这种融合是通过新公共管理扬弃官僚制的方式实现的。当代中国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时期,具有特殊的公共行政环境,因而公共行政的改革应当选择“完善文官制为主,推行新公共管理为辅”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公共行政学发展是在理论本身不断地反思批判和不断超越中走向成熟。在对时下流行的新公共管理的反思批判中,美国学者丹哈特①的“新公共服务”渐成体系并且论证了其对新公共管理超越的地方。新公共服务将理论视角聚焦到公共生活的主体——公民而不再是“掌舵”的公共行政人员。公民具有相当的公共理性这既是新公共服务潜涵的理论吁求,也是公共哲学的一个基本主题,而公共理性是基于最基本的公共生活事实和公共文化背景。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服务的发展变迁中蕴含着公共哲学话语转换之意涵亦即公共哲学将从传统形而上高度向公共生活的经验层面转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16,(2):43-47
范式理论自引入社会科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公共管理领域尤其如此。官僚制行政范式始于理性官僚制和政治行政二分理论,随着古典行政原则的确立达到顶峰。新公共管理是该范式的突破和分化,而民主治理则是公共管理范式的转换和革命。民主治理兴起的直接动力是源于改革和救助官僚制这朵"恶之花"的需要。但在更深层次上,民主治理是议会制民主的超越和代议制民主的补充,涉及民主政治和公共行政的调适和相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共管理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公共管理学科领域经历和正在发生着的变化及其趋势至少主要表现在五个互相承续的方面。一是新公共管理在理论上和政府再造实践上的并行所形成的强烈的管理主义取向;二是公共组织理论与公共治理理论共同凸显为公共管理两大支柱理论;三是政府治理模式与政治角色定位这两个层次问题的契合;四是管理学范式与政治学范式在分野基础之上的整合;五是紧贴政府问题的事实关注与价值判断的结合。这些方面的变化使得与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被推到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其发展趋势正逐步趋向于:公共价值判断下的管理科学取向;公共治理框架内的组织理论创新;公共行政的宪法捍卫者前提下的公共行政执行者的角色定位;作为政治科学的公共行政与作为管理科学的公共行政双重身份的整合;公共行政研究者强烈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驱动下的公共管理学的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遭到了外部环境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新的管理途径 (managerialapproach)应运而生并迅即扩展至各国公共部门改革之中。有学者认为 ,公共管理是对原有公共行政模式弊端的一种“扬弃” ,并必将取代传统的公共行政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实在论"走向"价值论"的当代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在其本性上是思考人类生活及其世界的“价值问题”的理论。哲学范式的转换,从根本上取决于人对自身生存发展、生命本质的意义、实现方式和内容的改变,它体现人类对自己生存命运的关注,对理想境界及本性完善的价值追求。纵观西方哲学形态演变的历史,可以认为是从“实在论”范式向“价值论”范式转变的历史。当代价值论范式转向的实质,就是要从“实在论”思维范式中解放出来,走向一种立足于人的价值性活动的哲学思维,进入价值论所面对和关注的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创造人与社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需要的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16.
一门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专家学者的倾力支持,在公共行政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同样有一批优秀的公共行政学者推动了公共行政不同分支领域的衍生与发展。运用作者共被引和信息可视化方法,对权威期刊《公共行政评论》(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于1975--2008年间发表的论文引文中被引频次前50名的学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展现了公共行政领域的主要学术流派,并验证了公共行政研究确实是在沿着范式转移的轨迹更迭交替着。而这种变迁是相对的,大部分时间内,不同范式之间以及和其他学术流派之间是共存、互动甚至交融的。研究还发现,网络化治理正凭借其多中心和网络化的组织基础以及服务治理的先进理念迅速崛起,它将成为公共行政新的研究范式,而基于网络理论的公共行政理论大整合也将很有可能成为公共行政未来的研究热点。此外,实证结果与公共行政范式分类的高度相似性也充分表明了作者共被引和信息可视化方法的科学和有效,它的确为学科范式研究提供了一条定量研究的新思路和一个宏观分析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根据库恩的科学范式转换的观点,目前公共行政领域的两种范式:新公共管理范式和新公共服务范式。两种范式的关系并非替代而是传承与超越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他们对理性的关注、对参与的关注、对组织弹性化改革与放松管制的态度的比较来说明。了解两种范式的关系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困惑有指导意义,提示我们对新公共管理的成果是批判继承而不是抛弃,最终实现公平、公共利益和效率效能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为从整体性的视角对公共行政进行了科学的界定;根据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将公共行政学功能性地划分为管理、政治与法律三大途径;强调对公共行政中的三种途径的有效整合;提出了美国公共行政未来的走向.该书在拓展我们的研究视野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即三途径的功能性划分与政治体制的结构性划分在对应性方面存在着逻辑矛盾;三途径的多元主义倾向容易使其陷入相对主义境地;三途径划分本身存在缺陷;没有真正实现三途径价值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9.
公共行政学理论与教学的冲突及其消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极为迅速,而公共行政理论的教学则与之不相称。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教材建设和教师教育跟不上理论的发展。其原因是教学法落后于学科范式的转换、理论教学落后于改革实践、教学电子化落后于教学改革。解决理论与教学冲突的措施包括:构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完善电子化网络教学和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是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至少从学术影响来看是这样的。在出现了韦伯高峰之后,就有了超越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努力。各种新的理念、新的范式和新的名词不断推陈出新。在追求超越的路向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向后的,试图打破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淡化行政脱离政治的职业化倾向;二是向前的,追求政治与行政的分化,强调公共行政的管理内涵。前者以新公共行政为代表,后者以新公共管理为代表。这两种理论运动承前启后,大体上反映了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