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民法至今尚未正式确定地役权。关于地役权是否单独设立理论上存在争议。今年7月10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公布的物权法草案中(以下简称草案)采取了单独设立地役权的意见,对地役权作了专门规定。本文试图从地役权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地役权和相邻关系的区别,阐明我国物权法中独立设立地役权的必要性。一、地役权的概念及我国立法现状一般认为地役权是按照合同约定,以他人土地承受一定负担,提高自己土地利用价值的他物权。地役权是人类社会最初的物权形式,起源于古罗马,它相继被大陆法系许多国家所继受。罗马法中“役权”的概念是指为一定目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在我国民法中区分相邻权与地役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邻权与地役权两种物权形式均创设于罗马法。现代各国民法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如法、德、日等国民法都继承了罗马法中相邻权与地役权的观念,在民法中分别加以规定。我国民法通则中仅确认了相邻权(相邻关系)①而没有明确规定地役权这种物权形式。笔者认为这是我国民法中的缺憾,有必要改变相邻权与地役权不分的现行做法,对相邻权与地役权分别做出规定。1.在传统民法理论中,相邻权与地役权是两个不同的物权概念。相邻权,是指相毗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为方便自己不动产的使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限度内,利用他人所有或…  相似文献   

3.
地役权与相邻权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我国地役权立法应在地役权的名称、主体、空间地役权、限制、设定原则、登记等问题上作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物权法的相关制度,包括相邻关系、征收征用制度、地役权制度等不足以支撑架空线建设合法、经济、效率的取得所需要的土地以及地上空间。参考法国的"行政地役权"制度、我国台湾地区的"公用地役权"制度等对于因公共利益而设立的地役权予以单独立法的规定,结合我国理论与实践中对于"公共地役权"制度的运用,应当在探讨"公共地役权"制度与现行的地役权制度的区别,分析公共利益和公共地役权供役地人的权利平衡问题的基础上,在《物权法》中加入公共地役权制度。  相似文献   

5.
论地役权的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役权是物权法定原则下,最具灵活性与变动性的他物权。当事人双方通过订立地役权合同,规定了地役权主要内容。其中地役权的范围关乎地役权人行使权利的方式和限度。然经济的发展、需求的提高,地役权范围必随之变动。地役权人是否可依照变化后的地役权范围来行使权利,关系到供役地的利益,亦关系到地役权的存续。在"禁止权利滥用"的原则下,如何在物权法定原则与意思自治原则之间进行协调,是讨论地役权范围变化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6.
地役权制度与物权法之生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和人文主义理念的兴起,传统物权固有法的原则和内容受到了挑战。地役权以其意定性和包容性,在现代物权法相对凝固的状态下起着润滑和活跃作用。地役权的灵活性使其对物权法定主义起着拾遗补缺作用,地役权的债权性赋予其本身强大的经济功能,地役权的意定性和不确定性使其起着以"私"补"公"的独特作用,符合了现代法律经济效益原则和社会本位法律观。  相似文献   

7.
私人不动产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日益突出,土地"利用—负担"法律关系中一方主体的"不特定化"意味着利益形态从"个人属性"走向"公共属性",进而导致不动产"利用—负担"结构在法律关系缔结、价格确定等方面产生重大结构性变化。传统以特定私人主体关系为调整框架的地役权制度不敷适用,亟须一种新型权利关系予以有效回应。为适应这一变迁,两大法系通过立法、司法判例等形式逐渐突破传统地役权的私人框架,将公共利益作为地役权的一方,从而建立或者确认"公共地役权"制度,对特定不动产权利人与不特定的公共利益进行调整。适宜我国本土的有益的模式应该允许公权力适度介入,具体事项(如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通过公共地役权合同约定。公共地役权制度的本土化建构主要从设立方式、权利登记、补偿方式、转让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相邻关系制度的历史发展,对相邻关系制度进行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相邻关系制度的发展体现了物权法法律本位的社会化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在我国未来的物权立法模式上,应严格区分相邻关系和地役权,对相邻关系的规定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9.
2011年1月12日至14日,省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会议分组审议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海南经济特区旅游价格管理规定(草案二次审议稿)》、《海南省旅游景区景点管理规定(草案二次审议稿)》、《海南经济特区导游人员管理规定(草案二次审议稿)》、《海南经济特区旅行社管理规定(草案二次审议稿)》、《海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修正草案)》、《海南省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草案)》和《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稿)》等,委员们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意见。本刊摘要给予刊登,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0.
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立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初国务院法制办发布《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用四个条文规定了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但这些规定的立法科学性尚需斟酌,并且许多重要问题未作规定。应就基金的性质、法律地位、运行模式、来源、补偿、代位追偿及竞合关系处理等问题,系统、科学地进行立法。  相似文献   

11.
地役权是最古老的物权制度,其产生甚至要早于所有权.我国物权法应建立不动产役权制度,使其涵盖海域役权,克服地役权制度的不足,并创设新型的不动产役权;供役不动产人应包括不动产的一切物权利用人,需役不动产主体则不宜作任何限制,我国应建立土地使用权人自己役权制度;不动产役权内容的约定性、类型化的困难性决定了不动产役权登记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不动产相邻关系与地役权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目前正在制定的物权法中,不动产物权制度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而相邻关系与地役权则是不动产物权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将具有法学史涵的“地役权”改称为“邻地利用权”的科学依据值得商榷。在立法中,应当关注对不动产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立法体系设计。根据制度的价值判断和业已存在的制度设计,不动产相邻关系与地役权并存模式比较适合我国国情。而现行立法中不动产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类型划分需要我们进行重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公共地役权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地役权起源于传统民法地役权,是对传统地役权的一种扩充.它弥补了公物所有权制度的不足,促进了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另一方面私权利也得到了合理保护.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地役权制度,但将来条件成熟时,可以作为一种地役权制度的补充纳入到我们的物权制度中.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立大一统的地上权概念和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目前正在起草的《物权法草案》中,在多处规定了同一性质的土地权利,这些土地权利都是地上权的性质。为此,民法应当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地上权概念,使之能够涵盖所有性质上属于地上权的土地权利,并在地上权的概念之下进行类型化,这样就会使我国的土地权利制度变得更为系统,便于掌握和适用,同时也便于在国际上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传统公法手段对环境保护失败的情况下,我们开始寻求私法手段的救济。本文从地役权制度对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入手,提出建立适合我国的环境保护地役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相邻关系与地役权均属物权法的重要内容,二者在司法实践中很容易混淆。笔者从二者的性质、产生依据、生效条件、存在条件、是否有偿、存续期间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阐述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就犯罪构成的涵义而言,我国和大陆法系国家有着很大的差异。准确把握不同的犯罪构成理论,对于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成立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比较不同犯罪构成理论和犯罪成立理论的基础上探讨犯罪构成与犯罪成立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检警一体化与检察指导侦查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警一体化是大陆法系国家一种比较成熟的刑事犯罪追诉模式 ,检察指导侦查则是我国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所积极探索与实践的一种刑事犯罪追诉创新机制。检警一体化机制与检察指导侦查机制的相同之处在于提高刑事司法效率、查清案件事相、预防侦查违法和防止诉讼偏差 ;不同之处在于产生的法律制度和理论背景不同、检察官的主导作用和对犯罪案件的决定权限不同、侦查主体的能动性发挥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