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因此,能否正确认识姓“社”、姓“资”的问题关系到我们是否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进一步推动改  相似文献   

2.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以来,人们对此做了很多解释。开始,人们认为“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后来,却说成是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或者是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准;还有人对“三个有利于”的具体表述和具体内容提出种种问题。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呢?(一)邓小平同志的原意是什么?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1—2月巡视南方的谈话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下总的简称“三项标准”或“三个有利于”,分别则简称“生产力标准”、“国力标准”、“生活标准”)关于“三项标准”的性质,现在有三种理解:一是归结为“性‘资’姓‘社’问题的判断标准”,二是归结为“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三是归结为社会主义社会本身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这段谈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思想解放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三个有利于”体现着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有利于”体现着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董德刚(本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1992年初,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1992年1月下旬,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88岁的高龄,毅然南巡,在深圳发表重要讲话,推动改革开放的步伐以更快的速度前进。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旗帜鲜明地反击了“左”的思潮,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他告诫我们:“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针对一段时期以来改革开放中姓“社”姓“资”的问题,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传承》2006,(Z1)
正是在“左”倾思潮四处泛滥,人们心头充满疑云的关键时刻,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以88岁的高龄,毅然南巡,发表重要谈话,高屋建瓴,冲破姓“社”姓“资”的阴霾,推动改革开放的车轮重新启动,隆隆前进。特区姓“社”不姓“资”1月19日,邓小平一行来到深圳。他在省市负责同志的陪同下,乘车观光了深圳市容,看到深圳的马路纵横宽广,高耸入云的大厦,到处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看到这繁荣的景象,邓小平很高兴。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姓“社”姓“资”横加干扰,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的现状,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姓资姓社”的困惑,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绝对对立这一教条的信奉。致使人们产生了“恐资病”,严重干扰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因此,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巡视南方时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社姓资的问题。”这段话指出了改革开放的阻力主要来自一些人的“恐资病”。他们囿于传统思维方式,认识上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偏差。 一、没有把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与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区别开来。长期以来,我们  相似文献   

10.
陈书方 《前沿》2004,23(12):66-69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实践 ,从历史昭示、现实出路、必然选择三个方面阐述了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器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进器 ;东西部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器的观点。论证了股份制既不姓“社”也不姓“资” ,而是姓“商” ;既不姓“公”也不姓“私” ,而是姓“联”。同时 ,分析了股份制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和历史价值 ;比较了资本主义股份制和社会主义股份制的异同 ;回答了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在转轨建制的今天,当代中国发展的方向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有的人认为,我国是在不断地扩大资本主义,缩小社会主义;有的人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_匕义就是社会主义下的资本主义;也有为数不少的人还认为,我不管你姓“社”姓“资”,只要有钱就行,走哪儿算哪儿。中国发展的方向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是坚持公有制还是搞私有制?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问题,也是一个大最大非的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深刻的认识。一、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舒国增 《政策瞭望》2013,(12):19-21
改革的实质,说到底是一种权力再调整和利益再分配。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主要的问题是方向选择.于是有了姓“社”与姓“资”、姓“公”与姓“私”的争论,有了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抉择。  相似文献   

13.
析“左”     
自从传达贯彻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南巡讲话以来,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出现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在思想解放的基础上,我国的改革开放出现了新的势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国民经济,也由1991年的全面回升,进入新的高速增长时期。回顾传达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前的情况,“左”的一套东西和各种陈旧的观念,紧紧束缚着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姓“资”姓“社”的诘难,认为改革开放是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左”的思想,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障碍。对比传达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前后的情况,又一次看到,清除“左”的影响,进一步解放思想,始终是我们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发展的前导,其意义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有些人把“不问姓社姓资”、“冲破姓公姓私”说成是“思想解放”。那是胡闹,是那些想在中国搞“私有化”,把社会主义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人散布的歪理谬说。试想,共产党员在方向道路、基本制度等问题上不问姓“社”姓“资”,那还是共产党员吗?如果各级干部、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思想都“解放”到不问姓“社”姓“资”、不分姓“公”姓“私”的地步,我国将会天下大乱,重蹈苏联剧变的覆辙。“思想解放”是必要的。人的思想受到愚昧、错误的歪理谬说禁铜,需要解放出来,才能认识真理;情况发生了变化,人的思想还囿于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指导思想,不断的政治运动,对许多正确的东亚或一般性的问题当做“资本主义”或“修正主义”进行过火的批判和斗争,使人们谈“资”色变。现在还有不少人凡事囿于姓“资”姓“社”的思维定势,可以说,就是过去对资本主义片面认识留下的后遗症。要使人们从这种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有必要就以往对资本主义认识上的片面性作些分析。一、只知资本主义的落后性,不知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制度,由于它存在着剥削、压迫、侵略、掠夺,存在着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成为发展生产力的桎梏,因此,一定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就人类进步的历史总进  相似文献   

16.
加快改革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谈到今后的改革,国家体改委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高尚全指出:今后要加快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过去不够大胆,主要是有些界限没有划清,特别是姓“社”姓“资”的问题。要澄清这些问题,一是本来并不姓“社”的,当作社会主义固守,如“大锅饭”、平均主义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大胆地破;二是本来不姓“资”的,当作资本主义来批判,如农村以家庭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似乎水火不相容。时至今日,凡有举措,尚有问个姓“资”、姓“社”究竟者。论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少有如毛泽东的。毛泽东最初接触资本主义的时候,就视资本家为恶魔。1917至1918年间,毛泽东在读泡尔生《伦理学原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不问姓社姓资"的提法,是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曲解。我们只要认真看一下南方谈话的原文就会知道所谓"不问姓社姓资"的提法,是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曲解人民论坛:改革开放到底有没有方向问题?朱佳木:对这个问题,理论界长期存在不同认识。有人认为,改革开放本身就是方向,无所谓社会主义方向还是资本主义方向;谁讲改革开放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谁就被指责是"问姓  相似文献   

19.
朱映雪  郭文亮 《前沿》2009,(1):12-15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1992年邓小平提出“不争论”,其本意是:在改革开放的具体举措上不要争论姓“资”姓“社”,而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但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则必须分清姓“资”姓“社”。在当前关于中国改革的争论中,核心问题也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正确理解邓小平关于“不争论”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改革开放中姓“社”姓“资”的问题,邓小平同志作了精辟的论述,围绕这些论述,我国理论界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探讨,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现将这些认识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